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

時間:2022-10-10 11:59:00

導語: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學生提出問題,這是“問題解決”的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因此,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一、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樂于提問題。

針對小學生求知欲望強、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在新課導入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新穎別致、妙趣橫生的問題情境,能夠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學生想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創設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想問與樂問。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本人通過故事情境導入: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頭爸爸與大頭兒子的故事吧。今天林老師再給同學們講一個有關他們父子倆的故事:有一天,小頭爸爸正在書房看書,忽然,大頭兒子哭哭啼啼地跑進來,邊泣邊說:“爸爸,人家小東每年都過生日,可我今年都12歲了,你才給我過了3個生日,我也要年年過生日嘛。”小頭爸爸聽后哈哈大笑:“傻兒子,不是爸爸不給你過生日,而是因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學們,你們知道怎么一回事嗎?

問題情境的設置目的是要促進思維,而《年月日》這部分知識比較通俗易懂,為了促進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本人用講故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推向一個高潮,在學生的大腦中就會產生很多問題:為什么大頭兒子12年才有三個生日?是不是這幾年日歷上沒有這一天?這時學生就會形成想學樂學,同時伴隨著的是猜想結果的產生與繼續探究的強列欲望。

二、創設民主氛圍,讓學生敢于提問題。

學生之所以不敢提問,是因為沒有把教師和同學當成與他共同探討新知的伙伴。而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否得以表露,取決于是否有適宜的學習氛圍,有的學生基礎差,膽子小,要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確實不容易。因此,教師首先要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信任的目光注視他,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偏差時,教師要先肯定學生敢提出問題的勇氣,而后再啟發、誘導學生提出問題。課堂中要轉變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勵性的語言,允許學生自由發言,鼓勵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此外,教師要采取措施,強化問題的環境:(1)讓學生形成你問我答的好習慣。(2)不懂的知識在學習小組中討論。(3)設立“問題卡”與“問題專欄”,及時地記載在大腦中閃現的問題與靈感,并通過問題的交流,使學生時時處于問題情境的氛圍之中。

三、在新知探究中,提供機會,使學生善于提問題。

不會提問的學生不是學習的好學生,學生不僅要學答,而且要善問。

1、提供小組討論的機會,在教材的“重難點處”提問。

教師要圍繞教材的重難點,創設引起學生認識上產生矛盾沖突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問,通過討論,啟迪思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

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讓學生計算下列的算式哪些能被3整除:

45÷3=16÷3=32÷3=21÷3=

81÷3=111÷3=342÷3=212÷3=

待學生計算完,并對算式進行分組,再組織討論:這些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點?你有什么發現?這樣圍繞著教材的重難點,不斷討論,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出問題。

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我們的身邊處處有數學問題,關鍵在于我們能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所以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許多數學問題。如:學校開田徑運動會:100米、400米、800米比賽,一些學生觀察到,為什么跑100米的幾位運動員都在同一起跑線上,而跑400米與800米的運動員都不在同一起跑線上。于是提出了400米與800米賽跑為什么運動員不在同一起跑線上?

又如:在組織學生參加秋游時,先讓學生根據這次秋游的具體情況,擬定秋游計劃,然后問學生:在這次秋游活動中,你們能想到哪些數學問題?因為學生對活動很感興趣,就會積極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3、在學生動手操作之后,讓學生提問。

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動手操作能讓學生的思維處于高度的興奮,而且伴隨著手與腦的并用,學生的問題意識特別強,這時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就會產生很有價值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會形成問題意識的習慣。

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教師可先讓學生進行裝沙實驗,觀察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間的體積關系,通過操作,學生就會產生圓柱與圓錐之間的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的疑問?從而探究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4、教師提供開放題,讓學生在異中“問”

課后設置開放題,可以促使學生更深層地思考所學的知識,有利于擴大學生思維空間,把機械模仿轉化為探索創造,開放學生的思路,開放學生的潛能。

例如;在學生學完三角形面積計算后,安排這樣的練習題:用三角板畫一個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學生會畫1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等這樣邊長整厘米數的正方形,哪么面積是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該怎樣畫呢?這樣題目,答案多樣性,學生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更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