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運行體系研究

時間:2022-08-05 09:30:52

導語: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運行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運行體系研究

1引言

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的作用在于通過統一的平臺和按照統一的聯盟合作協議促進成員館在服務業務上的合作,實現彼此的資源優勢整合,開拓服務業務的共贏局面[1]??偠灾?,知識資源的共建共享和服務能力的整合是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運行的基本指導思想,共建的是各個成員館用戶所需的共性知識資源和信息資源;共享的是聯盟所有成員能夠掌握和擁有的差異化知識資源和服務能力[2],“個體參與或進行資源建設或服務能力培育,集體共享資源或服務能力”是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的基本運行機理[3],無論是資源共建還是服務能力的共享,其核心就是圍繞聯盟內部的資源與服務在需求者和提供應者之間的有向流動展開的。如果聯盟內部的資源可以被無償使用或者低成本利用,這勢必隱藏著資源建設的個體理性和資源共享的集體理性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以及資源服務與利用中的風險。筆者針對聯盟內部資源流動中的個體理性和集體理性之間的矛盾以及資源流動中需要規避的風險,分析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中各個成員館之間的資源流動關系,從全鏈路平臺構建的視角來研究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的運行體系。

2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運行體系剖析

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的運行是圍繞信息資源和參與主體兩種元素而開展的,參與主體之間的關聯因為資源的流動而產生。在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運行過程中不僅存在展現個體獨立思維的主體理性,而且產生了體現主體現實和潛在相互作用過程和結果的互動理性。因此可將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運行體系定義為: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作為一個系統存在的資源構成、參與主體、運行中的信息流動及其在運行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主體理性關系,可以說上述要素都是在運行過程中體現出來或產生的,因此筆者以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運行過程中所體現或產生的上述元素為基本維度,以運行過程為邏輯主線來剖析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運行體系[4]。全鏈路平臺構建是一種關注聯盟整體運行場景的系統構建思維,涉及多個參與主體角色,面對多關聯的聯盟運行流程和多元化的運行場景。貫穿整個運行業務鏈條,為每個影響聯盟服務和用戶體驗之處提供解決方案,既可以實現聯盟服務目標,又能提升聯盟服務的用戶體驗質量。2.1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的資源構成。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內部的資源主要有客體資源和主體資源兩種。除了聯盟內部的信息資源外,在聯盟內部資源流動或服務中會產生大量冗余的信息,還應該包括信息資源需求與利用以及服務的時序演進信息或者主題分布信息等,這便是聯盟內部的客體資源。由于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是一個開放的信息系統,其內部的知識資源需要不斷更新,所以獲取有效的信息資源是每個成員館的責任和義務,而該信息系統的外部性主要體現為出版機構或者資源供應機構提供客觀可靠的用戶信息。2.2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的參與主體及角色。從信息資源需求和利用的角度看,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的主要參與主體是有學術研究需求的用戶群,以及為其提供資源和服務的各個成員館。鑒于信息資源供給和服務能力的可持續性,在這條信息資源供應鏈上應該有前端供應者,即信息資源或知識資源的提供者,最常見的是各種出版商或者數據供應商等[5];對于這些信息資源的前端供應者(出版商或數據供應商)而言,最重要的信息莫過于有利于其資源推廣的市場信息,這將是信息資源前端供應者最感興趣的內容。