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師德的嚴律
時間:2022-04-20 09:48:33
導語:高校教師師德的嚴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是培養“四有”人才的搖籃,高校教師是培養“四有”人才的執教者,因而,師德狀況不僅僅涉及到教師的自身建設和自身形象,更關乎對學生的教育質量,這種影響有直接性的施教過程的影響,亦有一時一事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本文從我國現階段影響高校教師師德的主要因素和嚴律高校教師師德的對策兩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高校;教師師德;嚴格自律
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時應當遵循的職業行為規范和必備的道德品質的總和。我國《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對高校師德的內涵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包括六個方面: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愛國守法體現為:對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國人民、我國社會制度要持熱愛之情,對我國的憲法和法律法規要模范遵守,對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要堅決貫徹,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敬業愛生體現為:具有崇高的職業理想,熱愛、忠誠和精誠奉獻于教育事業,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真心關愛學生、培養和教育學生為己任。教書育人體現為:正視并重視自己擔負的育人職責,積極探索并遵循教育規律,尊重學生個性,“德藝雙馨”的培養學生,積極提高教學質量。嚴謹治學體現為:實事求是的求知精神,勇于探求和堅持真理的積極態度,講求團結合作,協同創新,刻苦專研,力戒浮躁的學術品行。服務社會體現為:將自己擔負的育人責任與擔當社會責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積極傳承科學文化知識,自覺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類進步服務。為人師表體現為:做學生的表率,以優良的學風和教風、以高尚的學識風范來教育和熏陶學生,在校園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做到自尊自律。可見,高校教師的師德主要包括其在從事大學教學、科研及管理工作時應遵守的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并體現其行為價值取向、社會責任感和精神境界。高校是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基地,亦是高素質人才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堡壘,教師作為高校教育教學的主體,不僅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也傳播精神文明。
一、我國現階段影響高校師德建設的主要因素
利益和環境的影響。由于我國大學連年擴招,大學規模急劇擴張,學校課程負擔加重,某些大學開始快速擴充教師隊伍,但因其盲目性,導致高校無法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受過嚴格訓練、擁有較強素質、愿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教師;一些教師為得到更高的學歷與職務或調到更好的單位,往往拉關系走后門、偽造剽竊學術成果、投機取巧應付教學,這不僅侮辱了教師的職業道德,也影響了正常的教學與科研秩序;隨著大學各院系規模的擴大和人員流動頻率的增高,在規模較大的大學院系內,一些同系的教師間常互不相識,不利于教師內部的團結。而且,在個別院系中,因優秀成員流失情況嚴峻、內部沖突嚴重及一些學科狀態的停滯,常導致教師教學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致使部分教師對教師職業產生動搖,甚至影響到平時的授課,將不滿和厭倦的情緒傳導給學生,損毀大學教師的良好形象。價值觀的偏差導致責任感缺失。隨改革開放而來的社會變遷和多元化思維沖擊著大學教師的傳統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使得大學教師的價值理念逐步趨向實際化與享樂化,傳統的社會價值觀和教書育人使命被弱化。部分教師在精神與物質的沖突中放棄了最初的追求,把知識當作商品去換取現實利益;部分教師不重視自身素質的修養,無視自身對學生的言傳身教,不追求在教學和科研中的社會價值,只一味貪圖享樂、最求個人名利、講報酬、求索取、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師德的教育和管理不夠重視。由于教育部門對大學教師的師德教育和管理不夠重視,使得大學教師在職業道德方面出現了很多新問題,比如,部分大學教師在教學與科研工作中,只重視自身職稱、學歷和職業的晉升,對教學任務應付完成,忽視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忽略教學與科研中的改革創新,無視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心理特點,不僅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陳舊,而且敷衍了事。高校師德要求的淡化,是造成大學教師師德下滑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嚴律高校教師師德的對策
1、提高師德自律性
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學習的模范,教師的人格是施教的關鍵,大學教師應樹立起崇高的職業理想和精神追求,重視業務能力與思想政治水平的雙重提升,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自己,始終堅守黨的教育方針,將自身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增強社會責任感,在面臨各種物質誘惑、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時,以學生、學校和國家的利益為重,胸懷遠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立足現實、堅守崗位,把握住人生的正確航向,將個人事業融入到社會主義偉大教育事業中來,實現自身的真正價值。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身素質。大學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航母,教師是為其續航的核動力,而現今科技與知識的不斷進步和更新,需要大學教師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及綜合素質,在繼續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及時更新知識體系、調整知識結構、擴展專業知識面,這樣才能在教學與科研工作中不斷創新,保持飽滿積極的精神狀態,以先進教育教學理論及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實現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快速提升,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求真務實、勇于創新。高校教師在教學實踐和科學研究工作中應追求工作實效,講求工作方法,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進行科研創新,要用新知識和新成果服務于教學,而且大學教師應以艱苦奮斗、腳踏實地、淡泊名利、開拓進取為座右銘,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勇挑重擔,在撰寫和發表學術論文或專著中恪守學術道德,在評選教學科研成果中堅守規章制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學生做表率,為教育事業做貢獻,為祖國和人民服務。
2、提高師德他律性
實施教師聘任制度。各院系在聘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或教授等大學教師時,應遵照聘任條件嚴格考核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學及學術貢獻,不僅要參照教師的基本教學情況,而且要認真核實每一位大學教師提交的論文、專著等科研成果的原創性和學術價值。在對業務能力、學術成果和道德素養的綜合評估和鑒別中,應公平公正,以業績和品行為考核標準,而不能以年齡和資歷為考核標準。構建師德培訓機制。要嚴律高校教師師德建設,就要加強師德培訓。對于新參加工作的大學教師,應提前做好崗前師德培訓,幫助新教師明確職業道德的具體要求,使其認識到師德在自身職業生涯中的重要意義,提高自覺性與自律性,從而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以身作則、師道為先。對于已經參加工作的大學教師應定期進行師德培訓,通過職業道德講座、師德知識講解、師德研討會等多種形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業務培訓,幫助其認識職業道德缺失對學生、學校、社會及自身所造成的危害,提高其對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及大學教育發展趨勢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師德素養和執教能力。健全師德考核與獎懲制度。高校應明確師德考核與獎懲原則,把師德考核和教師的教學、科研業績等各項指標融合在一起,作為教師聘任、職務提升、職稱晉升、評選先進的依據。這樣不僅可以規范教師掌控自身的職業行為,也可以幫助其明辨職業榮辱,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有利于發揮優秀教師的激勵和示范作用。
作者:王晶 單位:北華大學師范分院
- 上一篇:淺談教師應具備的師德素養
- 下一篇:民辦本科高校轉型期青年教師師德建設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