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高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研究

時間:2022-07-15 05:32:00

導語:詮釋高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詮釋高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研究

[摘要]通過采集經管類專業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數據,分析其主要使用的信息技術,發現經管類專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在職稱、學位和年齡方面存在結構性差異,而在性別方面的差異并不明顯。

[關鍵詞]經濟管理;教師;信息技術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教育技術現代化變得越來越重要,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成為教育主管部門衡量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中就包括了“信息技術的應用”這一主要觀測點,要求“恰當充分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并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方面取得實效”。

由于在教育中可以應用的信息技術很多,分析經管類專業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況,有助于厘清經管類專業教育可供選擇的信息技術,為教師在教學中選擇適用的信息技術提供參考。

1文獻綜述

諸多研究表明,信息技術的應用會隨著性別、年齡以及受教育水平不同而有所差異。相對而言,女性、年齡較大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不積極,使用信息技術的頻率較低[1-3];男性比女性對計算機更感興趣,年輕男性比年輕女性利用計算機更多一些[4]。

不同性別和年齡的人對信息技術應用的差異可能源于社會經濟和文化因素,例如,父母為男孩比為女孩買的電腦和電子游戲更多[5];男人一般會比女人更有購買力,因而電腦軟件和兒童游戲的設計和營銷更傾向于針對男性用戶[4]。

不同人群對信息技術應用態度的差異也是產生上述差異的原因[6]。男性認為他們比女性更適合應用計算機,展示出更強的能力和樂觀的態度[7-8];工作年限也會影響人們對計算機應用的態度[9],有工作經歷學生要比沒有工作經歷的學生更愿意應用計算機,并表現出更積極的態度[2]。

然而,Daigle和Morris(1999)的研究表明,對計算機應用態度的性別差異在本科新生中比研究生更明顯,這種差異會隨著人們獲取經驗的增加而削減[10]。

年齡和受教育程度也是影響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因素。Morris(1989)發現年齡和經驗的長短與計算機應用有很強的相關性;此外,在塑造信息技術應用態度方面,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11]。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過調查問卷采集經管類專業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數據,分析各類信息技術的應用頻率,并運用t檢驗分析教師在職稱、學位、年齡和性別4個方面是否存在結構差異。

為確保采集數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們首先設計調查問卷,在較小范圍內進行問卷調查,沒有發現大的問題。然后根據反饋結果對調查問卷的項目進行修正,再通過電子郵件大規模發放調查問卷。

本項調查采集的是2009-2010年度的數據,樣本涵蓋國內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3所高校和職業技術學院,涉及17個經管類專業。

3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項調查最終收回有效調查問卷323份,填寫有效調查問卷的專業教師中,具有初、中級職稱的有113人,副高級職稱的有122人,正高級職稱的有88人;從教齡看,有42人教齡不足5年,其余281人教齡均在5年及5年以上。

3.1經管類專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概況

應用比例在70%以上的信息技術依次是電子郵件、因特網、Word軟件、Excel軟件和PowerPoint軟件(見表1)。使用最多的信息技術是電子郵件和因特網,有91%的教師使用電子郵件與同事溝通,有78.9%的教師使用電子郵件與學生交流,有90.7%的教師利用因特網獲取信息。其次是Word軟件和Excel軟件,使用比例在80%以上。個人使用數據分析軟件(如Eviews、SPSS、SAS等)的教師比例較高,達到58.2%,但要求學生應用軟件完成作業的比例僅為23.8%。只有8.4%的教師使用音頻進行教學,而使用視頻教學的教師達到59.4%。使用遠程教學和自主學習軟件的教師比例不到20%。

3.2經管類專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結構性差異

我們采用賦值法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加工,其中對“從不使用”賦值為1,對“有時使用”賦值為2,對“經常使用”賦值為3,然后采用方差分析法(ANOVA)分析經管類專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在職稱、學位、年齡和性別等方面的差異。

(1)不同職稱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總體而言,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的職稱差異不明顯,只有3項信息技術的使用具有顯著差異(見表2):初、中級職稱教師使用電子郵件與同事溝通比副高級和正高級職稱教師要少;初、中級職稱教師更多地使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幻燈片;數據分析軟件的個人使用隨著職稱的提高呈現遞減,這可能出于兩方面原因:一是較低職稱教師的年齡較小,更容易掌握新技術;二是較低職稱教師面臨來自職稱晉升等因素帶來的科研壓力。

(2)不同學位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總體而言,不同學位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的差異不明顯,只有數據分析軟件的使用具有顯著差異(見表3)。不論是教師個人使用,還是要求學生使用,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應用均比其他教師要多,具有學士學位的教師應用很少。這可能是由于教師準入的學歷門檻不斷提高,絕大多數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受過數據分析方面的系統訓練,而具有學士學位的教師缺乏這方面的訓練,年齡也普遍偏大,掌握新技術比較困難。

(3)不同年齡和性別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相對于年齡較大的教師而言,中青年教師對電子郵件、PowerPoint軟件和數據分析軟件等信息技術的應用更多,這與Morris(1989)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而在其他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教師年齡上的差異并不明顯(見表4)。此外,經管類專業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性別沒有顯著相關性(見表5)。

4結論

在信息化時代,人才市場對經管類專業畢業生需求的規格發生了很大變化,培養能適應信息化時代工作環境的人才成為教育界的重要任務。教師必須關注信息技術的發展,并不斷探索將其應用到教育領域的可能性。

在經管類專業教學中,使用較多的信息技術包括電子郵件、因特網、Word軟件、Excel軟件、PowerPoint軟件、視頻及數據分析軟件,音頻的使用很少。經管類專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在職稱、學位和年齡方面存在結構性差異,主要表現在電子郵件、PowerPoint軟件和數據分析軟件的使用上;在性別方面的差異并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