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探討

時間:2022-06-03 04:43:56

導語: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探討

摘要:通信技術和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影響著各行各業(yè),尤其是圖書館領域,圖書館服務質量已經不單單由圖書是否齊全、圖書館是否安靜、圖書館規(guī)模大小等客觀因素決定,更注重的是圖書館的“智慧”。尤其是大學校園,“智慧圖書館”是建成“智慧高校”最重要的一步。高校要致力于建設個性化、智慧化的圖書館,改革服務方式,由傳統(tǒng)的紙質版的書籍向數字化、網絡化發(fā)展,將高校圖書館打造成為一個數字化的圖書館。大學生的求學生涯中,存在大學生無法從海量的知識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學習效率降低。智慧圖書館旨在建設高效、便捷化的圖書館模式,有利于學生節(jié)約時間成本,提高學習成績。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智慧服務

一、引言

圖書館始終堅持“以服務人民為宗旨”的服務理念,智慧圖書館只是將“呆板的服務方式”變?yōu)椤胺e極主動的智慧服務模式”“智慧圖書館”就是將原本的圖書館模式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互聯(lián)網技術相結合,形成更高級、更高效的服務模式。采用智慧化的管理模式,不僅能夠減輕圖書管理員的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優(yōu)化服務質量,更能實現資源的多樣化、快速獲取信息。在改革過程中,要注重服務理念、模式、手段及對讀者的需求研究方面進行考慮,積極創(chuàng)新服務觀念,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本論文通過對高校圖書館的相關考察及詳細調查,并結合相關的理論依據,對其存在的缺點及不足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建議及改進措施,對其他高校“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提供范例,讓圖書館在大學校園真正的發(fā)揮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學術交流的知識殿堂。

二、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研究現狀

國外因其技術較為先進,“智慧圖書館”模式發(fā)展較早、模式更加先進、結構更加成熟。對于我國來說,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對于高校智慧圖書館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技術層次方面,研究實現智慧圖書館所需要的物聯(lián)網技術和無線電技術等等。有學者另辟蹊徑,開創(chuàng)性的提出建設智慧圖書館的關鍵在于智能化的服務,創(chuàng)新相關的服務模式、拓寬服務路徑、改變服務方向,比如:由原來的推薦模式變?yōu)閭€性化的推薦服務。同時,面對現在復雜的網絡環(huán)境,要不斷創(chuàng)新技術,設計出更符合高校圖書館的模式。圖書館可以針對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的學生,推薦更適合的書籍,真正以學生為中心。服務概念不斷被創(chuàng)新,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圖書館的服務也經歷了不斷提升的過程。從圖書館建立初期,圖書館的服務環(huán)節(jié)經歷了文獻服務、信息服務、知識服務到現在智慧服務階段。智慧服務最大作用即實現了知識的增值,知識服務為智慧服務創(chuàng)造了條件,與知識服務相比,智慧服務實現了知識的增值及升華,提高了知識的利用效率,真正實現并發(fā)揮了知識的價值。

三、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自身資源有限。通過對高校圖書館藏書的調查發(fā)現,高校圖書館自身藏書能力有限,網上共享資源較少,而學生能利用的有效書籍占比較小。紙質資源的利用率不超過50%,網上共享資源的利用率更低,甚至有學生沒有使用過網上共享資源。高校自身藏書有限,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閱讀書籍、提高專業(yè)能力的需求。同時,高校與高校之間不能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即使是存在圖書館之間互相借調書籍的現象,也因為程序太過煩瑣,資金較多,所以這種現象并不普及,因為以上種種原因,大學圖書館并不能真正滿足學生閱讀的需要。(二)圖書管理員素質較低。圖書管理員只是將圖書管理工作當成掙錢養(yǎng)家的工作去做,缺少為讀者提供優(yōu)質服務的意識,這是由于圖書管理員專業(yè)水平較低導致的。大學校園的圖書管理員存在對讀者需求的了解程度較低、操作水平不過關、接受能力較弱等問題。圖書管理員綜合素質較低,簡單的培訓并不能使其達到專業(yè)水平。圖書管理員素質的高低決定了服務水平的高低,高校低素質的圖書管理員是導致高校服務體驗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技術水平較低。隨著科技水平快速提升,但是高校較少向外引進專業(yè)技術,自身研發(fā)能力低,所以,高校一般存在科技水平較低導致服務質量差的問題。高校圖書館能提供借閱服務、信息檢索服務、人工臺咨詢服務等等,這種服務方式已經落后,不符合現在建設智慧高校圖書館的方針。并且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各種問題,缺少個性化服務、服務質量不高、服務偏向于被動,即使有的學校變更了咨詢方式,但提供的服務并不能解決學生在借閱圖書時遇到的問題,實用性不高。由于技術的限制,大部分高校只能提供校內服務,無法將服務范圍延伸到校外。即使有的學校可以進行校外訪問,但訪問內容不全面,閱讀受到地域、服務對象、服務范圍等各種因素的影響。

