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為留學生服務的反思

時間:2022-07-05 10:23:52

導語:圖書館為留學生服務的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圖書館為留學生服務的反思

國外圖書館的發展水平、數字化水平和規章制度都和中國有很大差異,中國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化程度普遍比較低,服務還大多停留在圖書流通和閱覽管理上,難以滿足留學生讀者的信息需求。此外,在圖書館的使用規則、借閱圖書的冊數、時間、違規處罰等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同,再加上語言溝通不暢的原因,留學生讀者往往不知所措,非常困惑[3]。

圖書館服務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受傳統觀念影響,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對外國留學生的服務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在資源建設等方面也沒有充分考慮外國留學生的需求,使得留學生利用圖書館的積極性不高,對他們的學習了造成一定的影響。

(一)對留學生讀者服務的重視不夠

目前,中國很多高校圖書館還沒有樹立起為留學生讀者服務的意識,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雖然近年來中國的留學生數量增長很快,但相對來說在中國大學生中所占比例依然很小;二是受漢語水平和服務等限制,大多數留學生都幾乎不到圖書館去查找文獻,只有極少數漢語水平較高的留學生才會使用大學圖書館,因此,很多圖書館認為即使不重視對留學生讀者的服務,也不會影響到圖書館的長遠發展,這嚴重影響了留學生讀者使用高校圖書館的熱情。

(二)館藏文獻資源不足

因為缺乏對留學生讀者來華學習所需文獻資源的了解,高校圖書館缺少可供留學生讀者使用的文獻,可供留學生讀者使用的符合他們漢語習慣的文獻不多,無法滿足不同層次的留學生讀者的需求[4]。此外,電子文獻的建設也不足,由于經費原因,大多數高校都只能購置很少的外文數據庫,紙質文獻占大多數,如果這些文獻不能翻譯成留學生熟悉的語言,就無法激起留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起不到傳播中國文化的作用。

(三)館員外語水平較低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橋梁。雖然中國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但由于長期脫離語言環境,不具備外語交際的能力,因此,很難使用外語與留學生讀者進行交流,更無法為留學生讀者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

解決措施

留學生讀者對圖書館的服務需求包括輔導與溝通的需求、對檢索工具的需求、對文獻內容和載體形式的需求以及使用圖書館的需求。辦好留學生教育能夠擴大中華文明在世界范圍的影響,關系到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中國文化向世界的傳播,還將大大促進中外的經濟交流和文化交流,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為來華留學生提供優質的課外閱讀與參考服務,改變留學生利用圖書館難的現狀[3]。

(一)轉變圖書館服務理念

未來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將是以用戶為中心的信息化不斷發展的服務,主要體現在服務的個性化、集成化和特色化。個性化服務是用戶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和需求定制自己所需的資源、信息和服務,圖書館要針對用戶的個性和特點,主動為用戶選擇并傳遞資源和服務,并依據用戶的需求變化,動態地改變所提供的信息。集成化服務是把信息資源保障體系的各要素有機地鏈接成一個整體,使用戶得到面向主題的信息服務。特色化服務是圖書館根據自身的優勢,深層次開發和利用各種信息要素,運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開展全新的特色服務,提升圖書館的服務附加值。普林斯頓大學前校長弗萊克斯納曾經說過:“在先進的管理技術支持下,與教師、學生的學習和研究生活的緊密結合才是高校圖書館應該追求的目標。”“圖書館就是大學本身,大學理想的發展隨高校圖書館問題的解決而定”[5]180。可以預見,未來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將是知識管理不斷深化和創新的管理模式,以讀者需求為中心始終是圖書館辦館的方針和指導思想,“以人為本”“知識管理”將是高校圖書館管理創新的主題。

(二)改變圖書館的服務方式

讀者服務彰顯了圖書館的行為文化,架起了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橋梁。當今,信息化浪潮催生高校圖書館的轉型和變革,傳統的服務模式以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在圖書館和讀者的關系上,讀者不再是單一的從屬地位,他們希望自己的主體地位得到認可,希望得到尊重、理解和支持。服務方式上,他們希望圖書館有個性化和針對性的服務,能幫助他們快速解決問題。留學生讀者是高校一個特殊的讀者群體,高校圖書館應從以下方面為留學生讀者提供服務。

1.重視留學生讀者需求,提高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不斷增強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中國文化,走進高校圖書館的留學生讀者會越來越多,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該重視留學生讀者的信息需求,探索留學生讀者的信息服務途徑,幫助留學生讀者提高漢語水平,充當起中國與外國經濟、文化和政治交流的紐帶和橋梁,不斷向外傳播中國文化,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2.研究留學生信息需求特點,建設專門面向留學生的特色館藏

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背景,他們來中國希望學到什么,有什么樣的信息需求?高校圖書館應該分析留學生讀者的信息需求特點,并根據分析結果有目的地購置相應的圖書,圖書內容最好深入淺出,淺顯易懂,配有漢語拼音或者是中英文互譯本,減少留學生讀者語言上的障礙;改善留學生信息服務環境,增加英文標識體系,開設專門的留學生網頁進行疑難解答與資源推廣,提供一站式、個性化服務。

3.提高館員的專業服務素質

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工具和橋梁。館員應重視外語學習,掌握一定的圖書館學專業術語,在為留學生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要積極熱情,和留學生交流語速要盡量放慢一些,要有耐心地重復所提供的信息和查詢信息的方法,還要注意恰當地運用溝通技巧,盡量減少語言方面的障礙;館員還應提高自身計算機操作水平與熟練程度,以及相關專業數據庫的檢索和使用能力,了解不同留學生用戶群體的需求差異,調查他們在利用圖書館時存在的障礙,介紹各種檢索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指導他們進行文獻檢索的實際操作,提高留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2]。高校可以對館員開設相關的培訓課程。

4.提高留學生信息素養,克服利用圖書館的障礙

留學生對《中圖法》等中國大學圖書館普遍采用的描述體系和信息組織不熟悉,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開展專題講座,還可以鼓勵留學生參與和大學圖書館有關的學生社團活動,如讀書協會和圖管會等,讓他們通過實踐了解中國大學圖書館;對留學生進行入館培訓,介紹圖書館基本服務項目,發放圖書館指南,并開設信息搜索與使用技巧課程,特別強調對圖書館的查詢技巧[6];可以根據外國留學生讀者的不文化背景和生活習俗,在一些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舉辦有各國特色的活動,留學生和圖書館工作人員一起參加,以增加工作人員和外國留學生讀者接觸與交流的機會,增進互相之間的了解;定期舉辦漢語角、雙語中國傳統文化展等,激發留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激情[4]。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與世界各國交流的日漸頻繁,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到中國高校就讀,來華留學生不但是語言與文化的學習者,還是交流大使,他們會把中國高校的教育水平和質量以及文獻資源的服務情況介紹給更多的人。高校圖書館作為高等院校教學與科研工作的信息中心,應認真調查分析留學生的信息需求特點及其在利用圖書館中的困難,積極地探索有效途徑為他們提供高效優質的信息服務,吸引更多的留學生來華學習[7]。

作者:白晨單位: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