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護生人文素養現狀調查分析
時間:2022-12-18 09:45:09
導語:高職護生人文素養現狀調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采用護生人文素質量表,用整群抽取湖南省三所高職院校共796名護生,進行橫斷面調查,運用SPSS22.0進行多重線性逐步回歸分析影響其人文素養的因素。分析可知,護生的年級、家庭所在地、是否為獨生子女、父母期望以及父親關心是護生人文素養的獨立影響因素。調查得出,現階段部分高職護生的人文素養水平較高,但院校也應重視其素質教育,提升其人文素養水平;同時,護理教育應重視影響護生人文素質的因素,改善培養方式,以提高其人文素養等綜合能力。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養水平;素質教育
護士人文素質是指護士將所掌握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等知識體系內化為由政治觀、價值觀、道德觀等組成的精神體系,它要求護士將人類科學、道德、審美、勞動等方面的文化成果轉化為自身較為全面的素質[1]。隨著社會發展和“生物—心理—社會”這種現代醫學模式的引入,醫學專業的重點關注內容不僅僅局限于疾病,而是強調以人為本,要求將尊重個體的生命價值放在首位。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也開始從功能制護理、小組護理、責任制護理逐漸向整體護理模式轉變。與傳統護理模式不同,整體護理模式強調以人的健康為中心,關注患者及其家庭、社會環境,注重患者多層次需求,為患者提供社會、心理、精神、文化等多方位護理[2]。此外,當今社會醫患矛盾頻發,而郭利俊等[3]研究者認為,護士的人文素養在護理工作中有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人文素養可有效地減少醫患矛盾的發生。因此護理人員在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也需注重自身人文素質的提升。目前已有研究對本科院校護生的人文素養水平進行調查,但對高職高專護生調查的研究較少,故而本研究意圖通過調查796名護生人文素質水平狀況并分析其影響因素,以完善對這部分學生的調查,為高職院校護理教育者護理教學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湖南省三所高職高專護理院校護理專業學生進行橫斷面研究。納入標準:調查期間在校且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調查期間外出、退學、中途放棄問卷調查者。796名護生中女生683名,占比85.8%,男生113名,占比14.2%;大一護生458名,占比57.54%,大二護生162名,占比20.35%,大三護生176名,占比22.11%。(二)研究方法1.研究工具調查問卷由護生一般資料調查表、王小麗等編制的護生人文素質自評表兩部分組成。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護生的年齡、性別、年級、生源地、政治面貌、是否獨生子女、在校期間是否擔任職務等信息;護生人文素質量表,該量表共40個條目,5個維度,分別為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法律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該評價指標體系的Cronbach’α系數為0.967,指標體系內部各構成要素的系數介于0.850~0.931之間,信度較高,也有較好的效度[4],可為測評護生人文素質水平提供較為專業的評價依據。量表為自評量表,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人文素質水平越高。2.調查方法研究者用問卷星軟件制作電子問卷對護理專業學生進行調查,問卷使用統一的指導語,使學生能準確地理解量表的使用方法、各個條目的含義、評分的標準等。對填好的問卷進行統一檢查復核,雙人錄入問卷信息,嚴格把控無效問卷的標準,盡可能做到較高的質量控制。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包括t檢驗、方差分析、多元線性回歸等統計學方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調查結果
(一)護生人文素質得分及各維度得分情況調查對象人文素質平均總得分為(81.02±11.90)分,條目均分為(2.03±0.30)分,各維度得分見表1。(二)一般資料與人文素質回歸分析將一般資料中的年級、家庭所在地、是否獨生子女、母親文化水平、父母期望、父親關心、母親關心、學習成績等因素作為自變量,人文素質得分作為因變量,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5個方面因素是人文素養的主要影響因素,結果見表2。
三、討論
(一)高職護生人文素質現狀水平本次調查顯示,高職護生人文素質平均總得分為(81.02±11.90)分,條目均分為(2.03±0.30)分,說明現階段高職護生人文素養水平較高。研究顯示,各維度得分中道德素質得分最高,可能與近些年高職院校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更為重視有關。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戰略主題之一即堅持德育為先,堅持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要在課程設置中加大心理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比重,增強人文關懷意識[5],從以上相關的政策可以看出,人文科學在醫學領域,尤其是在護理專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故而高職院校需要適應潮流,更加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二)高職護生人文素質影響因素分析1.“年級”因素的分析根據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年級是高職護生人文素養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且年級越高,護生的人文素質水平越高,這與其他研究者[6]等的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表明,隨著年級的升高,護生的專業文化知識和操作技藝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們對護理專業相關法律法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進入實習階段的大三護生,這些學生接觸的環境、考核成績的標準等都發生了變化,這些經歷使其思路變得開闊。