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音樂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運用

時間:2022-07-04 04:32:00

導語:剖析音樂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音樂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運用

摘要:在體育教學中運用音樂和體育相結合的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越受到體育老師的重視。實踐證明運用音樂在陶冶學生的情操,消除學生緊張的身心狀態,等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本文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從實際出發。在體育課分別采用了不同樂曲的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音樂體育教學運用

1.前言近幾十年來,我國的學校體育教學根據教學中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音樂進入體育課堂是其中的教學方式。體育教學的音樂導入,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活躍課堂氣氛、增強體育課的吸引力等作用。本文將體育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及音樂固有的特點為出發,談談音樂在體育教育中運用,望能給有關專家和學者參考。

2.高中學生運動的生理及心理特點高中階段學生的生理上、心理上處在日趨成熟的時期,身心發展已經達到或接近成年人的水平。是一個人獨立地走向社會生活的準備時期,也是一個人獨立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生活道路的時期。教師應當在了解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的基礎上,正確的引導他們,健康的成長。高中階段學生大腦的結構和機能大體已經完全發育成熟,懂得享受和欣賞美好的事物。骨骼繼續在生長,肌肉也隨骨骼的變化而邊長加粗,可以從事比較繁重的工作和激烈的運動。

2.1高中學生運動生理特點在這個時期全身各個器官迅速發育,尤其生殖器官最為明顯。肌肉力量增長最快的時期。體育運動能力和動作協調性進一步提高,并且能承受較大的運動負荷。由于性激素的作用,肌纖維變粗,肌肉的橫斷面,肌肉重量和肌肉力量都明顯增加。中學生神經系統已發育較完全,第二信號系數調節能力增大,第一和第二信號系統的聯系較完善起來,為思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

2.2高中學生運動心理特點他們具有獨立性和評判性。由于高中時期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愿意獨立思考。對生活和活動充滿著熱情和激動,對未來充滿遐想。對符合自己的事,則迅速地發生情緒反應。集中注意力是學生練習的重要開端,只有注意集中才能迅速做出相應的動作,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動作。因此,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是影響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這個時期他們的興趣、愛好很廣泛,對自己喜愛的活動,表現出熱衷他們會為自然美景而動心。可見,情緒和情感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在正確的教育下,他們會形成種種高尚的情操。

3.音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運用音樂是通過人的聽覺器官,得到的音響效果,直接與人的生活經歷相撞擊,產生對人的影響,能夠有表現的內容共呼吸、共命運、共體驗。用情感去思考與運動。筆者對2008屆的400名高中生做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喜歡體育課有音樂占80%。音樂在體育教學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是一種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手段,他對于培養人的美感和審美觀有著良好的作用,這樣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韻律感,還可以集中注意力、影響情緒、增強體育課的魅力等。高中階段,就要對他們進行一些有意的情感培養,可選用一些健康向上、節奏明快的現代音樂,使學生產生蓬勃向上的朝氣。中學學生對事物已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對音樂也有一定的感受力,在選擇音樂時一定要切合他們的實際及喜愛。

要注意的是,音樂的引入要與體育課的具體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不要背離體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從實際出發,不搞形式主義,更不要把體育課上成音樂課。另外,為一名體育教師,首先自己要喜歡音樂,且對音樂有一定的理解,平時注意收集、整理,使用時才能有選擇的余地。在平時多注意對學生進行樂感和韻律的培養,這樣,才能上課時有很好的配合,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1音樂在開始導入教學中的運用開始導入教學主要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精神飽滿、愉悅活潑、克服惰性、提高大腦皮層興奮性。同時使身體主要肌肉群、關節、韌帶等充分活動開,使身體盡快進入工作狀態。因此,在這個階段教師選擇中高強度節奏的音樂為旋律,歡快、節奏較中、節奏明快的音樂作為輔助教學。組織學生進行熱身跑、游戲、韻律操練習或是自編操練習等導入部分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投入、活躍課堂氣氛,生動了以往單調枯燥的口令等作用。

3.2音樂在導入過程中的運用導入過程是教學關鍵的部分,是學生用飽滿的精神和充沛的體力去完成學生學習任務和目標的主要部分,從運動技能領域安排,這個階段較復雜的,有一定的挑戰和難度的,發展速度和靈活性的教材放在前面,興奮的教材、發展力量和耐勞的教材放在后面。運動負荷由小到大,時間約三十分鐘。因此,教師選擇節奏較慢的過渡到節奏較快的音樂,建立學生練習內容與音樂相聯系。逐漸提高學生的興奮性。例如:跑、跳、投、柔韌等可以放一些節奏強勁的流行歌曲或者舞曲之類的,在快速跑教學過程中如擺臂練習,隨著音樂的節奏進行擺臂練習,在音樂的伴奏下使這個枯燥的練習變的生動活潑,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動作技術。在教學觀察下有音樂伴奏的擺臂練習的班級中,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性就明顯的好于沒有音樂伴奏的班級。籃球、排球等球類教學可放一些體育音樂如“灌籃高手”“足球音樂”等節奏強勁、學生喜愛、熟悉的音樂(新授課除外)如果是藝術課(藝術體操)可以選一些古典音樂如《梁祝》的十種演奏方法,或者選擇類似于班得的音樂。活動課可以放一些節奏強勁的流行歌曲、舞曲、或是一些比較抒情的音樂也可以。筆者對2008屆的400名高中生做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喜歡體育課有音樂占80%。在實驗過程中我為了檢驗把音樂放進體育教學是否有效,也曾在沒有音樂背景情況下進行教學,但課后很多同學向我反映,有一位女生說:“老師,我覺得沒有音樂的體育課好像少了點什么”,另一位女生說:“沒有音樂的慢跑太枯燥了總覺得好長好長……”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這些都已說明音樂已經成為體育生活的一部分了,已經深入他們的心了。

3.3音樂在結束過程教學中的運用結束過程教學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環節,是影響整個教學效果過程。使學生身體逐漸恢復到安靜狀態,在這個階段通過選擇一些逐步降低運動負荷的練習,如4-5節的放松操、放松舞蹈、牽拉練習、意念放松等。可以放一些低強度的音樂或是抒情樂。因此,教師應選擇的輕柔和古典音樂,使音樂營造更好的放松、恢復到安靜狀態。如選擇回家、昨日重現、奇跡、梁祝鋼琴曲,或是人鬼情未了、致愛麗絲等精美薩克斯曲。與精美的音樂結合起來,有個美好的結束,充分的得到身心放松,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觀察中看到學生練習投入,表情顯得放松、愉悅,滿足。

4.結論與建議

4.1應根據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采用相應的音樂,激發學生對體育教材內容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的關鍵。

4.2應根據內容的不同選擇相吻合的音樂,就會產生好的教學效果。

4.3教師需要深入研究和實際音樂與體育相結合的任務艱巨又具有意義,同時要提高教師的音樂審美修養水平。

4.4疏通了教師與音樂,學生與音樂,教師與學生,體育與音樂之間多方面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