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學習中閱讀的重要性透析

時間:2022-05-10 06:36:00

導語:外語學習中閱讀的重要性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語學習中閱讀的重要性透析

摘要:本文針對當今外語學習中重練習、輕閱讀的教學模式,探討了造成這種弊端的錯誤根源,提出了一種以閱讀為中心的全新的外語學習模式,旨在通過闡述外語閱讀的好處、目的、原則和內容,激發和保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培養外語學習策略,幫助解決外語學習中的困難,讓大多數外語學習者走出外語學習的誤區,為當前外語教學改革方向的討論提供新的思考維度。

關鍵詞:外語學習學習誤區打鉤練習

一、引言

在當今的外語教學中,流行著這樣一種教學模式:記憶大量的單詞和語法規則,讀豆腐干一樣的文章,以及做大量的“打鉤”練習。無論是校內的正規教育,還是校外的各類“培訓”教學,都把這種方法當作主要的教學手段。記憶單詞、做練習、掌握語法規則等活動占用了外語學習者大量的時間,可是到頭來,在外語學習上,多數學習者雖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但他們的英語水平并不見大幅度地提高。當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的時候,肯定是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就外語學習而言,問題就恰恰出在了教學方法上,“重練習,輕閱讀”,“重語言知識的掌握,輕語言能力的培養”是外語教學中的一種流行的趨勢,是當今外語教學中的最大誤區。

二、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及其錯誤根源

傳統的外語教學模式就是老師講授課文中的詞匯和語法,學生閱讀課文并做大量的練習。這一模式雖然簡潔、易操作,但作為外語教學的重要教學方式,卻有著致命的缺點。其錯誤根源如下:

1.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首先,在這種“重練習,輕閱讀”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具有絕對的權威,是所有課堂活動和教學步驟的決定者和主要執行者。作為教師,他們強烈地感受到他們應該“教”學生,并通過講授、解釋以及說明語言知識來幫助學生學習外語。學生一般不參與教學過程的決策,處于完全被動的聽者地位,只能按照教師的指令,讀課文,記單詞和語法規則,并對某些講授過的語言項目進行一遍又一遍操練。老師在外語課堂中的這種絕對權威的角色把整個教學過程變成了詳細的學習、記憶、分析和推測的過程(Field,2002)。UrquhartandWeir(1998)把這種課堂模式描述為“測試”而不是“教”,并且指出,許多外語教師認為他們在外語課堂上的職責就是擴大學習者的詞匯量和語法知識,培養學生不斷記憶語言知識的能力。

2.考試為學習導向。傳統的外語學習模式是應試教育的產物?,F在國內的許多外語考試很大程度上都是間接性考試,即通過考查語言結構方面的知識來達到了解實際語言使用能力的目的。在課堂上,教師講授相關的語言結構知識,解釋課文中的難點和重點,并通過不斷提問來測試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對詞匯、語法的掌握情況。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來記憶語言規則,以應付測試以及老師的課堂提問。所以,外語學習就成了語言知識和詞匯學習課,或者干脆就成了做大量練習的迎考課。

3.簡短而非真實的閱讀材料。在過去的10到15年間,出版了大量各式各樣的英語學習教材。這些教材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大量的可選素材。但是幾乎所有的教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課文只占每個學習單元的一小部分,每篇課文的前面都配有“讀前練習”,包括讀前預測、激活閱讀背景知識和詞匯方面的練習。課文后面還附有“讀后練習”,包括閱讀理解、語法結構、詞匯構造等一系列訓練。而且,除了正課中的練習外,還配有各種名堂的“練習手冊”、“習題集”以及“一課一練”等,外語學習者被淹沒在練習的海洋中。此外,大部分的閱讀課文的難度都遠遠超出了學習者的閱讀理解能力,他們只有通過查閱雙解詞典,并把漢語意思標在生詞上面,來理解并“學好”課文,以便應付教師的課堂檢查和提問。

