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師德建設下

時間:2022-02-15 06:36:00

導語:2007師德建設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⑤、教師要積極參加社會和公共生活;

⑥、為了學生、教育工作和全社會的利益,教師要力求與各行政主管部門充分合作;

⑦、教師應參加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設備的改進工作;

⑧、教師要公正地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⑨、教師應避免學生發生意外事故

2、美國師德教育概況及特點

美國是經濟發達、教育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教師教育工作非常重視。,尤其注重國民的道德素質教育,強調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愛國精神、能對國家盡職盡責

“的責任公民”。

⑴、美國師德理想P61:

“相信每一個的價值和尊嚴,追求真理,力爭卓越,培養民主信念。”

這是對教師提出的最高要求,它指明了教師應當努力的方向。

(2)、師德原則:P61

師德原則以師德理想為基礎,受師德理想制約,是指導教師的行為準則。美國的師德原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在對待學生方面,要力爭幫助每個學生實現自身的潛能,使他們成為有價值而且有用的社會成員;第二,在對待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專業上,要竭盡全力提高專業水準,爭取條件來吸引那些值得信賴的人從事教育工作,并且防止不合格的人從事教育專業。

⑶、一般教師師德規則:(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

<1>不得無故壓制學生求學中的獨立活動。

<2>不得無故否定學生的獨到見解。

<3>不得無故隱瞞或歪曲與學生進步有關的材料。

<4>必須作出合理的努力,以保護學生不受到對學習、健康和安全有害的環境的影響。

<5>不得有意為難或貶低學生。

<6>

不得根據種族、膚色、信條、性別、原有國籍、婚姻狀況、政治或宗教信念、家庭、社會或文化背景,不公正地排斥任何一個學生參加任何課程,剝奪任何學生的任何利益,給予任何一個學生以任何有利的條件。

<7>不得利用與學生的專業關系謀取私利。

<8>

如果不是出于令人信服的專業目的,或者出于法律的要求,不得泄露專業服務過程中獲得的有關學生的信息。

⑷、優秀教師師德規則(可操作性更強):

<1>記住學生姓名

<2>注意參考以往學校對學生的評語,但不持有偏見,并且與輔導員聯系

<3>對學生真誠相特,富于幽默感,力爭公道;

<4>要言而有信,步調一致,不能對同一錯誤行為采取今天從嚴、明天從寬的態度;

<5>不得使用不能實施的威脅性語言;

<6>不得因少數學生的不軌而責備全班學生;

<7>不得當眾發火;

<8>不得在大庭廣眾之下讓學生丟臉;

<9>注意聽取學生的不同反映,但同時也應有自己的主見;

<10>要求學生尊敬教師,對學生也要以禮相待;

<11>不要與學生過分親熱或過分隨便;

<12>不要使學習成為學生的精神負擔;

<13>在處理學生問題時如有偏差,應敢于承認錯誤

<14>避免與學生公開爭論,應個別交換意見;

<15>要與學生廣泛接觸,互相交談

<16>少提批評性意見;

<17>避免過問或了解學生們的每個細節;

<18>要保持精神飽滿,意識到自己的言談舉止都會影響學生的行為;

<19>要利用電話等手段與學生家長保持聯系;

<20>在處理學生問題時,要注意與行政部門保持聯系;

<21>要嚴格遵守學校規章制度。

3、加拿大師德教育概況

在加拿大,大家所能共同接受的觀念是公平、正義、人權,忍讓和尊重他人。學校也強調這種公民教育。要求教師必須把學生作為人來尊重,這是首位的。(以下這些要求成為加拿大師德教育內容的重點,與美國極為相似。)

⑴、教師要理智地對待有個性的學生,不能否認學生提出的不同思想觀點;

⑵、不能故意壓制或曲解學生的進步;

⑶、要努力保護學生,使學生在學習、健康、安全方面免受傷害;

⑷、不要因人種、膚色、信念、性別、民族、血統、家庭、婚姻狀況、宗教信仰、政治背景的不同而不公正地對待學生;

⑸、不能有意地暴露學生窘迫的個人經歷或有意貶低學生;

