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黨員教師師德機制建設研究

時間:2022-06-02 09:27:39

導語:高校黨員教師師德機制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黨員教師師德機制建設研究

摘要:師德是知識經濟環境下高校教師必備的人格素養。以北京地區六所高校的黨員教師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深入了解黨員教師的師德狀況,剖析高校黨員教師師德機制建設問題。研究表明:當前,高校黨員教師師德狀況呈基本良好態勢,但依然存在師德失范現象,要從宣傳教育、綜合考評、激勵懲戒、自我教育、環境優化等方面多維度推動黨員教師的師德機制建設。

關鍵詞:高校黨員教師;師德;機制建設

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是我國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靈魂和根本。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相繼出臺多項教師隊伍建設文件,中央先后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等重要會議,發表系列重要講話,強調高校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廣大教師要堅持“四個統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做人民滿意的好老師,這是新時期高校師德建設的時代使命。黨員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先鋒代表。對高校黨員教師師德機制建設進行研究,對于發揮黨員教師在師德建設方面的引領作用,推動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有著重要意義。

高校黨員教師師德機制建設的理論依據

當前,對師德概念比較有代表性的定義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品質的總和,是一定社會對教師職業行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教師思想覺悟、道德品質和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1]。學理界對高校黨員教師師德建設進行了相關研究,師德建設當前存在問題較多體現為高校黨員教師師德機制化建設弱化[2],在實踐中重公德輕私德,師德考評、教育、監督、激勵等相關制度不健全等[3]。有學者認為,師德滑坡和師德失范現象的存在是歷史特質、社會現實和個人觀念的綜合病體[4],師德培訓、評價考核、監督懲處等機制層面的不健全也會造成師德建設的弱化[5]。有學者相應地從師德評價的標準、方法、反饋、結果應用等層面,提出了對策與措施[6]。關于高校黨員教師師德建設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針對高校黨員教師師德機制建設的歷時性研究與共時性研究略顯薄弱,思辨性研究多,實證性研究少;局部論述多,系統研究少。此外,相關改進策略相對抽象,缺乏可操作性。針對以上不足,本文嘗試以文獻研究、問卷調查為主要研究方法,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地剖析現狀和問題,以此提高研究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高校黨員教師師德機制建設情況

本研究選取了北京市六所高校的黨員教師為調研樣本,分別是:以師范教育見長的北京師范大學、以理工科見長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民族專業見長的中央民族大學三所部屬高校,以及首都師范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城市學院三所北京市屬高校。通過發放和回收自編的《關于高校黨員教師師德機制建設的問卷》,分析了六所高校黨員教師師德基本情況、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以及成因。總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數為0.876,信度良好;KMO值為0.759,Sig值為0,顯示問卷各個題目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性。問卷發放共300份,回收有效問卷共294份,有效回收率為98%,樣本結構合理、有序。1.高校黨員教師師德的基本現狀。問卷對高校黨員教師的從教原因、職業滿意度和師德認知情況做了調查。結果顯示:高校黨員教師師德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大多數高校黨員教師出于喜愛高校環境(73.17%)和熱愛教書育人工作(64.88%)來選定自身的職業;62.44%的黨員教師表示對現有職業感到滿意;8.29%的被調查者選擇“非常滿意”。這說明,高校黨員教師的職業認同感較高,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打下了基礎。高校黨員教師的師德表現各項得分均超過50%,黨員教師群體對師德的認知比較一致,按照選擇頻數由高至低排序,依次為:嚴格負責、愛護學生、勤于鉆研學術、師生關系平等、對待學生理解寬容。但與此同時,個別高校黨員教師還存在一些師德失范現象。例如:一些黨員教師理想信念模糊、師德涵養不佳、敬業精神不夠。調查結果顯示:有10.34%的黨員教師不太注重自身的形象;15.52%的黨員教師與學生的相處過程中,偶爾會使用粗俗語言;還有個別黨員教師學術功利取向明顯,極個別黨員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著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這些直接制約著教學、科研的育人功用,影響著黨員教師先鋒示范作用的發揮,制約著高校師德建設進程的有序開展,損害了國家、社會、學生的利益。2.高校黨員教師師德機制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通過調查發現:黨員教師對所在高校的師德狀況評價較高,有78.2%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很好”和“非常好”。但是,高校黨員教師師德機制建設還面臨著嚴峻的現實問題。一是師德規定、相關制度未做到入腦、入心。例如:13.91%的黨員教師表示從未聽說過師德相關規定;48.28%的黨員教師表示聽說過,但不了解師德規定。二是師德培訓體系欠規范、科學。例如:51.72%的黨員教師認為,本校的師德培訓內容過于單一,以政治學習為主,缺乏對大學文化、大學精神、教師專業精神等相關內容設計;培訓方式以傳統講座報告為主,較為呆板,培訓機制零散化、不系統。三是師德長效機制建設各個環節存在一定的斷裂現象。例如:50.12%的黨員教師認為,本校的師德懲處機制不夠完善;31.03%的黨員教師認為,師德建設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存在形式主義現象,不會嚴格按照相應的制度實施;30.24%的黨員教師認為,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導致師德滑坡問題的首要原因;超過80%的黨員教師傾向于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來改善師德現狀。高校黨員教師師德機制建設出現問題,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主要表現為社會大環境的制約、高校內部治理的局限以及教師自身選擇的多重影響。第一,市場經濟帶來的逐利導向沖刷了一些黨員教師的價值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社會轉型時期的急劇變革,人們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呈現多元化趨勢,再加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良思潮的侵蝕,一些黨員教師出現精神迷失、職業精神淡化問題。第二,高校黨員教師師德制度建設存在著客觀缺陷。在管理理念上,一些高校多依靠宣傳教育等軟性管理手段,不注重運用制度等硬約束去規范黨員教師的師德行為;在操作層面,雖然各高校普遍成立了黨委教師工作部來統籌師德建設,但是在實際工作開展時統籌力度不足、發揮效力不夠,各有關職能部處仍習慣于點部著眼和局部發力,在黨員教師師德建設、評價、懲處、反饋機制上難形成工作閉環,降低了師德建設的時效性和約束力。第三,部分高校黨員教師重科研、忽視師德建設。以科研貢獻為導向的評價指揮棒是高校黨員教師輕視師德建設的內部根源,這導致一些黨員教師認為師德建設太“務虛”,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對師德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相關教育培訓的參與積極性不高。