4.誤導的外語學習方法。外語學習,經常受到其他課程學習方法的影響,這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學習者對語言學習本質的理解,誤導了外語學習方法的運用。在我國,人們普遍認為學習就是吸收知識,進步就是對知識的記憶和復制。許多學習者把語言學習等同于對語法、詞匯等語言知識的掌握,認為學習外語就象學習地理和歷史那樣,死記硬背語言項目就行了。我們經常會聽到老師給學習者這樣打比方:學習外語就像建造一座房子,學語法就像建造房子的結構,學詞匯就像是用磚頭和瓦砌墻頭和蓋房頂。學好了語法,并掌握了大量的詞匯,外語學習就基本成功了。Brindley(1984),在一項對澳大利亞的成年移民學習外語的研究中發現,大部分學習者認為學習外語就是獲取知識。其實,多年的語言學研究成果表明,語言絕對不僅僅是由語法規則和詞匯組合起來的一個知識系統,語言能力是一個涵蓋面極廣的概念,不僅包括語法能力,而且還包括社會能力、話語能力和策略能力等。因此,僅僅通過做練習來學習語法和詞匯就期望能夠成為某一語言的使用者和掌握者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想法。

5.學習者缺乏足夠的語言輸入環境。語言學習,尤其是外語學習,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和語言實踐。對于大多數外語學習者來講,課堂學習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大都被老師所占用,僅靠課堂上的那點輸入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習者學習外語的需求的。所謂外語閱讀課也不是學生在讀,而是老師在講,課堂教學根本無法保證學生攝入足夠的語言輸入,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實踐。因此,學習者的外語閱讀能力只有依靠課外大量的閱讀才能逐漸地培養起來。

三、外語學習中閱讀的重要性

黃源深認為,好的英語是“讀”出來的,而不是做“打鉤練習”做出來的。外語學習和母語學習一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強調的就是閱讀的重要性。許多國外的研究者都曾經強調過閱讀在外語學習中的重要性(Day&Bamford,1998;Grabe,1995;Paran,1996)。閱讀的好處很多。首先,閱讀同做練習不一樣,學習者不是在虛擬的語境中,而是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外語。學習者通過語言現象的大量重復,獲得語感。其次,閱讀有助于擴大詞匯量,使學生聽、說、讀、寫、譯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Hayashi(1999)調查了閱讀對日本大學生英語能力的影響,指出曾經進行過大量閱讀的學習者,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詞匯知識遠比那些讀書較少的人好的多。再者,閱讀可以擴大知識面,增加文化底蘊。當今社會大力提倡培養創新型人才,沒有淵博的知識、豐富的學識,是不可能成為創新型人才的。Krashen(1993)在許多國家調查了外語和二語學習者校內和校外的閱讀情況,指出,自由自愿閱讀和持續不斷的獨立閱讀都會使學習者的閱讀理解能力、寫作技巧、詞匯、拼寫和語法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最后,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激發閱讀動機。閱讀不像做練習那樣,給學習者帶來許多壓力,而是在一種輕松愉快的心境下,欣賞自己所喜愛的書籍。對學習者來講,讀書是一種自我陶醉和享受,讀的多了,

興趣就會隨之而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持久的興趣正是學好外語的重要條件。況且閱讀動機是可教的。Guthrie(1996)和他的同事通過研究認為,采取以內容為中心的閱讀教學模式可以大大激發學習者的閱讀動機。RichardandSchmidt(2002)指出,閱讀有助于培養好的讀書習慣,獲取詞匯和語法知識,培養興趣,并使學習者喜愛讀書。而且,閱讀可以培養學習者語言學習的流利度,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力(EllyandMangubhai,1983;RobbandSussar,1989)。Nuttall(1996)設想了這樣一個怪圈,來描述閱讀能力較差的人,閱讀速度慢的人讀的書少,他們讀的書越少,他們的理解力就越差,如果他們的理解力差,那么他們就不會喜愛閱讀。DayandBamford(1998)強調,只有通過實際的閱讀經歷,二語和外語學習者才能夠獲取豐富的語言知識、世界知識以及時事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和語言能力。

