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文學吝嗇鬼形態(tài)綜述
時間:2022-05-10 03:39:00
導語:歐洲文學吝嗇鬼形態(tài)綜述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翻開近代歐洲文學的絢麗畫卷,紳吏鄉(xiāng)奴,各式人等,千姿百態(tài),五彩繽紛。其間,有一類專以貪婪成性,吝嗇成癖而聞名的“大人物”,視其面目,個個可憎,觀其舉止,人人可笑,人們則冠以一個諢號,謂之吝嗇鬼。其中果戈理的小說《死魂靈》里的潑留希金,莎士比亞喜劇《威尼斯商人》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劇《慳吝人》里的阿巴公,以及巴爾扎克的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堪稱為近代歐洲文學中不朽的四大吝嗇鬼典型。這四大吝嗇鬼形象,產(chǎn)生在三個國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幾個世紀的社會生活,從一個角度概括了歐洲四百年來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但四大名家筆下的吝嗇鬼形象,又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特征。迂腐守舊、愚蠢落后的潑留希金果戈理針對十九世紀俄國農(nóng)奴制下的社會現(xiàn)實,塑造了潑留希金這樣貪婪、迂腐、守舊、滅絕人性的吝嗇鬼形象,從這堆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中,使人看清了農(nóng)奴制的腐朽性和反動性,覺察到農(nóng)奴制必然崩潰的歷史命運。果戈理筆下的這尊形象,就是俄國農(nóng)奴制的一份罪證。潑留希金的迂腐氣是獨特的。乍看起來,潑留希金的裝束、打扮形似乞丐,外表上顯露出來的是寒酸、窮困。在路上,凡是看見一塊舊鞋底,一塊破布,一個鐵釘,一角碎瓦。他都要拾了去。
在家里,地上的一張紙片,一小段封信蠟,一支鵝毛筆,也要統(tǒng)統(tǒng)的撿起來。但實際上他是擁有累累財產(chǎn)的豪富地主。這兩者如此的不一致,卻被作者巧妙的統(tǒng)一起來,并用以作為解剖潑留希金卑劣內(nèi)心世界的一把鑰匙。因為,他的裝窮不是目的,而是便于獵取更多財產(chǎn)的手段。果戈理正是從窮富的鮮明對照之中,由表及里的揭穿了潑留希金用假窮來掩蓋真富的花招,突出其貪婪的個性特點。果戈理沒有停留于平面的對比上描寫潑留希金,而是更注意在前后變化的發(fā)展之中揭示他的個性特征。作者指出,潑留希金“曾經(jīng)有過一個勤儉的一家之主的時候”,他“聰明的節(jié)省和持家的方法”,遐邇聞名,吸引了不少來訪者。然而,他又是一個極端利己主義者,吝嗇的細胞遍及全身,使他六親不認,只收不出,以致當大女兒帶著孩子回家探望,買了茶點和睡衣孝敬父親,盼望能得到一些接濟時,他禮物一一照收,可就是一毛不拔,分文不給。由此可見,潑留希金吝嗇到了何種地步!同時,潑留希金既是無恥的吝嗇鬼、積財狂,又是巨大的浪費者、毀財迷。一方面他愛財如命,貪得無厭,財物堆積如山,幾代也用不完,吃不光。
然仍不忘殘酷壓榨農(nóng)奴,強令他們納地租,繳土產(chǎn),織布匹,以便不斷地統(tǒng)統(tǒng)收進他的倉庫。另一方面,又讓大量的財物在倉庫里“霉爛,變灰”自行腐爛掉,白白浪費光。作者正是在這一尖銳的矛盾中,進一步渲染了潑留希金的貪財欲,既強調(diào)了地主階級寄生、剝削的本質(zhì),又突出了潑留希金另一方面的個性特點:愚蠢、落后。以上的描寫,或互相對照,彼此映襯;或尖銳對立,巧妙轉(zhuǎn)化;或緊密交融,高度統(tǒng)一而最后凝聚到一點:潑留希金是腐朽而反動的寄生蟲,貪婪而吝嗇的“死魂靈”(他雖生猶死,靈魂泯滅)。兇狠毒辣極富報復心的夏洛克與潑留希金不同,夏洛克不迂腐,遇事機警敏捷,精于工計,巧于甜言蜜語,是一個精明而貪婪的高利貸者,他采用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那種放印子錢的方式進行剝削,要使本錢“像母羊生小羊一樣的快快生利息”所以他獨特的個性就是手段的兇狠毒辣和極強的復仇心。他不給仆人吃飽飯,把本來是胖胖的仆人榨得骨瘦如柴;他雖然也愛女兒,但更愛金錢,他不讓女兒跨出房門,目的是要她死死地為他看管錢財。由于安東尼奧借錢給人不取利息,使他蒙受巨額的損失,因而與安東尼奧結(jié)下深仇宿怨。
