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院校90后大學生思想道德論文

時間:2022-09-18 04:56:31

導語:體育院校90后大學生思想道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院校90后大學生思想道德論文

一、體育學院“90后”大學生思想道德觀現狀

(一)家庭狀況

被測者家庭在市區的占總人數的35.4%,在村一級的占總人數31.2%。家庭經濟情況的調查中生活富裕的占23.2%,小康水平的占14.7%,衣食無憂的占45.6%,較貧困的占14.7%,特別貧困的占12.2%。90后學生是改革開放政策的受益者,大部分生活水平維持在中等線以上。家庭成員關系和睦的占71.9%;父母經常吵架,關系緊張的占7.3%;單親家庭10.5%;長期不與父母住在一起的占9.5%。與父母關系緊張的占0.8%。

(二)理想信念狀況

大學生是祖國和民族的希望,是社會發展的關鍵力量,他們的理想信念如何,政治思想觀念如何,直接關系著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興衰成敗。在入黨意愿度的調查中選擇入黨意愿強烈的學生占59.8%,選擇不強烈的占22.9%,選擇一般和無所謂的分占10.5%和6.3%。對入黨動機調查結果是選擇促進自身成長和更好為大眾服務和入黨是件光榮的事,能夠證明自己是個優秀的人比例為42.9%和25.3%,但對社會主義總體建設尚存疑惑。對你是否堅信社會主義前途無比廣闊的問題調查時有54.9%選擇堅信,23.4%的人選擇總體相信,選擇不清楚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的占15.3%,選擇說不好的僅占6.4%,在是否同意大學生有遠大理想、崇高志向的選項中,選擇同意的占72.7%。

(三)價值觀金錢觀現狀

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重要時期就是在大學四年期間。

1.我校90后被測學生在人生判斷標準選擇中選擇才華得以發揮程度的占35.3%,選擇對人生滿意度的占21%,擁有財富的多少占20.7%,對社會貢獻大小占15.6%;在是否同意個人在向社會取得的同時必須向社會作出一定貢獻的占65.6%,不同意的占13.6%,其他16.3%。

2.在對人生意義的根本問題調查時有75.3%的受訪者選擇家庭的幸福度,19.3%的人選擇身體健康,3.9%的人選擇權力大小,0.7%選擇錦衣玉食。

3.在時下社會上一些觀點“干的好不如嫁得好”你怎么看的調查項中選擇不同意,我有自尊,靠自己奮斗的占25.1%,選擇同意嫁個有錢人下輩子不用奮斗的占23.7%,選擇同意只要富裕就好何談什么手段的占總人數的20.2%,選擇不同意感情第一的占14.4%。在零用錢花銷用處的選項中有27.3%的被測對象用在電子產品上,26.4%的人用學習用品上,25.9%用在服裝化妝生活用品上,12.2%用在交友請客、網絡話費旅游娛樂上。對于生活消費來源的調查中54.7%的被測者消費來源于父母提供,23.2%的被測者來源于貧困補助,12.4%的被測者來源于勤工儉學,8.3%的被測者來源于助學金和助學貸款。在父母對自己日常花費態度的調查中,26.9%的人選擇被經常督促要勤儉節約,有26.4%的人選擇對消費金額無限制,有23.2%的人選擇不關心支出用途,2.5%的人被嚴格限制總額,監督支出用途。

(四)就業意向選擇調查

關于對國家關于大學生支援西部的就業政策時的選擇測試時,有34.6%的同學選擇先解決自身就業,去后邊工作邊學習,完成兩年支援后再考研究生。有27.2%的人選擇愿意為西部做貢獻,服務幾年后再就業。選擇有升職和發展空間我就去的占19.4%。選擇有一大筆安家費,待遇優厚我就去的占12.4%。分析:符合實際現實,調查發現在選擇工作時:80%以上的被測者看重穩定、收入待遇有保障、掙錢多和自己喜歡做的事,自己的才華得以發揮。對創業意識的調查訪問中,43.2%的受訪者打算找不到工作時會考慮自主創業,27.2%的受訪者選擇畢業后自主創業,15.8%的受訪者表示不考慮自主創業,13.6%的受訪者沒想好是否創業。在對被測者進行未來職業發展規劃情況時:37.2%的人有目標明確的規劃,36.7%的人走一步看一步,16.6%的人對職業發展規劃還沒有考慮,9.5%的受訪者表示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沒信心。