因此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最有效的作用是提供了多樣化信息的整合平臺,不僅發揮信息資源整合和互補的優勢,也產生了大量的用戶資源利用特征信息(諸如閱讀習慣、閱讀傾向、數據的利用強度、感興趣的主題領域等),對于信息資源的前端供應者(出版商和數據供應商)而言,這些資源利用特征信息是最有效的市場開拓信息,有利于實現“低端信息免費而高端變現”的贏利模式[6]。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的上述主體扮演著多樣化的信息角色。從學術信息尋求的角度看,信息資源的供應主體主要包括前端供應者和成員館,信息資源的尋求主體主要包括用戶群體;而從用戶特征信息尋求的角度看,成員館在對用戶群體服務的過程中,產生用戶資源利用的特征信息,這樣信息資源的前端供應者們將是信息尋求主體,而成員館與用戶群體共同構成了信息供應的超主體。超主體(圖書館及其用戶)作為資源的搜集和利用者,同時也是信息需求偏好的提供者。例如2017年,重慶大學、京東和匯云博圖三方達成戰略合作。匯云博圖科技公司利用重慶圖書館的用戶數據,開展大數據分析,通過對讀者的閱讀習慣進行分析,提取閱讀特征等智能信息;與此同時,京東通過與二者的合作,一方面依靠平臺優勢決了高校圖書館對新書、熱門書的迫切需求,也就是超主體需要的數字圖書資源,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圖書館新書數字資源的短板問題,為讀者推薦好書,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也為圖書館數字館藏的更新發展提供了幫助;另一方面京東與匯云博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通過獲取的讀者需求和閱讀偏好,來決策購買熱度較高的圖書版權,通過紙質化和數字化出版銷售,優化圖書的銷售渠道,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收益;三者的合作也促進了圖書資源流和用戶信息流間形成生態化的循環。2.3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運行的信息流動模式。學術信息的主要流動模式是“信息源端→成員館→個體用戶”。用戶特征信息的流動卻呈現多元化模式,或者是“個體用戶→成員館→信息源端,或者是個體用戶→信息源端”,或者是“超主體(成員館和用戶構成的聯盟)→信息源端”。聯盟上述信息流動模式如圖1所示。在第一種用戶特征信息流動模式(個體用戶→成員館→信息源端)中,個體用戶特征信息需要經過成員館的匯聚處理最終流向信息源端,對于信息源端而言,收集用戶特征信息的成本降低,但是無法保證用戶特征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在第二種用戶特征信息流動模式(個體用戶→信息源端)中,個體用戶特征信息直接流向信息源端,可以確保用戶特征信息的真實可靠,但是由于用戶群體相對分散,無法保證信息收集的全面性,而且信息收集的成本會增加。在第三種用戶特征信息流動模式(超主體→信息源端)中,個體用戶特征信息將從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這個超主體直接流向信息源端,即個體用戶的資源利用特征信息同時被成員館系統和聯盟系統記錄,并匯聚在聯盟平臺中,這樣從聯盟超主體流向信息源端的用戶特征信息的真實可靠性能夠得到保證,而且降低了信息收集的成本。因此,從聯盟運行中信息流動的角度看,構建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運行平臺不僅能夠保證信息流動的有效性,而且能夠降低信息匯聚和信息收集的成本以及聯盟參與主體之間的信息非對稱性。2.4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運行中的主體理性關系。由于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運行中的主要服務主體是各個成員館,即使有信息源端為其提供多樣化的信息資源,各個成員館也需要按照信息守門人的標準對這些信息資源予以序化處理[7];而對于用戶而言,無需考慮其所利用的信息資源究竟來源于哪個服務主體,用戶都將其看作是聯盟的共有資源,而對于單個成員館而言,這些都是其付出努力進行優化建設的個性化信息資源,因此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運行中一定存在著個體理性和集體理性的矛盾與沖突,主要體現在個性化信息資源建設和信息資源服務共享中。個性化信息資源建設需要各個成員館自行承擔成本,信息資源及其服務是共享的,可以被聯盟所有用戶加以利用,而圖書館作為社會公益性事業,無法從信息用戶那里直接獲取收益,特別是自身的個性化信息資源較多地被其他成員館用戶利用,個體成員館持續加入聯盟的積極性將會降低,為聯盟用戶提供信息資源服務的可持續性無法得到保證[8]。雖然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各個高校的師生,但是由于專業、學習層次、研究能力等的差異性無疑提升了服務對象的復雜性以及服務體系的信息非對稱性,如果某個人僅僅依據其是聯盟成員館的服務用戶,就可以隨意利用聯盟的所有信息資源,就勢必增加了聯盟信息資源服務運行的成本和風險[9]。因此應該構建統一的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運行平臺開展信息資源共享及其服務共享。