由此可知,護生的人文素質水平可以通過全面的護理教育得到有效提升。張瑩瑩[7]等的研究顯示,通過實施一系列的“強化人文”護理技能培訓干預措施,可以提高高職護生的人文素質能力。這從另一方面對高職院校教育者提供了思路,即通過有效的方式培養低年級護生的技能培訓,在開闊其視野的同時,盡可能提高其人文素養水平。此外根據護生各年級不同的情況,為其制定具有特意性的人文課程教學方案,以更好地培養其人文關懷素養。2.“家庭所在地”因素的分析調查表明,居住地為城市或城鎮的護生,其人文素質得分高于來自農村的護生。分析原因可能是城市的教學資源豐富,且家長更重視子女教育,愿意且能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通過各種途徑來促進子女各項能力的發展,使得這部分學生的綜合素質更高。而農村學生的教學資源(補習班、興趣班、輔導材料等)較少以及課外活動安排相對單一的現狀,使得其進入大學階段與城鎮居住地的學生有所差距。這個現狀提示高校教育者需要在校園內平衡教育資源,盡可能為農村居住地的學生提供參與綜合素質培養活動的機會,以減少他們與城鎮學生現階段的差距。3.“獨生子女”因素的分析數據分析可得,獨生子女的人文素質得分高于非獨生子女,可能由于大多數獨生子女家庭環境較好,經濟較寬裕,有良好的受教育機會,能獲得較多的智力激勵和發展空間,自信程度與創新意識比非獨生子女強,且能充分得到父母關愛,在家庭中與父母親關系融洽,自身社交能力與學習能力也相對較強。而非獨生子女的家庭兄弟姐妹較多,可能導致經濟負擔重,并且得到父母的關愛相對較少,這些現狀可能是導致二者有差距的主要原因。4.“父母期望”因素的分析研究者分析得知,對護生而言,父母期望越高,他們的人文素質得分亦越高。因為對子女期望高的父母,會有主動的教育意識去學習如何更好地與子女互動,他們積極參與子女的成長,成為他們學業發展和興趣發展的領路人,幫助他們不僅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興趣體驗中獲得良好的品質[8]。5.“父親關心”因素的分析父親角色往往意味著支撐與堅定。獲得父親較多關心的護生人文素質得分高,可能父親與孩子相處時,會表現出更多的積極情感,會采取積極的、堅定的教養方式,他們可能將相似的人格特征傳遞給孩子,并與孩子保持一種支持性關系,使孩子的自信心會更強、性格更積極樂觀[9],因為他們能時刻感受到背后堅定的支撐力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高職護生人文素養水平較高,與年級、家庭所在地、是否獨生子女、父母期望、父親關心等因素密切相關。有研究證明,護生的人文素養水平是可以通過護理教育來提高的。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的“護士被打”事件,醫生被家屬傷害事件層出不窮,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讓醫務工作者時刻處于不安的工作環境中[10],除了醫療制度等社會因素外,做好醫患溝通對解決現狀尤為重要。護理工作者擁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將對處理臨床醫患關系和突發事件有很大的幫助,故而要求高職院校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加大人文課程所占比例,同時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其自覺地接受校園文化的熏陶,并將校園文化內化為自身的文化素養,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打好基礎。學校還要注重教師人文素質的培訓,使教師能夠做到言傳身教,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11]。總之,作為護理教育者,應該認識到影響護生人文素質的因素,在對護生進行專業知識教授的同時,還應注重培養護生人文素養等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胡新宇,劉秀紅,熊玫.在職護士人文關懷能力培養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9(34):89-91.
[2]趙欣悅,姜柏生.基于患者感受視角的醫學人文關懷現狀調查與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9(12):1607-1611.
[3]郭利俊.淺談護士的人文素養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99):216.
[4]何艷君.醫學生人文社會素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重慶:重慶醫科大學,2019.
[5]徐蘊,徐旭東,劉洋,等.人文素質教育融入系統解剖學教學的課程設計與實施[J].解剖學研究,2020(1):89-90.
[6]鐘春燕,林琪心,鄧鑰瓊,等.新形勢下護理本科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9(61):181-182+197.
[7]張瑩瑩,秦愛華.高職護生人文素質能力的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16(9):1143-1145.
[8]李德.中國家庭教養方式與青少年發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8.
[9]張天陽,吳相雷,楊冉,等.大學新生共情能力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19(4):99-100.
[10]陳偉偉,王海容,劉毅.“醫鬧”入刑的實證研究———以近6年我國“醫鬧”入刑案件為研究對象[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9(6):435-438.
[11]王明麗.培養護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及對策[J].管理觀察,2019(33):139-140.
作者:唐強 楊玲 李敬萍 單位: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
- 上一篇:機械工程測試技術課程教學探索
- 下一篇:公路工程加筋土擋土墻施工技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