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育人

時間:2022-02-19 10:59:00

導語:論育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育人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會學生做人,做個真正的人。這也正是從20世紀90年代,基礎教育改革中提倡素質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因為,中小學生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世界觀和人生觀正在逐步形成,這一時期也是人生中的關鍵轉折期,思想可塑性較強。因此,把育人放在首位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當今教育界里,仍然存在這樣的弊端:分分是學生的命根;考考是老師的法寶。認為教師只要把書教好,學生能考好,就萬事皆好。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因為,一個孩子如果連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不懂,學那么多知識、技能又有何用呢?說不定反而不是好事。例如:有報紙報道,福州六中是一所職業中學,學生來自各地,由于受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影響,學生中間經常拉幫結派,互相打架斗毆,其間包括學習優異的學生,同時也給校風建設帶來很大的障礙。針對這種情況,既使老師有再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良好的教學技能也無濟于事,關鍵在于育人,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學生講述“江湖義氣”、“拉幫結派”對自己身心健康成長的危害性就顯得非常重要。

由此看來,當今最需要會育人的“人師”,而不是只會傳經的“經師”。許多事實也證明了只有“經師”是不行的:社會統計資料顯示的青少年犯罪率不斷上升和低年齡化趨勢,反映了現實生活中有不少青少年學生因受環境中不良因素的誘惑而上當受騙誤入歧途;一些孩子或離家出走或自殘自毀,原因多為承受不了升學考試的壓力和父母望子成龍的殷殷厚望,或抵擋不住外面世界的誘惑。此外,在當今的“時代驕子”大學生中也不時有人因經受不了考試不及格、留級退學或失戀等打擊而患精神病或自殺。上述這些現象都反映學校德育的落實情況存在著一定問題,而問題的產生歸根結底與教師“育人”的工作是否真正實行密切相關。

假如教師真正認識到“育人”的重要性,能在平時對青少年學生不斷滲透正確思想、良好品德,培養他們的分辨和抵御力,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社會上的是非善惡,美與丑。你說,青少年學生具備了這些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能力,還會去做違法亂紀的事嗎?絕對不會。犯罪率自然就漸漸下降直至為零。到時,青少年學生將擁有一個安靜、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進而認真學習和掌握實踐知識與技能,把自已的聰明才智奉獻給祖國和人民,不斷為社會創造財富,推動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由此可見,“育人”的重要性,因此它是教師的首要職責,必須擺在首位。

概括地說,教師把“育人”作為首要職責,有利于以下三大方面:

一、把“育人”作為首要職責,更能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具體地說:“育人”就是要把青少年學生由缺乏思想意識,難于分辨及抵御外界不良影響等受本能支配的自然人,培養教育成能辨別是非、能自覺遵守和維護社會道德規范,具有科學院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優良道德品質的社會人。在這一社會化的過程中,青少年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幫助下,逐漸形成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因此,他們自然就懂得分辨是非善惡、美與丑,那些違法亂紀的事就不會產生。例如:前階段出現的玩“游戲機”熱,正由于學生缺乏分辨力和抵御力,使青少年學生幼小的心靈受到侵蝕,電子游戲那驚心動魄的情景使某些學生覺得讀書枯燥無味,嚴重影響了學習,有的甚至為了拿到“玩資”而走上了違法的道路。針對這種“游戲機”熱,我及時采取措施,通過豐富多采的活動引導學生分析、比較,使之知其危害,同時引導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生動活潑的各種活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品質,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了“免疫”力,從而自覺抵制了“游戲機”的誘惑。由此可見,只要學生形成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就會營造一個安靜、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在這環境中認真學習實踐知識和技能,把自己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四有”新人,使教育這搖籃年年出人才,出好人才,從而推動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二、把“育人”作為首要職責,有利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成功。

21世紀我國要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目標,堅持以建設為中心不能動搖,同時要切實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否則經濟建設最終搞不下去。可見,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關鍵,因此,這重擔就落在教師肩上,要把青少年學生教育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談得上為祖國、為人民貢獻青春的志向,投入到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中的遠大理想,共同為我們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奉獻自己的才智。

三、把“育人”作為首要職責,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

“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建設不是需要“書呆子”而是需要跟得上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人才,那么就要求青少年學生要有廣闊視野與一定的社會經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一改過去那種閉門造車,溫室里育花的錯誤做法,引導青少年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社會生活,教會他們辯證地認識社會現象,體味世態人生,指導他們用自己的眼光和頭腦去探索人生的正確方向和道路。同時也打開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這樣的人才不正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的人才嗎?

總之,“十年樹木,百年育人”是教師的首要職責。在教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更要重視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積極的、健康的思想和行為,由此我們就可以充滿信心地斷定: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