3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全鏈路運行平臺的構建

3.1聯盟全鏈路運行平臺的構建理念。將各個成員館的優質信息資源作為信息產品,將其放置于聯盟平臺中予以推介,借助于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平臺的品牌效應,來開展成員館與信息用戶之間的信息交互,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平臺的信息資源種類,而且能夠保障資源利用者和資源擁有者的正當權益,降低信息資源利用的風險,提升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資源推介服務和資源利用中所產生的用戶特征信息對于信息源端而言是至關重要的,需要將這部分信息進行匯聚,因此該平臺除了資源服務和資源利用功能之外,還要展現資源匯聚的功能,所以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平臺至少應包括3個子平臺,即資源推介平臺、資源利用平臺和服務利用信息匯聚平臺[10],如圖2所示。上文中的北京匯云博圖科技公司是圖書館行業內知名的系統和資源服務商,為重慶大學、中南大學等數十所高校提供了圖書館大數據分析及智能信息服務,其作用類似于圖2中的圖書館聯盟信息資源平臺,是該平臺的應用實例。但是匯云博圖科技公司與高校圖書館的合作仍舊為“一對一”模式,因為各個高校圖書館分館而立,在運行中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更多的高校圖書館參與其中,形成一個聯盟系統,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數據的重復分析,提高用戶偏好需求等數據的聚合化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聯盟之中所有成員館共享數據的整合、組織和分析的成果,最后,高校圖書館聯盟平臺與供應商進行合作,互取所需,高校圖書館聯盟平臺以獲得最新的圖書或數字資源信息,為及時充實館藏資源和優化資源建設提供決策依據;同時供應商通過大數據分析獲取用戶閱讀及其偏好信息,彼此形成資源流和用戶信息流生態化循環體系。該運行平臺體現了兩種資源流動關系,一部分是由聯盟推介平臺流向聯盟利用平臺的信息資源,一部分是由信息源端流向推介平臺和各個成員館的信息資源。信息源端可以從各個高校獲取更多的合作機會,這些用戶的信息行為是出版商或數據供應商最希望獲取的,因為這些信息反映了用戶的閱讀偏好和信息利用偏好,是非常寶貴的市場信息。3.2聯盟全鏈路運行平臺的激勵措施。為了讓聯盟成員館提供信息資源服務具有可持續性,就需要優化成員館展示自身優勢資源的內在動機和外在激勵,這才是聯盟運行體系的核心部分,即各個成員館如何利用自身的服務能力和聯盟平臺所具有的規模優勢獲取的各項支持。優化內在動機無非是提升成員館參與聯盟的正向心理預期,即通過對參與聯盟并提供資源服務的“成本”與“收益”進行對比,一方面展現為自身對聯盟他館服務量與自身用戶在聯盟中獲取的他館服務量的對比,另一方面表現為在對整個聯盟用戶服務的過程中所取得的社會效益分析,即通過對外服務所取得的行業認可度以及可能爭取的資源投入等。對于國內高校圖書館而言,其圖書館經費都是從其辦學經費中劃撥,而且其辦學經費的主要來源是各級政府。獲取外在激勵表現為政府對于服務能力強的圖書館也可以進行政策傾斜或增加資金支持,所以為了達到聯盟資源的優化配置,必須發揮各級政府在聯盟建設和運行中的協調和管理作用。按照上述分析,除了資源推介平臺、資源利用平臺和服務利用信息匯聚平臺3個子平臺之外,還應該包括聯盟協調管理平臺,以發揮政府的統一規劃、指導和監督的作用[11]。從辦學經費中劃撥部分圖書館資源的建設經費作為聯盟運行經費,交于聯盟平臺統一管理,一方面用于購買聯盟所需的共性資源,另一方面針對聯盟內部的個性化優質資源服務實施獎勵,即實行資助與獎勵并存的激勵機制。根據最省力法則,區域用戶可以通過其區域聯盟滿足其信息需求,所以必須鼓勵高校圖書館提升對所在區域的社會服務能力。首先政府將部分圖書館聯盟建設經費直接交于區域聯盟平臺,而聯盟所在的地方政府只是扮演監督的角色,并不直接擁有經費的使用權和分配權,聯盟平臺的建設經費對于所有的平臺成員館都是公開的。在聯盟內部展開服務競爭機制,各個成員館用戶所獲取的外部資源服務量與自身服務量的比較而獲取聯盟的資助獎勵,這樣對于財政撥款而言,可實現經費資源的優化配置。對于能為他館用戶提供信息或知識服務的成員館而言,其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實現了自身的社會化服務功能,只不過社會化服務的對象是兄弟圖書館的用戶,此時的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已經開始社會化服務聯盟的初步實踐[12]。聯盟平臺的重要作用在于需要將這種運行模式作為一種社會化建制開展下去,無疑會呈現一個多贏的均衡[13]。對于主要依賴政府投資的圖書館建設經費而言,可以優化經費的合理使用;對于各個成員圖書館及其用戶而言,可以避免信息資源的閑置;對于提供信息資源的源端供應商而言,可以直接實時獲取信息資源的利用狀態和特征信息,并及時調整其資源供應策略,從信息流動的角度看,這些資源利用狀態和特征信息也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并及時實現了其應有的價值。

4結語

基于信息資源流動的過程,剖析了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的資源構成、參與主體及角色,分析了聯盟運行中的主體理性關系,論述了基于平臺構建的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的運行體系,并將其作為一種社會建制開展下去。不僅能夠實現聯盟建設經費的有效配置,而且能夠提升參與主體進行資源建設和服務的積極性,強化其參與聯盟建設的正向心理預期,滿足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實現資源服務優化的多贏局面。

作者:趙麗梅 張花 單位:黑龍江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