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學生個性培養建議論文
時間:2022-07-22 11:19:00
導語:體育教學學生個性培養建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強化自我意識,調動主體能動性。在體育教學中,支配學生身體運動的自我意識,滲透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響。體育教師應有目的地培養其自我意識,用高尚的社會影響因素支配學生身體運動的內驅力,為個性培養和發展創造理想的體育環境。在教學中,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盡可能激發其自我活動的能動性,并給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變學生被動參加體育活動為主動追求。學生都有榮譽感和好勝心,可多組織比賽教學,增加激烈性和趣味性,根據學生性別、體質、技能、技術等差異,采勸讓時賽”、“讓距賽”、“讓分賽”等,刺激其積極性,發揮其主動性。
2、有意識地滲入心理訓練。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給學生心理施加影響,使其身心狀態能經受勝利、失敗、挫折、反復等順境與逆境的不同承受力,達到能自我調控程度。
如對體質、技術差的學生,要鼓勵和幫助其樹立信心,不能經常叫出來以錯誤的示范進行“表演”;要主動熱情接近他們,特別是學習新動作時要耐心指導,必要時適當降低要求,讓學生嘗到自己進步的喜悅,使之產生學習新技術的信心。
3、建立一個良好的體育環境。在制定體育教學計劃與實施中,要建立師生間的良好關系,應選用生動有趣,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的教材,培養學生的道德感、美感和責任感,引導學生體育訓練中磨煉自己性格。如,可根據女生對美追求強烈的特點,選擇藝術體操、舞蹈、健美操等教材,讓他們在配有音樂的體操房中練習。同時,要合理選擇有利于發展身體和肌肉的練習,增強協調韌性,這對發展女生的生理活動機能,提高學習樂趣和積極性大有好處。
4、按學生興趣選擇進行分組教學。興趣是影響教學效果諸因素中作用極明顯的心理因素。由于學生興趣不同,往往對同一教材、同一內容產生不同興趣,其教學結果也截然不同。為保證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個性,教師可按學生興趣選擇分組教學。由于小群體學生都是喜愛某一項運動而自愿參與學習的,學習動機肯定積極。這樣的組織安排,不僅使學生會全力配合,易于完成教學任務,也能使學生盡情運動、享受,心境會格外開朗。
5、按學生性格類別組合學習小組。學生的性格類型同樣影響教學效果。屬于外傾型性格的學生,活潑開朗,反應較快,身體素質往往較好,運動能力較強;而屬于內傾型學生性格孤僻,反應較慢,一般體育素質較差,運動能力也較弱。在教學中,往往忽略了這種個性差異的存在,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安排不合理,結果前者感到“吃不飽”,后者則“吃不消”,這就會導致一部分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對此,教師可按內、外向型兩種性格,結合其運動技能而分組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樣,教師較易控制課的密度和運動量,避免傷害事故發生,讓不同個性特征學生的身心,都能得以充分培養和發展。
"遷移規律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遷移規律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遷移是體育教學中一種廣“泛的現象,它既包括知識、技能的遷移,也包括教材教法以及情感態度的遷移。教與學過程中,遷移往往成為學生學習效果的指標,其規律更是教師實施教學所必需充分運用的。
所謂遷移,是指已經學習、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在新情境中的運用,并促進新知識的掌握和新技能的形成。我們通常所指的運動技能形成三階段,其本質也就是遷移的過程。當然,遷移過程中亦存在著干擾,只有正確掌握和合理運用遷移規律,采取卓有成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積極排除干擾,才能更好地實現知識和技能的遷移,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體育教學有著特殊的規律性,教師的示范講解是一種有意行為,其本身就是一種技能。教師通過示范講解和指導學生在新的學習情境中去從事學習鍛煉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幫助學生形成遷移能力的過程,而有效的教學方法,則是教師實現教學遷移的重要條件。
運用遷移規律中加強各項目技術間的橫向聯系,優化教學組合,提高教學效果。學習遷移的范圍和遷移效果的大小,往往取決于學習對象間的共同因素”在兩個相似的學習情境中,在刺激和反應兩個方面,先前的學習與后來的學習之間包涵著的相同要素越多,遷移就越容易發生,后繼的學習也會變得更容易。例如:熟練掌握短跑的加速跑技術后再學習跳的助跑技術,就更容易獲得技能的遷移,技術的掌握靠理解,而技術的運用則靠遷移,只有理解知識,牢固保持和熟練掌握知識和技能,才能實現新的遷移。遷移也是理解的標準。教學中,只有通過反復練習,加強學生對所學技術的體會理解,并注重學生對學習情境間相同性或相似性知覺和辨認能力的培養,才能更有利于學生遷移能力的提高。
合理運用遷移規律,可縮短練習時間,加速教學進程。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術的目的在于將這些知識和技術有效地運用到現實現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去。
對于學生已學習掌握的知識技能,這種已有經驗的概括水平愈高,則實現學習新遷移的可能性也就愈大。例如:學習體操的踺子后空翻動作與撐竿跳高的起跳騰空動作,在已具備掌握體操動作的水平上,再學習撐竿跳技術,更利于新技能的形成。因此,在已有經驗的概括水平上,為了實現有效的遷移,教學中必須首先將技術的概念、原理和原則落實在中心位置上,切實抓好以培養學生分析理解能力和在不同學習情境中合理運用技術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教學工作。
遷移規律的運用,對優化教學程序,有助于最佳輔助性練習的選擇和動作的創新。根據技術動作的特點,抓好技術數學的重點與難點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實現遷移的主要條件。例如:欄上動作是跨欄跑技術的重難點,該動作又分為起跨腿與擺動腿二個技術環節。根據技能形成與遷移的規律,應選擇以分類重復而強化提高今日的的輔助性練習方法為主要教學手段,這樣既能注意定勢的影響,又有助于動作動力走型的形成和技能的新遷移。
- 上一篇:鎮黨委書記兼人大主席個人述職述廉報告
- 下一篇:動物疫病防控建設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