新形勢下高校黨員教師師德機制建設的策略

做好高校黨員教師的師德建設,既需要提升黨員教師對師德建設的認可度,增強其自覺踐行師德標準的主人翁意識,又要從宣傳教育、綜合考評、激勵懲戒、自我教育、環境優化等機制層面著手,整體推進高校黨員教師師德建設。1.健全高校黨員教師師德宣傳教育機制。宣傳教育機制是高校黨員教師師德建設的先導,要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樹立典型的師德模范、將高校師德宣傳制度化、平臺化。高校可以通過開展專題講座、論壇等宣講活動,利用校報、官網、微博、微信等平臺,宣傳師德規范政策和師德先進典型。各高校還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結合黨員教師的現實需求,充分發揮黨員教師的智慧與力量,調動黨員教師參與師德宣傳教育的自覺性與積極性。例如: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探索開展優秀教師的原創性深度采訪,依托教師思政官方微信公眾平臺“BNU思享者”,常態化展出黨員教師的師德師風事跡,獲得了廣大教師的認同和歡迎,起到了“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在強化“互聯網+師德”建設方面走出了一條特色探索之路。2.完善高校黨員教師師德綜合考評機制。綜合考評機制是高校黨員教師師德建設的重要抓手。高校應成立師德建設工作專門領導小組,構筑由黨委領導,行政組織實施,各工、團、院系等組織積極參與的師德建設管理體系,加強對基層院系的師德建設領導工作。高校黨員教師師德評價體系的建構,要擺脫傳統自上而下的“一錘定音”式的評價方式。在師德考核方式方面,建議綜合采用個人自評、學生測評、同事互評、單位考評等形式[7]。發揮紀檢監察部門對師德監督的抓總作用,形成合理有效的高校黨員教師師德監督體系;依托黨委教師工作部,建立專門的師德處理辦公室,協調、處理校院各級的師德監督問題;建立黨員教師師德問題督查檢查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發現的師德問題開展內部調查,對于一些突發事件應做好預案和相應處理工作。3.健全高校黨員教師師德激勵懲戒機制。激勵懲戒是高校黨員教師師德建設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激勵可以促使黨員教師不斷提升自身職業修養,通過懲戒可以警示黨員教師要嚴格遵守師德規范。激勵懲戒機制的搭建,要注意人事、教務、宣傳等多部門協同,打造職責清晰明確的“一條龍”體系;激勵懲戒的結果要與黨員教師的事業發展、職稱晉升、物質待遇等相結合。特別是在懲戒方面,高校要根據《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等上級文件精神,結合實際情況,就違反高校教師道德行為規范做出明確規定,切實落實師德一票否決制。對于違反高校教師道德行為規范的黨員教師,要依法依規懲戒,注重實施效果,而不是流于形式。4.完善高校黨員教師自我教育機制。提高職業道德修養是黨員教師師德建設的重要環節。要解決業務培訓與師德建設“兩張皮”問題,在業務培訓中糅合道德規范,提升黨員教師的理論素養和職業素養;要激發黨員教師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的主動性,號召黨員教師從自身做起,努力提升自身職業道德修養水平;要將“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組織師德實踐活動,引導廣大黨員教師對標“四有”好老師標準,用高尚師德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5.健全高校黨員教師師德環境優化機制。為更好地解決高校黨員教師師德失范問題,必須將純潔的學術環境還給高校教師。一是要加強法律力量,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學術不端行為依法進行嚴格的懲戒;二是要加強行政力量,教育系統黨的工作主管部門應加強對高校黨員教師工作作風的監督,高校內部應做到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相互制衡,避免學術權力過大導致學術腐敗;三是要加強道德力量,強化高校黨員教師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加強知識產權與學術規范的宣傳教育,加強黨員教師的自律精神;四是要加強媒體力量,使媒體參與到高校黨員教師師德建設中來,形成積極有序的輿論監督氛圍。

參考文獻:

[1]辛未,姬冰澌.師德概念研究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18(9):38-42.

[2]張琦.新時期民辦高校黨員教師黨性與師德建設的對策探討[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28(12):81-84.

[3]王晶巖.淺談在高校師德建設中如何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7,19(1):95-97.

[4]圖雅,劉德林.差異化思路提升高校黨員教師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效性探究[J].內蒙古教育,2017(22):34-35.

[5]謝偉華.談師德建設中黨員教師作用的發揮[J].教書育人,2007(18):62-63.

[6]趙靜.新形勢下高校師德評價機制的重構[J].中國成人教育,2016(3):49-51.

[7]教育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EB/OL].(2018-11-14)[2019-03-09].

作者:陳霄 王娟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