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對策
時間:2022-09-08 05:02:00
導語: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世紀九十年代末,民辦高校蓬勃發展,由此也引發了民辦高校的競爭力問題,本文立足于核心競爭力理論,在對民辦高校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提升我國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CoreCompetence)這一概念是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Hamel)在1989年《哈佛商監評論》發表的題為《與競爭者合作一然后勝利》的論文中首次提出的,主要是針對企業而言的,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則是指民辦高校在靈活的辦學體制下,以實現高等教育的社會職能為核心,在辦學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對社會優質辦學資源的獲得能力。只有形成了核心競爭力,民辦高校才有可能在中國高等教育界立足,贏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一、民辦高校的現狀
1.高等教育形式日益多樣化現狀的壓力
由于大眾化的客觀要求而形成的高等教育形式多樣化,使得民辦高等教育面臨新的競爭。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除函授教育、電視大學外,又出現了遠程高等教育。高校教育資源的稀缺性和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樣化,必然是民辦高等教育為維護和擴大自身利益而進行的競爭。
2.來自公辦高校的快速發展的壓力
與公辦高校相比,無論是辦學實力、經費保障,還是知名度、影響力都不可同日而語。民辦高校創辦之初,只能選擇公辦高校不予關注的領域作為自己的發展空間,以避免正面交鋒和競爭,如:??茖哟?、職業教育、學歷文憑教育等等。但公辦本科高校,隨著教育成本分擔政策的出臺和收費限制放寬,都在積極拓寬高等教育領域,走多元辦學之路,高職教育、成人教育迅速得到發展。這就使得公民辦高校辦學層次和招生對象趨向相同,搶占教育市場的正面交鋒、競爭不可避免。
3.社會偏見和高等教育買方市場的形成
我國民辦高校辦學歷史短暫,社會、民眾對民辦高校認可程度低,并由于在辦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現象,民辦高校受到了社會上的歧視,同時由于傳統計劃經濟思想影響以及長期以來公辦高校一統天下局面,給人造成的思維定勢,無論辦學實力、辦學質量如何,在學生、家長、用人單位及社會其他領域之中,都還存在偏見,還不能與公辦高校享有同等的地位和同樣公正的待遇。
同時隨著精英高等教育轉變為大眾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市場也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尤其是近年來,民辦高校面臨著考生選學校而非學校選學生的嚴峻的競爭局面。民辦高校要想得以生存,只有提高辦學實力,擴大影響力,增強競爭力,以招到更多更好的學生。但是在有偏見的買方市場中,民辦高等教育在競爭中難以取得公平的競爭環境。
4.由于國際合作的日益密切,使得高等教育趨向全球化
接受高等教育的國際界限正在逐漸打破,相當數量的國外高校不僅面向我國招生,而且還通過與國內高校合作辦學、開設跨國網上課程、在我國建分校方式爭奪中國教育市場,使得民辦高校在面臨與國內公辦高校競爭的同時,又面臨著與國外高校的競爭。
綜上所述,隨著公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進行,改革衍生出來的轉制高校和獨立學院逐漸發展壯大,民辦高校原有的體制優勢及由此帶來的核心競爭力已不復存在,民辦高校要想在競爭中立住腳,民辦高校需要樹立和增強新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就民辦高校自身之間的競爭而言,不同時展起來的民辦高校之間、不同地區的民辦高校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也要求民辦高校自身實現核心競爭的轉型。
二、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構建的途徑
核心競爭力是學校相對于競爭對手的一種整體的競爭優勢,它不意味著學校的各個環節都必須優于競爭對手,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必須以獨特的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為核心,以充沛的資源為基礎,在優秀文化的影響下,通過一系列管理活動整合而成。這一過程涉及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學校各個環節整體優化的結果。根據民辦高校的辦學現實,提高其核心競爭力,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1.政策層面:構建良好的辦學政策環境
目前,民辦高等教育逐步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高等教育邁向大眾化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民辦高校的生存狀況和發展前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也需要地方政府加強對當地民辦高校扶持,地方政府的扶持是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關鍵因素。地方政府應該加大對民辦高校發展的支持力度,在民辦高校的運行中提供寬松的環境,地方政府掌握著民辦高校的評估權和級別晉升權,主導著媒體輿論導向,等等。因此,地方政府應加大民辦學校的扶持力度,為民辦高校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
2.理論層面:準確定位,突出特色
理念層面的構成要素是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核心層,主要包括:辦學理念、學校定位、校園文化等要素,屬于民辦高校的無形精神資產,是其核心競爭力內涵的體現,反映出民辦高校辦學的公益性和增值性,鮮明地體現出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獨特性與創新性特征,也是決定民辦高校發展方向的核心。
3.體制層面:充分發揮體制靈活的優勢
體制層面的構成要素是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支撐層,主要包括:民辦體制、管理體制、分配和用人機制等要素,為民辦高校的經營管理提供了制度框架,體制的靈活與高效優化了教育資源配置,提高了教育資源利用率,這是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賴以形成的支撐體系。
4.管理層面:優化內部管理,形成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管理核心
卓越的管理能力是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另一核心要素。主要包括:科學的戰略管理、恰當的組織結構、科學的管理體制等,通過制定符合自己特色的長期發展規劃,構建恰當的組織結構,提高管理的整合能力,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我循環的良性主體,改變過去民辦高校辦學水平不高,競爭力不強,落后的、不規范的管理的局面。
5.資源層面:加強資源建設,形成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資源優勢
學校資源是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和載體。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是一所學校獨有的、對手難以模仿的競爭優勢。這種獨特性和難以模仿性的產生必需以學校的專用資源為基礎。然而當前民辦高校雖然硬件之間的競爭很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品牌、知識產權資源及師資隊伍等軟件資源的競爭。
總之,只有形成了核心競爭力,民辦高校才有可能在中國高等教育界立足,贏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民辦高校應該在提高自身競爭力方面多下功夫,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貢獻民辦教育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