⑹、不能利用與學生的關系實現私人目的等。

4、德國師德教育基本狀況及特點

德國的師范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高,社會福利待遇高,教師群體的社會、經濟、政治地位高,這與其獨特的教師培養模式及嚴格的教師職業要求分不開。

德國教育家認為,高等師范教育機構不僅應當培養合格的教師,而且應當努力培養好教師,他們提出了如下一些好教師的標準。

德國好教師的標準:

(1)、應具有健康的體魄,能勝任繁忙的教育和教學任務;

(2)

、具有敬業精神,熱愛自己的職業,熱愛自己的學生,對他們充滿好奇心,與學生相處不會感到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不把學校作為令人討厭的不舒服的場所,相反.覺得在學校里很開心,下班后還不想離開;

(3)

、具有人道主義精神,對學生笑口常開.善于營造一種快樂的氣氛,不把教學環境搞得像老鼠看到貓一樣使學生害怕;

(4)、熱愛自己的執教學科.因自己的執教學科而感到歡欣鼓舞,了解它的重要性和意義;

(5)、對自己的執教學科很有自信心,很有把握,了解它的難點、關系、系統、方法等;

(6)

、懂得學習,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和風格,不同的學習方式有利于不同的個人進行學習、思考和記憶,懂得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

⑺、具有民主精神,不僅認識到在教師之間應該講民主,而且在師生之間也應該講民主;

⑻、具有良好師德,具有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5、日本師德教育基本概況

日本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教師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備受人們尊敬。日本重視教師職業道德問題,例如《教育基本法》規定,學校的教師是為全體人類工作的奉獻者,因此他們應自覺地認識自己的使命,為自己所肩負的職業責任而不斷努力。

⑴、日本對教師道德要求的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對自身:教師應有良好的、健康適度的生活習慣,克制自己過度的欲望,生活有節制,有良好的教養;有勇氣,有堅強意志和堅韌的性格;自主、自律、誠實并具有責任心;有進取心,熱愛真理、追求理想,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第二,對他人:具有人類之愛,并具有慈善、體諒、親切、溫暖、感謝心與同情心;舉止適度的社交禮儀,符合自己身份的語言;尊重自己并尊重他人,具有謙虛的態度和寬廣的胸懷,與同事、朋友真誠相待;具有健康的異性觀,男性與女性間相互尊敬與愛護,互促互進。

第三,對自然:熱愛自然、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并努力克服人類的弱點。

第四,個人與團體:明確團體中個人的義務與責任,通過個人的努力提高團體的質量;具有公德,遵紀守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正義感、公平心,對社會的不良行為進行矯正,并關心社會福利;尊重勞動,樂于奉獻;熱愛家庭、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正確地繼承傳統文化并不斷創新,為年輕一代的幸福,為可持續發展而努力;加強國際間的理解,特別增進對亞洲和非洲的了解;了解日本在世界中的地位并體會日本人的責任。

※⑵、日本師德教育的具體做法

①、在聘任新教師時嚴把教師職業道德關

②、在培養教師的學科教學中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③、在工作崗位轉換過程中加強要求與督促

④、對教師的期望轉變成教師個體的道德自律行為

第四章依法執教、廉潔從教

我以為對學校來說,最壞的事,是主要靠恐嚇、暴力和人為的權威來進行工作。這種做法摧殘學生的健康的情感、誠實和自信

……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愛因斯坦

“注意每一個人,關心每個學生,并以關切而深思熟慮的謹慎態度對待每個孩子的優缺點—

這是教育過程的根本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

一、依法執教

1、含義:

指教師要根據法治的原則,嚴格依照法律規定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在全部職業行為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是教師教育教學權法治化的體現。

2、意義

⑴、依法執教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發展教育事業的根本要求。

⑵、依法執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完善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⑶、依法執教是實現教育規范化、有序化的重要環節。

⑷、依法執教是實現教育人道化的重要保證。

3、標準

⑴.教師的主體資格合法

⑵.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符合法定的培養目標

⑶.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內容符合法定的要求

⑷.教育教學的形式符合法律要求

⑸.依法行使教育教學改革權、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權等

⑹.維護教育教學秩序

⑺.確保未成年學生的安全

⑻.教育教學行為尊重學生權利,不侵犯學生的人身和財產權

※4、教師依法享有的基本權利

第一,教育教學權。第二,科學研究權。

第三,指導評價權。第四,獲取報酬權。

第五,民主管理權。第六,進修培訓權。

5、學生依法享有的基本權利: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第一,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的權利。