(五)大學生活現狀調查

大學是知識的海洋,來到大學首先是為了學習知識,大學期間更要注重的是我們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的能力,無論是生活學習交友,乃至認識社會和人生都需要更多的依靠自己的思考,判斷、選擇和決定。也是建立道德規范、創新意識的重要時期。

1.在被測人員大學生活狀態調查中,對于課余時間用途一項:有39.2%的人選擇宿舍睡覺。31.4%的人選擇參加社團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23.4%的人選擇圖書館自習室看書4.7選擇的是逛街談戀愛,其他。

2.對于進入大學重點考慮事物的調查項中:有33.6%的人選擇將來能找什么工作,能賺多少薪水,在哪里安家樂業。25.1%的人選擇立足當前,學好專業,制定學習目標。24.4%的人選擇為實現一直以來的夢想努力、其他。16.3%的人談談戀愛,參加社團活動,努力豐富大學生活。

3.在對被測個體進行當前大學生活狀態的測評項中,44.9%的人感到生活充實,每天有意義。21.5%的人感到無所事事,了無目標。14.7%的人感到刻苦學習,書本為友。13.2%的人感到與學生關系融洽,心情愉悅。4.4%的人感到沒有朋友,倍感孤獨。

4.在大學中所展現的風格調查項中:把大學看成舞臺,在大學就應該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占41.2%。認為開心最重要,與世無爭,憑感覺做自己喜歡的事的人占29.5%,認為處處以學業為重,適度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占,21.5%認為應該低調做人做事隨大流不冒尖,不落后,沉默寡言,感覺自己的存在與他人毫無意義的占4.4%。

5.在信息獲取興趣調查時,44.7%的被測者選擇社會頭條,24.4%選擇選擇國家大事,14.1%的人選擇綜藝娛樂、其他,12.9的人選擇學術科技。在與同學談論話題的調查中選擇打游戲的占37.5%,選擇日常學習生活問題的占29.5%,選擇考研找工作的占14.7%,選擇國際國內時政話題的占8.6%,選擇談論異性的占8.5%。

6.大學生活壓力調查項中:選擇最多的依舊是就業趨向壓力占被測人數的61.7%,選擇學業成績的占被測人數的13.6%,選擇經濟狀況的占13.4%,選擇人際關系的占5.8%,選擇家庭生活的占5.1%。

7.在人際關系交往方面與同學關系調查項中:有41.9%的學生選擇比較融洽。32%的人選擇非常融洽。22.5%的人選擇一般融洽。3.1%的人選擇不太融洽。在與老師關系的調查項中選擇一般關系的占被測人數的44.1%,選擇比較差師生雙方很少聯系互不了解的占32.4,選擇非常融洽達成一片的占16.9%,選擇很差從不聯系的占4.9%。

(六)戀愛觀現狀

我校90后大學生戀愛觀相對健康,能夠意識到戀愛關系是社會關系的一部分,必須遵守社會生活的一般準則和一般要求,如以誠待人、以善待人、以禮待人、以信待人、以寬待人等。兩情相愛,不忘相互關心,不忘社會責任,即要想到對方,也要想到他人,不能妨礙他人和社會。調查中發現選擇談過戀愛的占33.9%,不止一次的占25.6%,沒有談過的占21.2%,只有一次的占21.2%。在大學期間是否有談戀愛打算的調查項中:47.6%選擇隨緣,不強求。20.3%的人選擇有打算。16.8的人選擇不談,8.5%的人選擇沒想過,5.6%的人選擇沒想過。在對大學里談戀愛所持觀點的調查中:選擇使學習有動力占被測人數的33.4%,選擇積極影響消極影響因人而異的占26.8%,選擇會使成績下降的占21.4%,選擇分散精力浪費時間的占13.1%,選擇二人世界容易脫離集體的占3.6%。

(七)思想政治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模式的調查中發現:63.2%的同學喜歡看電教片,17.5%的學生喜歡看專題報告,9.8%的學生喜歡和教師一對一深度談話,7.8%的學生喜歡傳統授課。

(八)90后大學生缺乏什么素養

在90后大學生缺乏什么素養的調查項中,43.2%的同學選擇缺乏與人合作,19.0%的同學選擇承受挫折,12.9%的人選擇自主學習,12.5%的人選擇與人交往,11.7%的同學選擇獨立、創新。

