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教學方法研究

時間:2022-04-20 10:22:34

導語: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教學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教學方法研究

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使得社會各界對思想道德法律基礎的教學關注日益加大,積極探索其教學方法的創新及改進是是時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針對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進行探討,以期以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帶動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的課程教學。隨著國內外形勢的不斷變化,加上教育改革呼聲的日益高漲,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教育尤為重要,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價值選擇與人生導向確立,對虛擬網絡世界錯誤思潮與文化交流碰撞中的西方霸權主義起到強有力的打擊??v觀當前我國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教學實際,其教學理念上的陳舊、教學方式上的不足逐漸凸顯,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發揮現有教學條件優勢,做好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優化成為教育改革的首要難題,教學方法的創新與調整勢在必行。

一、做好興趣引導,激發學生課程學習的熱情

教學方法的創新必須與興趣的培養結合起來,奠定學生人生發展與課程學習的基礎。興趣的引導應結合課程教學實際及學生日常生活體驗,通過真實生動的案例導入引發學生課程學習的情感共鳴,從而調動起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教師在興趣引導方面可以以自我體驗導入,減少學生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學習的陌生感,以興趣的激發與培養促進其后期的課程學習。在興趣引導方面教師要弱化自己的課堂主導地位,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討論,借助思想觀點的碰撞產生課程學習的動力,在好奇心的輔助下奠定對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學習的的正確認識。

二、課中積極突出主體,做好人本理念的積極凸顯

素質教育理念強調學生主體意識的課堂發掘與培養,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自然也不例外,應重點做好“主體參與”的調動與“人本理念”的凸顯。所謂的“主體參與意識從本質上說是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與學生的興趣調動具有相似的教學功效,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開展課堂學習。隨著學生課堂參與主動性的增強,其思維能力與判斷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與鍛煉,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同時提升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好習慣。針對學生開設的課堂活動就是立足學生德育實際,調動主體意識的過程。所謂的“人本觀念”就是把學生置于所有教學活動的第一位,綜合應用各種科學的方法和途徑,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課堂教學的積極參與者,努力將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目標中去。學生參與德育活動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每一位教師都要在課程教學中樹立“人本理念”,尊重學生,一切為了學生,讓教學真正變得有意義起來。

三、引入多元教學模式,交叉綜合提升教學實效性

隨著對思想道德與法律知識課程教學研究的深入,更多的新型教學方法利用在該課程教學中發揮功效。其中最應用比較普遍的創新型教學方法有案例教學、情感教學及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借助生動鮮活的教學案例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具體化,通過與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實際的結合,增強學學生對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教育的認同感,從而激發其學習熱情。情感教學是將情感貫穿于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教學的全過程,教師教學充滿熱情,學生學習充滿激情,通過情緒的渲染營造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教學的良好氛圍。啟發教學則是設置必要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與交流探究的形式暢所欲言,得出對熱點問題的正確分析,教師在啟發教學中起著總結與引導作用。形式的創新帶動大學生思政學習的熱情,更好地推動理論向實踐的轉化。

四、發揮網絡優勢,因勢利導提升教學創新性

新時期網絡飛速發展,其對學生主流價值觀念帶來負面沖擊的同時也帶來教學方式的創新與教學方法的優化。最大限度發揮網絡教學優勢,通過因勢利導實現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的優化教學成為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與難點。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網絡的宣傳優勢,通過網絡媒體的宣傳讓學生更及時地接觸思政動態、思政信息與法律政策,從而指導自己的課程學習。對于教師來說,借助網絡可以及時把握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教學的時代背景,做好課程教學的備課準備工作,從而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另一方面做好思政與法律交流平臺的搭建。以自由開放的網絡平臺為基礎搭建思政法律教育交流的論壇,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開展思政問題與熱點事件的討論交流,從而增強學生對思政理論的理解與運用,增強對法律政策的認同理解。通過網絡與課程教學的結合,因勢利導做好學生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教育創新工作。

五、結束語

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堂教學作為必修課程之一,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未來成長與價值選擇,具有人生指導與未來選擇的重要意義,因此必須做好該課程的日常教學。本文從四個方面指出了教學方法的創新性,以期對今后的思想道德與法律知識教學起到引導與促進作用。

作者:梁詩婭 單位:貴州商業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