第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的權利。

第三,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后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的權利。

第四,對不服學校給予的處分和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有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的權利。這是公民申訴和訴訟權在學生身上的具體體現。

第五,學生享有《教育法》以外的法律、法規規定的相應權利。

6、教師的義務

⑴、含義:所謂教師的義務,是指教師依照《教師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而必須承擔的責任。

⑵、內容:《教師法》第8條規定,教師應履行以下六個方面的義務:P95-96

第一,遵守法規和職業道德的義務。

第二,教育教學義務。

第三,思想教育義務。

第四,愛護尊重學生的義務。

第五,保護學生權益的義務。

第六,提高自身水平的義務。

二、廉潔從教

1、含義:

廉潔從教,就是要求教師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抵制不良風氣,保持教育公正,不利用職責之便謀取私利。

P83

2、意義:

廉潔從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和社會意義

⑴.廉潔從教是為師立教的根本前提

⑵.廉潔從教是教師保持教育公正性的重要保證

⑶.廉潔從教是培養學生良好情操和是非觀念的重要條件

⑷.廉潔從教對社會風尚的文明倡化具有重要影響

第五章愛崗敬業、嚴謹治學

“教師要把學生造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該是什么人。”——車爾尼雪夫斯基

“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責任心上。”——馬卡連柯

一、愛崗敬業:

&#8226;含義:

愛崗敬業是指教師要熱愛教師職業,按職業規范和要求行事,恪盡職守,承擔應盡的義務,完成工作任務。

P109

2、要求:

⑴、教書育人,盡職盡責

⑵、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⑶、認真工作,不敷衍塞責

⑷、公正施教,科學施教

⑸、淡泊名利,育人為樂

二、嚴謹治學

1、含義:

嚴謹治學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努力鉆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創造性地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簡言之,就是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求精、求實、求真、求善、求美。

2、嚴謹治學的要求

⑴、好學不倦,努力精通業務

⑵、把握規律,科學施教

⑶、嚴以律己,嚴格執教

⑷、不斷探索,勇于創新

3、教師怎樣做到嚴于律已

嚴以律己,是指教師嚴格按照教育職責所要求的知識和能力素養標準,切實提高教師的素質,從而更好地旅行教育職責,完成教育任務。具體地說,要做到以下三點:

(1)、從嚴治身

(2)、從嚴治學

(3)、從嚴執教第六章熱愛學生、為人師表

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苦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這時,孩子才會把一切告訴你。

”——蘇霍姆林斯基

一、熱愛學生:

※1、教師應該怎樣熱愛學生

(1)、善待學生

①、關心弱勢學生

②、寬容犯錯誤學

③、尊重個性學生

(2)、關心、了解學生

①、全方位了解學生各方面情況,包括家庭、性格、交友等

②、了解學生心理需求及心理特征

(3)、尊重學生

①、尊重學生人格

②、尊重學生情感

③、尊重學生自尊心

④、尊重學生獨特性

⑤、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

⑥、尊重要嚴而有格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持久而深厚的師愛,而不是溺愛,寵愛,放縱學生,而是包括對學生嚴格要求和耐心教導,這種嚴格要求應該是嚴而有理,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恒,嚴中有細。

二為人師表:

1、概念:

即《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規定:模范遵守社會公德,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嚴以律己,作風正派,以身作則。

2、為人師表的基本要求

⑴、做高尚情操的垂范者

⑵、做健全心理的表率者

⑶、做身體力行的踐行者

※3、教師的語言都有哪些要求

⑴、語言要規范

⑵、語言要精煉

⑶、語言要準確

⑷、語言要生動

⑸、語言要純潔

※4、教師儀表要求:

要求符合教師道德意義和審美價值

⑴、教師儀容一要重視形象塑造,二要重視味覺形象塑造。

⑵、教師的服飾符合民族、年齡特點、個性特點、職業特點、道德標準和審美價值美觀大方。

⑶、教師的舉止謙虛禮貌、穩重端莊,落落大方。

⑷、教態高雅灑脫

※5、教師的風度要求:

⑴、教師要穩重⑵、教師要可親⑶、教師要有識

第七章團結協作尊重家長

“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陶行知

“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蘇霍姆林斯基

“即使是最好的兒童,如果生活在組織不好的集體里,也會很快變成一群小野獸。”——馬卡連柯

一、團結協作

1、正確處理團結協作中的若干關系

※⑴、教師之間的關系

①、互相尊重,通力合作

第一,處理好新老師之間的關系處理好相同學科之間及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關系

第二,處理好同學科教師之間及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關系。

第三,處理好新老教師之間的關系。

第四處理好優秀教師與一般教師的關系

第五,處理好班主任與科任教師之間的關系

②、關心教師集體,維護集體榮譽

第一,教師個體要從教師集體的目標和利益,把個人和集體利益融合在一起。

第二,教師個體要熱愛教師集體、維護集體利益。

第三,維護集體團結,正確處理矛盾。

③、互相激勵,公平競爭

⑵、教師與學校領導的關系

①、服從領導、忠于職守

②、協助領導、支持工作

③、監督領導、關心學校

⑶、教師與學校行政、后勤人員的關系

相互尊重、通力合作、共同發揮作用

2、尊重家長的正確方式與方法

⑴、主動加強聯系,謀求共同立場(家訪、召開家長會)

⑵、征求意見和建議,謀求與支持配合。

⑶、尊重家長,待人公正平等

⑷、教育學生尊重家長、提高家長的威信

⑸、幫助家長轉變觀念,提高教育水平和藝術

①、更新教育觀念

②、把培養孩子的高尚品德作為第一要務③、正面教育,積極引導。

第八章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與方法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最高目標,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爾芭特

1、道德修養:

是指人們按照一定社會階級的道德要求,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為磨煉自身,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而進行的

“求外”與“省內”相結合的活動。

2、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含義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師道德意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方面,自覺地按照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所進行的自我鍛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為活動,以及經過努力所達到的教師道德境界。這里含有兩層意思:一是自我修養的

過程;一是通過修養活動所達到的道德境界。

3、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作用

⑴、教師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有利于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⑵、教師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有利于自身從教事業的發展,是培養德才兼備合格人才的需要

⑶、教師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有利于自身職業理想的實現

⑷、教師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是抵制不正之風的重要保證,是當前改善師德狀況的迫切需要

4、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

⑴、提高教師職業道德認識

⑵、陶冶教師職業道德情感

⑶、磨練教師職業道德意志

⑷、樹立教師職業道德理想

⑸、堅定教師職業道德信念

⑹、培養教師職業道德行為習慣

5、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

⑴、堅持知和行的統一

⑵、堅持動機和效果的統一

⑶、堅持自律和他律相結合

⑷、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

6、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方法

⑴、加強理論學習

①、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高理論修養,提高自身覺悟水準。

②、注重內省慎獨

⑵、勇于實踐磨練,增強情感體驗

⑶、虛心學習他人,相互砥礪提高

⑷、確立可行目標,堅持不懈努力

第九章教師職業道德評價

1、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含義

一般意義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教師道德原則和規范,通過教師自身,以及通過學生滿意度測評、學校管理、社會輿論、傳統習慣等方式,對教師職業道德行為所作的善惡褒貶的性質及程度的判斷。

2、現階段怎樣評價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職業道德評價標準)

⑴、堅持評價標準的方向性

⑵、堅持評價標準的時代性

⑶、堅持評價標準的民族性

⑷、堅持評價標準的層次性

3、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方式

⑴、自我評價、⑵、學生評價、

⑶、管理評價、⑷、社會評價

師德與教師的職業尊嚴

眾所周知,自古中國就有“師道尊嚴”、“天地君親師”、“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并留下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師恩難忘”的感人慨嘆。然而,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我們卻越來越多地發現,從教育理論研究者到實踐工作者再到社會各界人士,從學校內到學校外,有了越來越頻繁的對“教師尊嚴還剩多少”的憂慮、并由此發出“要重建新時代師道尊嚴”的呼喚。

那么,是誰、怎樣讓教師丟掉了職業尊嚴?!如何才能使其失而復得?在新時代的今天,又如何在傳承與超越歷史傳統的基礎上,永久維系這份尊嚴?——諸多的疑問,顯然需要從諸多層面來分析去解決。但是,無論教師尊嚴的喪失、還是重建,教師德性即師德問題,都會成為不可回避且首當其沖要被論及的問題。

一巴掌打掉教師的尊嚴!?