四、閱讀的目的、原則和內容

1.閱讀的目的。閱讀首先是獲取信息。讓我們設想一下,我們在飛機上或沙灘上,手里拿著一本書在讀,我們不希望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如果因為考試而閱讀,我們就不愿意讀了。學習外語也是一樣,閱讀理解問題、打鉤練習、判斷對錯、詞匯測試以及許多讀后活動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不斷的測試,就像不斷的講授一樣,會抹殺閱讀所帶來的真正樂趣。其次,閱讀是為了培養語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外語學習中,語感的培養是在頻繁閱讀中不經意獲得的。如果在閱讀的時候,隨時就停下來,遇到生詞就查,那也不是真正的閱讀。國外研究者(Mikuleck,1990;Krashen,1993)倡導外語學習者要進行連續不斷的默讀(SustainedSilentReading)、不被打斷的連續默讀(UninterruptedSustainedSilentReading)以及自由自愿的閱讀(FreeVoluntaryReading)。閱讀一定要以讀為主,理解文本內涵,保持閱讀流,獲取連續而不間斷的信息。最后,閱讀會給人帶來樂趣。扣人心弦的小說情節、動人的故事、有趣的新聞都可以給學習者帶來快樂,讓人充實。長期堅持,就會讓人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樂趣。

2.閱讀的原則。DayandBamford(2002)提出了外語學習中閱讀教學的十大原則:即,閱讀材料要和學習者的閱讀能力相符;學習者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要讀的東西;學習者要盡可能多地進行閱讀;要保持一定的閱讀速度;閱讀課的主要活動是學習者閱讀課文,而不是聽老師講或回答閱讀理解問題;老師必須保持沉默,以免講的太多而擾亂和妨礙了對學習者閱讀能力的培養;老師要對學習者進行指導,自己也要成為閱讀的典范;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獲取信息和樂趣等。這些原則為當今我國的外語教學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3.閱讀的內容。閱讀的題材很多,可供選擇的教材也很多。對外語學習者來講,要相信“開卷有益”的道理,只要是英文文章,讀什么都是有幫助的。但是閱讀題材和體裁的選擇一定要因人而異,深淺有度。學習者要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自己所要讀的文章。研究表明(HuandNation,2000),每篇文章的生詞量應該控制在3%-5%。Laufer(1989)在研究中發現,一篇文章的生詞量如果超過了5%,就不能達到另人滿意的理解效果。

五、結論

從現代教育的根本目標來看,現代教育就是培養學習者終生學習的能力。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外語學習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心理過程,特別需要發揮學習者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從成人學習外語的特點來講,要學好一門外語,一定要發揮“自主學習”的特點,克服英語教學中“重練習,輕閱讀”,“重語言知識的記憶,輕語言能力的培養”的弊病,通過大量有效的閱讀,擔負起自己學習外語的責任,激發學習興趣、學習愿望和學習動機,使自己的外語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外語學習僅靠課堂教學無法保證學習者學習外語所需要輸入的質和量,需要課堂內外的努力和相互配合,才能提高外語學習的效率。因此,教師要對學習者的課外閱讀進行指導,要檢查監督,要提供建議,還要在課堂上提供機會,讓他們展示課外閱讀的成果,進一步激勵和保持他們的閱讀興趣和動機。

參考文獻:

[1]Brindley,G.Needsanalysisandobjectivesettinginadultmigranteducationprograms.Sydney:NSWAdultMigrantEducationService,1984.

[2]Day,R.R.andBamford,J.Extensivereadinginthesecondlanguageclassroo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3]Day,R.R.andBamford,J.Toptenprinciplesforteachingreading.ReadinginaForeignLanguage,2002.14.2.136-141.

[4]Elley,W.B.andMangubhai,F.Theimpactofreadingonsecondlanguagelearning.ReadingResearchQuarterly,1983.19.1.53-67.

[5]Field,M.L.Reallyreading?Guidelines.2002.24.1.4-9.

[6]Grabe,W.Dilemmasforthedevelopmentofsecondlanguagereadingabilities.Prospect.1995,10(2):38-51.

[7]Guthrieetal.Growthinliteracyengagement:ChangesinmotivationsandstrategiesduringConcept-orientedReadingInstruction.ReadingResearchQuarterly,1996.31.306-332.

[8]黃淵深.好的英語是讀出來的——英語教學談之一[J].外語界,2006,(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