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事業適應全民健身探析
時間:2022-11-16 06:08:00
導語:體育事業適應全民健身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是我國社會生活的一件大事,必將引起體育事業的重在改革,也對體育專業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改革中為適應全民健身計劃的要求,應引入與之適應的教學思想。探討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學改革全民健身計劃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頒布實施,是中國體育事業一跨世紀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宏偉工程,它標志著我國群眾體育和國民體質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體育教育專業在實施全民健身計劃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擬在初步分析全民健身計劃特點的基礎上,探討體育系在計劃實施中的任務,以及體育專業教學應如何適應計劃實施等問題。
1、全民健身計劃基本特點
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明確2010年全民健身工作的奮斗目標與任務確定了實施對象、對策、措施和步驟。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
1.1大眾性
全民健身,顧名思義,就是全體人員的健身活動。政府制定計劃實施全民健身,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下一個世紀的到來。
1.2重點性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青少年兒童是重點,各級各類學校要全面慣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抓好學校體育工作,努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把學校體育真正作為全民的基礎來抓。
1.3科學性
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充分發揮體育科技隊伍的作用,體育科研單位和體育院校要以群眾體育和全民健身的科學研究為重點,建立健身理論體系和組織管理體系,挖掘整理我國傳統體育醫療、保健、康復等方面的寶貴遺產,為群眾提供大量的健身方法。
1.4標準性
制定體質測定標準并進行體質測試,人們可以根據這些標準制定鍛煉的原則,方法和過程。
1.5法規性
全民健身計劃是政府頒發的具有法規性質的文件,任何單位和個人的行為都不能與之違背。如:侵占場地步施或挪作它用;各種國有體育場所都要面向社會開放等,實行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的等級制度。
2、體育教育專業在全民健身計劃實施中的任務
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為體育教育專業的教學改革與發展,提出很多新問題,也提供了大的發展機遇。
2.1為全民健身培養優秀的體育師資
體育教育專業是以培養體育師資為主的教學機構,在以青少年為重點的全民健身計劃實施過程中,學校體育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首先必須抓好學校體育工作,以此帶動全民健身活動。而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直接地與體育教師的素質相聯。因此,體育教育專業最根本的任務就是培養優秀的體育教師。
2.2為全民健身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
從現在的社會體育實踐看,在全民健身活動中,需大量社會體育指導員和管理人才。體育教育可以從學歷教育培養的專門人才。現階段可在體育專業內設與社會體育有關的輔修方向或專業方向,進一步過渡到設置社會體育專業。如:門球裁判、健美操教員、體育舞蹈指導員也可以與社會的有關健身部門聯合舉辦各種形式、項目的培訓班。
2.3為全民健身培養體質監測員
在“一二一”運動工程中,具體倡導每人每年進行一次體質測定,每所學校保證每年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活動。借此培養和鍛煉他們的能力,使之逐步為體質監測人員。
2.4對全民健身進行研究和技術開發
體育教育專業,有較好的人才資源,可充分發揮這種資源優勢。對全民健身基本理論,健身方法、健身用品等進行深入而廣泛研究和技術開發,如創編不同職業的健美操和開發健身器械等,使之逐步形成有特色的研究中心和技術開發中心。
2.5開放經營體育場館
體育系各教研室可將專項場館承包,在保證教學、訓練、科研的前提下,向社會開放,實行有償服務,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增加第二課堂以及提供教育實踐的機會。
3、體育教學改革與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相適應
體育系教學改革與發展,應順應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要求,更新辦學觀念,調整專業結構,拓寬專業方向,完善課程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3.1轉變教育思想
改變相對封閉的辦學方式;改革以培養教師的單一目標,改變以競技為主要內容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與社會的聯系,利用社會的力量聯合辦學,適應對人才的需求;在保證培養教師規格的前提下,著力復合型體育人才的開發,注重多種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和能力的培養。
3.2改革課程體系
改革課程體系不是對原有課程體系的全盤否定,而是繼承體育專業以前課程調整和改革的優點,注入新的社會信息,并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調整,遵循課程體系改革的基本規律,實行主輔修課程體系。主修保證學生的質量規格,輔修擴充學生知識面,以增強社會適應性和競爭性。探討、研制社會教育專業方向新的課程體系,創建社會體育專業。
3.2.1更新教學內容
可以從學科和術科兩方面同時進行,為配合計劃的實施,教學內容的改革和調整,主要任務在于刪除那陳舊的內容、避免相同基本理論和技術在不同課程中的重復、增添新理論、新技術、新知識方面的內容,尤其應增強適應全民健身計劃要求的健身方法和手段等內容。術科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應改過去同一教學內容分散為集中安排,這樣能極大的發揮教學內容的整體作用,形成教學內容的優化效果,同時還增設健身方法指導和民族、民間傳統體育等內容。
3.2.2創新教學方法
體育系學、術科各門課程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教學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總結和提高,從理論上形成新的教法體系。重視學生的個性特點,因人而異,充分體現針對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造新的教法時,應有充分的理論依據,同時在實踐中筒便易行,實效性手段要加以總結,進行推廣。
3.5加強教學改革研究
只有是科學研究下的教學改革,才能避免盲目性,不斷總結教學改革經驗,會增添教學研究的活力。要進一步提高對教學研究意義和作用的認識,集中研究力量,形成群體優勢,圍繞教學改革中的問題展開研究,推出高質量的成果,引導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 上一篇:論學校體育改革發展
- 下一篇:學院體育課程設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