這里是師德課上的案例討論的一段實錄:

在一次師德課上,教師組織學生針對報章上的一則新聞進行了討論,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是:

有一位學生家長在老師正在上課時,跑進課室,在眾目睽睽之下掌摑老師。原因是事前教師過于沖動而掌摑學生,于是,學生家長在不問是非,不分青紅皂白的情況下,就替自己的寶貝兒

子“報仇”。

教師要求學生分析事件的前因和后果,并交流對此現象的認識與對策。

首先,學生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對那位學生家長表露出了義憤,接著,有了各自的見解——

“現在的家長就是素質太差!”

“那位家長太無理、太野蠻!”

“教師運氣不好,‘秀才遇上兵’

“那位教師可能外表文弱。”

“學校管理上有問題,應確保無關人員不得隨意闖入課堂妨礙教學秩序。”

教師提問:“是否那位教師就無可指責?”

“當然不是!教師打學生在先,家長打老師在后。”

“是啊,根據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師要善待學生,能傷害學生。”教師說。

學生解釋說:“教師打學生一定事出有因!”“教師往往忍無可忍,才會出此下策。”……

教師再次提示學生,“那么,我們來設想后果會怎樣?”

“教師只有少管學生,或說是不再敢管學生。”

“教師只管講好課,完成教師工作任務;學得好壞是學生自己的事兒!”

“那樣不也有悖于教師職業道德么?!”教師反問學生。

“一味要求教師講師德,家長就會更不把老師放在眼里。有的家長還會對老師更放肆、更猖狂。”

“應該想法給那位家長一點顏色看看,讓她見識一下教師的威嚴!”

“應由校方出面,協調家長工作單位或其他社會組織部門,給家長一些教訓和制裁,使之做到下不為例!”……

從師德課上師生間熱烈的討論交流中,我們不難得出:教師

女教育教學活動中,如果不能善待每一個學生,必然難以贏得學

生、學生家長乃至社會各界人:上的尊重和敬慕。美國著名教育家保羅韋地博士花了40年時間,曾從收集9萬個學生所寫的信中,

概括出學生心目中喜歡的好教師具有的12種素質。其中“友善的態度”,即愛學生,善待學生,被放在了第一位。

日本一家報刊,對千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52.8%的學生希望老師溫和、可親,具有愛心;而喜歡淵博知識型老師的只占31.1%。

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教師是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即使遇見蠻橫無理、驕橫跋扈的家長,新聞報道中的“一巴掌”是不可能“打掉教師尊嚴”的,打掉的只會是家長自己做人的尊嚴,充其量只會是教師與家長為共同促進學生進步而應有的合作中的信任與友誼。相反,如果教師缺乏內在尊嚴,一味在學生面前耀武揚威,或強迫學生對教師進行缺乏“叛逆”精神的“師道尊嚴崇拜”——諸如,有的學校制定了不允許不交齊學費的學生考試,甚至根據學生交學雜費的高低,讓學生穿顏色不同的校服、享用不同條件的硬件設施等規定,使貧窮學生遭受歧視。而另有學校驚做出讓考試成績90分以下的學生都當眾跪下,用雙膝走上講臺領考卷的規定。以此對待學習成績不優的學生,雖然尚未遭至黯然神傷的學生及其家長的公然抗爭,但對學生心靈深處無疑構成了傷害,同樣也損傷了學生對教師的敬仰之情,自然使學生淡卻了對師恩的感懷和記憶,對于能忠于執行這樣校規的教師,即使不用巴掌打,其獨立人格以及教師尊嚴必然大遭貶損,甚至早已喪失殆盡、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