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中的放松練習
時間:2022-01-16 04:20:00
導語:體育教育中的放松練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放松訓練是運動領域中心理技能訓練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通過對放松訓練的概念、作用機制進行闡述;并對近20多年國內外運動領域放松訓練的研究現狀和特點進行了綜合分析;指出了放松訓練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運動心理學放松訓練作用機理
上世紀60年代,心理放松方法引入運動領域并成為最為廣泛采用的運動員心理技能訓練方法之一,使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獲得最佳的喚醒水平,形成專項運動所需要的良好的個性心理特征。筆者通過查閱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外運動心理學領域有關放松訓練的研究論文,旨在對放松訓練概念和作用進行評述;并提出放松訓練研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與未來的研究方向。
1放松訓練的定義及其種類
對于放松訓練的定義,我國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闡述。朱智賢(1989)主編的《心理學大辭典》中對放松訓練的定義為體育運動中進行心理訓練的具體手段之一,是有意識、系統地訓練肌肉動作逐步達到松弛,并使呼吸減緩,目的是通過人工的放松訓練,獲得控制身心活動強度的能力。馬啟偉、張力為(1998)在《體育運動心理學》中提出,放松訓練是以一定的暗示語集中注意,調節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從而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的過程。從我國學者對放松訓練不同角度的定義可以得出,放松訓練不同于一般的身體生理放松,它通過調節呼吸,調節意念,使受試者能有意識地主動地控制自體的心理生理活動,以降低機體的喚醒水平,從而使注意集中,情緒穩定,心情舒暢。放松方法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已形成了很多種方法,到目前為止有自生放松、漸進放松、靜默放松、三線放松、氣功入靜、瑜伽放松、催眠放松、生物反饋放松等。
2放松訓練的作用機理
對放松訓練的作用機制,不同學者從神經生理學、生理生化學以及情緒心理學的角度進行論述,到目前為止存在以下幾種典型的理論。
2.1大腦與肌肉雙向性反射聯系說
由于在大腦和肌肉之間存在著雙向性的反射聯系,一方面借助于從大腦通向肌肉的脈沖實施對肌肉的控制;另一方面又從肌肉通向大腦脈沖給大腦提供肌肉生理狀況的信息。放松訓練使肌肉傳向大腦的脈沖減少,使大腦入靜和進入半抑制狀態,有利于消除神經緊張,改善情緒狀態,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顯然大腦與肌肉雙向性反射聯系說能較好地解釋放松訓練的作用原理,但這種解釋似乎過于簡單,無法解釋當肌肉處于完全放松狀態但主觀體驗又很焦慮的現象。
2.2神經心理學解說
神經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大腦前額葉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位,控制著認識、思維、意向、情緒等心理活動,影響著人的性格和行為。放松訓練能激活額葉的活動,額葉又與內臟器官活動的高級中樞下丘腦有著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成為內臟活動隨意調節的解剖結構基礎。放松訓練正是通過反復地練習,使受試者學會應用意念來改變論文植物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活動維持在一個良好的平衡狀態,整個人體各系統、各器官的功能更加協調、有序,從而增強機體對內外環境(包括心理環境)刺激的調節能力,使人體能夠主動地與環境保持平衡和協調,達到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狀態,從而使訓練者擺脫惡劣情緒,解除心理壓力。神經心理學從中樞神經系統與植物性神經系統的聯系的角度來解釋放松訓練的作用機制,并且通過測試有關生理指標得到了部分驗證,所以神經心理學對放松訓練效果的解釋是目前為止最為科學的解釋。
2.3負性情緒抑制說
放松狀態是一種清醒的低代謝狀態,由于注意力集中于呼吸或指導語,使意識活動減弱,潛意識活動增強,使感覺輸入減少,限制了正常的認知活動,同時防止了情緒性思維的侵入,使負性情緒受到抑制。所以受試者感到輕松愉快。負性情緒抑制說對放松訓練的積極情緒效果做出了較好的解釋,但對為什么會抑制負性情緒的深層機制沒有做出解釋。
3放松訓練的作用
放松訓練是在一個安靜環境中,按一定要求完成特定的動作程序,通過反復練習,使人學會有意識地控制自體的心理生理活動,以降低機體喚醒水平,調整因緊張性刺激而引起的機體心理生理功能的紊亂。隨著心身醫學和醫學心理學的發展,放松訓練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上對于放松訓練的機制研究和臨床利用就越來越廣泛,對其生理機制的研究包含了神經、內分泌等各個方面,對其心理調整作用也在此基礎上取得了更為深入的認識。研究表明,放松訓練對心理的調整作用主要表現在可以改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促進睡眠。此外,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改善認知功能,并對練習者的個性特征產生一定的影響。
蔣碧艷、祝倍里比較了生物反饋放松訓練法與認知—情感應激調控法對上海射擊運動員心理調控能力和在實際比賽中競賽狀態焦慮水平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實驗室條件下,兩種方法都能幫助運動員提高心理控制能力;而在實際比賽中,認知—情感應激調空法使運動員表現出了較底的軀體狀態焦慮水平和較高的自信心水平,其比賽成績也優于生物反饋組。
閻克樂、郭梅英研究發現,放松訓練能顯著促進T波幅度升高和對抗應激時T波幅度的降低,可有效地緩解心血管系統的應激反應。
王惠民等的研究表明,在放松訓練中結合肌電反饋,對提高運動員自我心理控制能力,降低應激水平具有一定的效應。
在體育運動心理學領域,放松訓練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丁雪琴指出,放松訓練的主要作用有:緩解情緒緊張,減低心理壓力;提高肌肉的感知能力;有助于消除疲勞,加速恢復過程;增強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培養集中注意能力;為表象訓練創造一個適宜的心理狀態等。
馬啟偉、張力為指出,放松訓練的作用主要有: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由于情緒緊張而產生的過多能量消耗,使身心得到適當休息并加速疲勞的消除;為進行其他心理技能訓練打下基礎。
4放松訓練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的發展方向
4.1放松訓練的理論和方法研究還不夠深入
運動心理學著作中介紹的放松訓練方法多是從心理治療的書籍中借鑒的.心理治療的對象是心理上存在一定問題的患者,治療的目的是使他們恢復身心健康。而運動心理學的對象是心理健康的運動員,對他們實施放松訓練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他們的心理控制能力,促進運動水平的正常或超常發揮。兩個領域的對象和目的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應當有所區別。但現在對適用于運動員放松訓練的理論與方法研究較少。
4.2加強放松訓練的促恢復作用研究
心理放松訓練多應用于降低人們的喚醒水平,而對其恢復作用受到的關注較少,盡管學者們在提及放松訓練的作用時都指出了其恢復的功能,當前的現狀是,對運動疲勞現象,既忽視了從心理方面進行診斷,也很少有意識地采用心理學措施來消除。因此,準確診斷身體和心理疲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身體和心理疲勞的消除,提高身體和心理能量的恢復速度,不僅是運動訓練學的研究課題,也應當是運動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4.3加強放松訓練、喚醒控制與運動表現之間變量的研究
從理論推測的角度看,放松訓練、喚醒控制與運動表現之間應當存在一致的關系,即放松訓練能夠提高運動員的喚醒水平控制能力,而喚醒水平控制的好,運動表現就應當好。但研究和實踐的結果并沒有完全支持這樣的推論。說明在放松訓練與喚醒控制、喚醒降低與運動表現之間還有許多中間變量。搞清楚這些中間變量,摸索出調節這些變量的方法與規律,對提高放松訓練的效果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 上一篇:體育教育中的木桶理論建議
- 下一篇:市政殘疾人工作大會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