青少年明星崇拜的啟發教育
時間:2022-05-06 06:01:00
導語:青少年明星崇拜的啟發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青少年存在著“偶像崇拜”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還有家庭和社會的原因。而在偶像崇拜利大于弊的情況下,家庭、學校、社會都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積極進行引導教育。
關鍵字:偶像崇拜;原因;引導教育
目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著“偶像崇拜”現象,而且多數青少年把“偶像崇拜”現象視為普遍、正常的人生追求,并對此表示理解和相當的共鳴。一些調查報告顯示青少年選擇偶像的面比較寬,個人的“主體評價”占主要地位;青少年普遍具有強烈的主體意識和獨立精神,大膽追求人格魅力、個性氣質和個人才華。
一、偶像崇拜的原因
(一)自身主觀原因
追星的青少年是“追尋自我”的一種表現。處在生理發育期的他們,有了走過童年后的困惑和無奈,而且沒有建立起穩定的自我形象,即所謂“自我同一性”。此時,他們開始思索自我的意義,他們急需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活生生的形象作為自我的代表。
偶像也是青少年心目中父母的替代品。青少年在生理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心理上的發展卻遠遠滯后。認為自己已經長大的他們急于擺脫父母的控制。然而,他們有限的生活經驗又使他們不能沒有父母的幫助,這種矛盾狀況使他們感到很苦惱。因此,他們選擇崇拜擁有能力、地位和獨立的偶像,希望通過偶像崇拜來實現獨立自主的目的。某種意義上,這不過是將偶像作為了父母的代替品,讓偶像來行使父母對自己的控制。
偶像崇拜也是青少年融入自己團體的一種手段。有些追星族是為了保持與同伴的一致而被卷入追星的行列的,相形之下他們是二流的追星族。他們追求的是讓自己有所歸屬,是為了讓自己和別人知道他屬于那個團體。
(二)家庭的原因
現在的很多家庭的家長,只知道一味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給予和溝通,導致青少年從“偶像”渠道找到精神的寄托,甚至誤入迷途。而離婚率的增加導致家庭中感情越來越復雜,親情關系越來越疏遠,以至于青少年要尋求另外的解脫方式。
(三)學校和社會的壓力
偶像崇拜是學習壓力過重而產生的一種回避或釋壓的方式。社會、學校一味的以成績論英雄導致學生尋找發泄的方式。“偶像崇拜”成為“開心一刻”來緩解學習壓力和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心理困境,通過他人經驗的“代替性經驗”來釋放心理能量和解放潛在欲望,并可能因此也開闊眼界、了解他人和探秘人生。
二、偶像崇拜的利弊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一種正常的文化現象,從現實來看,它是人類的一種心理需要和精神支柱,表明了青少年的一種追求與理想,如果青少年選擇了正確的崇拜對象,使之成為自己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就會促進青少年的成才與成長。
但是,由于青少年思想意識、思維方式處于不穩定、不成熟的狀態,他們崇拜對象的選擇往往片面、盲目、幼稚,經常表現為一種短視心理、獵奇心理和虛榮心理,比如明星崇拜就是上述心理的反映。再加上他們的偶像崇拜有那么多來自外界的復雜原因,更容易對中學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三、引導教育
偶像崇拜有利有弊,隨著心理的日益成熟,明星取代了父母等長輩的位置,成為他們空閑時的話題,從某一種程度上來說偶像崇拜實現了“情感自治”。所以針對偶像崇拜我們應該采取引導教育。
(一)家庭方面
家庭是社會文化的媒介,它對人格具有強大的塑造力。父母教養方式的恰當性直接會決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從家庭方面來說,對于偶像崇拜,家長應該采取民主型的教養方式,學會尊重孩子,理解并接受孩子的偶像崇拜,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但同時也要給予積極正確的引導。
1、父母應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興趣和需求。
站在孩子的角度而不是自身的經驗角度思考問題:為何崇拜、崇拜什么、怎樣崇拜。真誠地和孩子交換看法,充分肯定孩子的合理行為,然后再提出你的好建議。協助孩子認識自己,培養健全的自我概念,增進自我選擇與自律的能力。根據他們的興趣,如對武術或體育明星感興趣,就發展他們在這方面的能力,參加武術班或體育訓練等。培養青少年的理性思維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使偶像崇拜成為青少年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段燦爛記憶,而不是極端行為的導火線。
2、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在言談舉止,待人接物方面對孩子的影響都會很大。所以,家長應該時刻注意,做良好的榜樣與典范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父母應該協助孩子尋求適宜的偶像,讓孩子從英雄崇拜中產生正面的效益。