四、解決措施

(一)積極建設智慧服務技術部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同理,技術力量是建設高校智慧服務的基石。高校在建設智慧圖書館時不要過分依賴引進外來技術,更要專注于自身技術的研發(fā)。高校在建設智慧服務模式時存在更多的優(yōu)勢,學校本身存在較多的科研人員、更能關注到讀者的需求、收取更多有效的數據等等。在此基礎上,研究出真正的高校智慧圖書館的管理模式。同時,智慧模式的建立需要注意三個層次:(1)智慧服務平臺要求開放性、移動性、融合性等特點,對技術要求較高,所以,必須有良好的技術支撐,如:物聯(lián)網技術、云計算、云儲存、便捷的操作系統(tǒng)等等技術基石。(2)豐富的數據基礎,相對雄厚的圖書資源及完整的讀者的客觀需求數據,數字資源也就是數字化的紙質版圖書資源、各種數字化的資料庫、整合的數字資料。完整的讀者的客觀需求數據可以統(tǒng)計以往學生借書記錄,進行分析,總結學生的借書規(guī)律。(3)智慧服務系統(tǒng)的建設是整個服務模式的核心部分,它可以為讀者提供各種服務,只會服務系統(tǒng)最好采用個性化的選擇作為界面,更能體現以讀者為核心的服務理念。具體內容包括:一鍵搜索、便捷交流、智慧服務、手機定制等等服務內容,真正做到“按需服務”的目的,幫助用戶用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方式、獲取最有用的信息,提高讀者在使用過程中的滿意度。(二)加強制度建設。技術力量是智慧服務建設的基礎,制度建設是智慧服務建設的保障。為了避免在智慧服務模式建設過程中出現問題,需要提前制定相關的行業(yè)標準。(1)制定相關的行業(yè)標準,圖書館相關職員有章可循,避免錯誤的出現,提供一體化、高效的服務。(2)建立隱私保護的制度,互聯(lián)網的使用能夠保存學生的借書數據,并通過數據分析學生的個人習慣、愛好、偏好等等。使用智慧服務系統(tǒng)容易導致學生信息外泄,建立信息保護制度勢在必行。(三)建設智慧云服務系統(tǒng)。智慧云是將圖書館收藏的紙質資料、網絡資料、知識庫、期刊、報紙信息等通過互聯(lián)網全部儲存,并通過科學技術將各種資料進行分類、整合、加工。便于大學生在網上查詢相關資料,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為讀者建立便攜式的服務,為大學生節(jié)約了借閱的時間,節(jié)省了還書的煩瑣程序。同時,資料的整合也極大地拓展了圖書館的書籍資源,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四)加強圖書管理員的素質。管理員是構成智慧服務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圖書管理員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智慧服務模式成效的好壞。智慧圖書管理員必須具備高水準、有理想、有激情、較高的知識水平及終身學習的意識、團隊寫作水平高等基本素質,在圖書管理員入職后,更要加強其熟練的技術,要求管理員熟練操作各種相關設備,根據數據對讀者行為、心理、習慣進行分析等技能,這些技能需要在培訓及實踐工作中獲得。科學技術的進步、智能服務模式的建設確實可以提高服務質量,但提高服務質量的關鍵離不開來自圖書管理員的人文關懷。這說明加強對圖書管理員的素質培訓勢在必行。

五、結束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紙媒的影響力逐漸被網絡媒體替代,退出歷史舞臺。雖然在每次科技革命中,圖書館的發(fā)展都會受到嚴重的沖擊,但每一次都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越辦越好,這不僅僅得益于圖書館制度、技術等的創(chuàng)新,更離不開圖書館優(yōu)質的服務態(tài)度。尤其是大學校園中,圖書館起著無比重要的作用,它是學生知識的殿堂。智慧圖書館是現在高校圖書館發(fā)展的總趨勢,但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最佳模式。不僅僅要創(chuàng)新技術或者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更要增強高校之間的聯(lián)系,學習其他學校的成功經驗,最重要的是更新服務理念,打造高校智慧服務模式,在高素質圖書管理員及先進的技術、裝備的前提下,實現高校建設智慧圖書館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抒,賈林琛.基于智慧推薦的高校智慧圖書館服務模式研究[J].辦公室業(yè)務,2019(6):184-185.

[2]王彥,田文夫.智慧圖書館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空間再造趨勢研究[J].情報探索,2019(3):107-112.

[3]雷紅剛.“互聯(lián)網+”下國內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對比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8(12):53-55+81.

[4]喻潔.大數據背景下中國高校智慧圖書館的智慧服務:實踐探索與未來展望[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8(5):54-58.

[5]梅慶玲,郭艷陽,黃亞平.基于高校智慧圖書館讀者交互式服務模式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8(26):19-21.

[6]吳宇芬.“互聯(lián)網+”高校圖書館智慧化服務模式探究[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7(2):182-185.

作者:李繼萍 單位:晉中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