當他得知安東尼奧要為朋友的婚事向他借錢時,就認為報復的時機到了。他口蜜腹劍,事先做好圈套,利用契約欺騙安東尼奧,致使其在法庭上面臨著被割肉致死的困境。此時的夏洛克兇相畢露,他拒絕了公爵關于應該憐憫、慈悲的勸告;拒絕了安東尼奧朋友許諾的三倍的金錢;不顧人們的唾罵、斥責,一味堅持“照約處罰”,成了“世間一頭最頑固的狗”。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夏洛克一反常態(tài)?為什么貪財?shù)南穆蹇艘矔芙^金錢?其實這是他強烈的復仇行為的反映。復仇,正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金錢。夏洛克知道,他同安東尼奧的斗爭是不可調(diào)和的,有我沒有你,有你沒有我。如果能夠謀殺安東尼奧,整個威尼斯城就是夏洛克的天下,還用愁金錢不滾滾流進來嗎?所以他死心塌地的要踐約,要復仇。夏洛克這一獨特的個性特點,體現(xiàn)了他唯利是圖的本性。為塑造好這個復仇的高利貸的典型形象,作者一方面通過激烈的矛盾沖突,更重要的是通過“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豐富性”來突出其個性特征的。我們只要稍看一下夏洛克同女扮男裝的鮑西亞唇槍舌劍的那場戲,就可以體會到了。這場戲?qū)懙枚嗖识嘧耍雌鸱钊瞬虏恢煌福巳雱佟W詈笙穆蹇讼萑虢^境,落得人財兩空的結(jié)局,既出乎于眾人的意料之外,仔細想想,又在情理之中。嗜財多疑的阿巴公阿巴公處在法國資本主義發(fā)展時期,也是靠高利貸積聚財富的吝嗇鬼。但他的氣質(zhì)與夏洛克又有不同,阿巴公的性格更為畸形和單一。在他身上,凝聚著世上罕見的多疑癖。阿巴公家盈萬貫,卻始終沒有片刻的安寧。他處處戒備,時時提防,猜疑周圍的人會來偷他的錢箱子。
他疑心男仆是奸細,將男仆趕出門外。男仆被趕出門時,他又懷疑仆人的手里、袋里或許會偷去什么東西,定要抓回搜身盤問。偶爾,阿巴公聽見門外一聲狗叫,他馬上一愣,懷疑是否有人看中了他的錢財。誰要是說一聲阿巴公有錢,誰就成了他的仇敵,他猜想此人總有一天會上門拿刀子抹他的脖子。在阿巴公的眼下,不僅家里、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他懷疑的賊,就是貓兒、狗兒、馬兒,也是他提防戒備的對象。這里,莫里哀真是把守財奴的多疑怪癖描繪得淋漓盡致了。在刻劃阿巴公的多疑怪癖性格時,作者運用了言行惡習反復疊化的藝術手法,予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渲染。阿巴公一上場,便對仆抄身,接著逼女嫁老,要兒娶寡,與子爭風,直至錢箱被竊,痛哭欲絕,錢箱復得其樂無窮。在這種種滑稽可笑的行動中,錢,是貫穿劇情發(fā)展的一條線,又是阿巴公身上的一根筋,只要一碰到它,人就活,戲就來,他時哭,時笑,時鬧,喜怒哀樂,愛憎好惡,概由金錢調(diào)度與支配。同時語言的諷刺性和動作的夸張性,也是作者刻劃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如當他發(fā)現(xiàn)寶貝似的錢箱子失竊時,他呼天搶地,狂奔亂闖,形似猴子,聲如瘋子,不僅懷疑家里的人個個都是賊,甚至還懷疑臺下的觀眾也是偷他錢箱子的賊。作者就這樣將其嗜財多疑的本質(zhì)揭露得透徹無遺。狡黠刁鉆的葛朗臺與阿巴公相比,葛朗臺頭腦就清醒的多,他老于世故。工于心計,善于謀劃,囤積居奇,是個投機鉆營的行家里手。他不像潑留希金那樣讓財物白白的霉爛掉,也不會像阿巴公那樣將銀錢埋到花園的地底下,他深知貨幣在交換流通中能求得資本的增值。
他機巧、狡猾,為了獲利,不惜裝出最無能的姿態(tài),在遇到買賣上的難題,同對手談判時,葛朗臺總是冷冷的聽別人說,窺探對方的隱秘,待到要他說話時,假裝結(jié)結(jié)巴巴,弄得對方頭昏腦脹,在口齒不清、理路不明中,巧使小計,使對方上當。“我不知道,我不能夠,我不愿意,慢慢瞧吧”四句口訣,成為他應付難題的靈丹妙藥。憑借這狡黠的一手,他僅用四百路易的賄賂開場,做上葡萄酒買賣,購置田產(chǎn),一躍而成為家有一千七百萬的富商。憑借這狡黠的法術,他迫使妻子凍餓致死,趕走侄兒查理,埋葬了歐也妮的愛情,也剝奪了女兒的財產(chǎn)繼承權(quán)。在金錢魔力的誘惑下,葛朗臺時喜,時憂,時而憎,時而愛,時而如虎,時而如羊,變化多端,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為了占有金子。
在葛朗臺身上,巴爾扎克發(fā)掘了資產(chǎn)階級吝嗇狡黠的惡習,使人們看到一個爾虞我詐的舊世界。巴爾扎克對現(xiàn)實的批判決不停留在暴露個人道德缺陷的深度上,他能進一步揭示產(chǎn)生這些缺陷的根源,觸及到人們之間的金錢關系。因此,巴爾扎克的筆下的人物顯得格外渾厚扎實,它所提供給我們的認識作用也就更為深刻有力。這是巴爾扎克現(xiàn)實主義的重大勝利,也是他超越前輩或同代作家的可貴之處。歐洲吝嗇鬼畫廊,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chǎn),也是洞察歷史的一面鏡子,它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是深邃雋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