3、孩子容易因過于理想化的崇拜偶像,忘記自己的存在,一味的逃避現實。父母應盡速輔導孩子體認自身的責任,以健康的心態尋求合適的認同對象,才有助于成長與發展。
人生是一個不斷模仿、學習與創新的歷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心智尚未成熟、可塑性強,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而改變。面對復雜多變且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需要家長的引導與友伴的激勵才能健康成長。偶像崇拜的正面引導,有助于良好行為的塑造,了解它、接受它并應用它,才是積極之道。
(二)學校方面
學校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施加影響的教育場所。教師、班集體、同學與同伴等都是學校教育的元素。
1、從整個學校的環境來看,學校對學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行為進行科學的干預和適當的介入。開展心理輔導課,通過性格教育、認知教育和情緒教育等方法,培養正確的偶像崇拜觀。并應該時刻注意對于適當的英雄人物事跡的宣傳和學習,比如每個星期推出一個“榜樣人物”,進行角色典范學習教育。引導學生們思考,是什么力量成就了英雄人物的人格造型。幫助學生了解偶像的內在美和成長過程,從而使學生深入思考到底該去追怎樣的明星,崇拜怎樣的偶像。唯有這樣的偶像崇拜,才會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方堅實的精神基石。培育一種多元化的學校文化,讓學生們在單一的學習之余有更多的人際交往和良性互動,通過各種社團組織發展他們的特長及搭建成功舞臺,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那么"追星"可以轉化為對成功的自我激勵,借以促進青少年個人的心理成熟和健康發展
2、教師對學生人格的發展具有指導定向的作用。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有些甚至超過父母對他們的影響。所以教師也應該努力創造自己的偶像效應,不斷提高精神素質,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更應該走進學生中間.聆聽他們的心聲,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他們加以引導。
3、學校是同齡群體會聚的場所,同伴群體對學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響。教師應該注意小團體之中的風氣和班風,創設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們在自己的群體和同伴中找到榜樣,如學習成績優秀具有良好道德的學生領袖形象。
(三)社會方面
社會文化塑造了社會成員的人格特征,所以社會在學生的偶像崇拜方面應該起一定的引導作用。
1、政府應該制定文化發展戰略規劃,發現和培養健康向上的青春偶像,引導青年文化潮流。我們要引導青少年追那些為人類、為國家、為民族作出杰出貢獻的明星。要有意識地評選出在文學、藝術、科技、創業、志愿服務等方面的時代明星。要為那些青春偶像搭建更多的社會平臺,發揮他們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2、媒體是偶像崇拜最重要的宣傳媒介。所以各類媒體應該承擔社會責任。對各類偶像的宣傳,不要停留于表面形象,應該充分展示其真實、豐富、生動的人格魅力,給予青少年以理性的啟迪和感情的教育,從而強化正面偶像的榜樣作用。對一些人物的宣傳,應該揭示其背后的成長和奮斗的經歷,讓孩子明白要成功必須付出努力。如一些電視欄目“藝術人生”等,就很真實地揭示了明星背后的故事,讓我們明白明星也是凡人,我們應該學習的是他們的人格和精神。
3、對于偶像群體,也應該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對于一些電影或者是表演中的夸張或者特技行為應該予以解釋,消除神秘感。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建立起自己的正面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樂.施愛與管教--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談[G].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3.
[2]趙守拙..素質教育也需要批評、懲罰和磨練[M].素質教育大參考,2003.
[3]青少年"偶像崇拜"現狀分析及其引導策略[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115.
[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撰,鄭金洲等譯.美、日、俄師德規范簡介[J].教育參考.1997.
[5]蔡辰美,徐萍.制度下生存與教師的專業道德困境[J].教師教育研究.2007(01):31-35.
[6]朱金香等編著.教師職業倫理學[G].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15.
[7]陳京山.師德建設:為教師幸福人生奠基[J].基礎教育參考.2007(02):48-50.
- 上一篇:低年級利用游戲訓練交往能力的探究
- 下一篇:詮釋文化對影片翻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