二、90后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分析

(一)從問卷調查看體育學院90后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現狀

1.政治立場堅定,但認識不足。

2.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不一致。3.誠信意識淡漠,在考試作弊和畢業論文的和抄襲方面有所體現。

4.社會責任感有所缺失。

5.部分學生價值取向扭曲。

(二)導致問題產生的原因

1.社會轉型期帶來的負面作用。

2.個別高校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存有忽視之處。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中小學教育階段學生普遍以追求高分和優異的學習成績為主要目的,只求學生分高,不求學生德高。嚴重忽視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考入大學后,學生進入了重拾道德規范和教育的最佳時期,這時任課老師以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為目標的現象又比較突出,甚至個別教師在課堂上不但沒有起到思想教育的功能反而會有牢騷的現象,進而影響了學生對社會主流道德與社會亞文化之間的合理判斷能力。輔導員老師有時行政事務過多,班級的事務經常由學生干部來處理。在這種松散的管理格局下,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顯得自由而散漫,道德隱患比起中等教育階段沒有減緩,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出現相剝離的狀態。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又沒有非常科學的可操作的指標體系來衡量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況,大學生的綜合評價和考核制度建構明顯滯后。

3.家庭的合理關心不夠,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合力不足。大多數90后是獨生子女,教育方法不科學,對孩子的心理關注度不夠,引導不合理,大部分農村90后孩子都有留守兒童的經歷,家庭的關注度也較為欠缺。還有些家長單純把孩子交由學校自己像完成了自己的人生階段任務似的將大學看成了大托兒所。家長與學校聯系的薄弱進而減弱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力。

4.大眾傳播媒介的錯誤引導。

三、90后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1.深入貫徹落實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應當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關注大學生的成長空間和內心需求,要注意思想上的動員和疏導,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民主的環境和氛圍。

2.積極發揮課堂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作為德育工作者,不能光在管理上下功夫,也不能采取簡單生硬的做法,針對社會和學生中的熱點問題,利用職業指導課、班會開展講座輔導答疑,積極發揮課堂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明確目標,開展社會調查,進行實踐教育;有目的地選擇錄像片,進行直觀的、便于學生接受的電化教育;舉辦征文、演講、知識競賽、測試等。由于學生的基礎素質不同,選擇的教育內容和方式也要有所區別。

3.充分發揮隱性教育功能,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可結合專業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使大學生自覺、有興趣加入到這個行列之中,利用創業大賽、職業規劃大賽、專業技能大賽,使他們在活動中達到人生發展階段的認知目標,從而對人生目的進行思考總結進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4.加強思政人員自身修養。因為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源于教師表現出來的思想道德素質。老師應用高尚的道德素養來以身作則并用人格魅力去言傳身教,懷著一顆對待兄弟姐妹的愛心,真心幫助學生,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進入學生的內心,真正做到感化學生教育學生。

5.加強輿情管理和控制,開展正面宣傳,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1)思政人員要善于利用新媒體:微博、QQ、貼吧、系部網站等網絡資源正確而合理的運用起來,利用網絡擁有豐富信息、信息傳播快捷的顯著特點,打造網絡宣傳思想道德方面知識的大舞臺。(2)吸收和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凝聚力,積極發揮傳統德育尤其是國學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熏陶作用。大力宣傳先進人物和榜樣的事跡,剖析反面典型,用網絡輿論來支持大學生以榜樣為學習對象、以低俗惡劣之風為拋棄之物,培育和諧而優秀的校園文化氛圍。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網絡聯系社會和其他的中介組織給大學生提供盡量合適的志愿者服務或者勤工儉學等有關公益的社會實踐活動,陶冶其思想,從而不斷地提高其道德修養。

6.建立思政人員與學生家庭聯系檔案,加強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定期不定期以短信、QQ、電話、甚至寫信的形式與學生家庭進行溝通交流,對學生多表揚的同時也要恰當運用談話方法把學生在學業生涯發展中存在的短板告知家人,并給以合理化建議,是學生家長對學生在學校情況得以了解,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7.加強自身綜合素質提升,轉變人才培養觀念,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提升學生就業能力,拓寬學生就業出口。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教育目標,認真開展創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就業信息指導教育,轉變學生守株待兔、靠天、靠地被動就業的陳舊思維。積極主動利用一切網絡、媒體利用地緣、人緣、學緣、生緣等社會資源,拓展學生的就業渠道。

作者:程鵬單位:鄭州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