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特色心理學智庫建設的必要性

時間:2022-12-20 08:34:48

導語:我國特色心理學智庫建設的必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特色心理學智庫建設的必要性

一、國外心理學智庫建設介紹

1、美國的“行為科學家聯盟”

20世紀60年代,隨著以原子能技術、宇航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發展為標志的新科學技術革命的興起,美國經濟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加之美國現代企業組織的新發展,國家和國際壟斷組織的新發展以及跨國公司的迅速崛起,美國逐漸成為高度現代化的超級大國。美國在進入高度現代化的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種族沖突、政治謀殺、城市暴力、社會反叛等。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心理學家不僅對個體進行研究,而且開始了對人際過程的分析,比如他們研究利他行為、侵犯行為、人際吸引等問題。這些心理學研究為解決民眾社會心理矛盾沖突具有重要意義。1960年,肯尼迪當選總統,為解決現代化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他成為第一個邀請心理學家做國策顧問的美國總統。而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有29位心理學家顧問,稱之為“行為科學家聯盟”。之所以利用心理科學來管理國家是美國總統的治國秘密,這是時代周刊2009年4月2日揭露出來的一個事實。

2、英國的“行為智慧團隊”

原英國首相卡梅倫曾成立了一個“行為智慧團隊”,俗稱“助推團隊(Nudge)”;主要是負責政策的推薦,并依靠心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幫助領導人做出更加智慧和積極的策略;目的是使人民活得更加幸福、健康、更有成就。例如:在教育政策制定方面,他們非常尊重證據、事實以及心理學科學的結論,幫助首相制定出品德和幸福教育的戰略目標。卡梅倫2012年11月宣布英國教育改革主要從品德和幸福感教育開始,取代先前以考試成績為目標的教育方法,改變以往的以知識和成績為目標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英國也是首次將幸福教育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方向的世界大國。

二、中國特色心理學智庫建設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1、建設中國特色心理學智庫是建設創新型社會的需要

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不竭的動力。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居于五大理念之首。創新是打破傳統思維,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路徑等,是對人類思維方式的一種革命,而思維是人類心理活動的重要方面,也是“創造心理學”的研究重點。自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心理學家們開始對創造力進行研究,從最初的天才、天賦的研究到后來提出的“天才教育計劃”,為美國科技創新作出了重大貢獻。從某種程度上說,美國之所以科技實力強大、創新能力領先世界,這與創造心理學的智庫建設有很大的關系。這正是我國教育過去所忽視的,但也是過去幾十年心理學反復提倡的。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輝煌,四大發明對推動世界歷史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什么在近代卻落后了?為什么諾貝爾獎得主華人如此之少?為什么我國學生的考試成績很高,卻缺乏創造力?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創造性人才是問題所在,這也是建設創新型社會必須。因此,如何保護、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如何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培養人的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聯想性思維等能力,我們又能從美國的“天才教育計劃”中得到什么樣的經驗和教訓?這些都需要開展中國特色心理學智庫研究來加以解決。

2、建設中國特色心理學智庫是培育積極健康國民心態的需要

對于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來說,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各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如收入分配不公、產業結構失衡、機會不均、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腐敗和違法亂紀屢禁不止等都會投射到人們的心理中。美國經濟學家在上世紀40年代提出了“3000美元心理分界線”理論,一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的時候就會產生劇烈的社會心理變化,也是其社會心理矛盾沖突最為嚴重的時期。中國特色心理學智庫建設,對于培育積極健康的國民心態、促進社會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8月,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基礎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規范發展心理治療、心理咨詢等心理健康服務。心理健康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忽視的重大問題,GDP與幸福感有何關系,如何對突發事件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如何對留守兒童、殘疾人群、網絡成癮青少年等特殊的弱勢群體進行心理干預研究,如何進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維護,如何建立國家心理預警與應急支持體系等,這都需要我們開展心理學的研究。心理學智庫建設的成果不僅可以豐富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理論基礎,還可以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3、建設中國特色心理學智庫是實現中國夢的需要

人類所具有的種種力量中,最神奇的莫過于夢想的力量。從孔子天下大同的夢想到康有為、梁啟超救國圖強的夢想,再到孫中山天下為公的夢想、建立新中國的夢想等,夢想在改變著世界,夢想使人生更有意義。心理學的研究也發現,尋找和實現每個人心底最深層的意義感,是人們行為最終和最重要的動力。2013年,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夢想將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凝聚了13億中國人的意義共識。對每個中國人來說,中國夢不僅是國家富強的夢,是民族復興的夢,它也是人民幸福的夢。幸福需要有意義的生活,有意義的生活便使我們為了實現夢想而不懈努力奮斗。雖然今天的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是我們要把藍圖真正變為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我們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在困難和挑戰面前人們如何積極應對,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實面前人們如何學會享受生活,在經濟增速緩慢的情形之下如何激發人們干事創業的熱情……,這些都是心理學尤其是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重點,積極心理學正是以幸福為研究中心,以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特質、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為研究的三個基本點,這些都和中國夢的理念是相通的。因此,建設中國特色心理學智庫,可以從積極、正面、陽光的角度更好地分析中國人民的行為和中國崛起的戰略,助推中國夢的實現。

作者:杜丹 單位:中共濟源市委黨校

參考文獻:

[1]彭凱平.心理學能為國家智庫建設做些什么?

[2]傅小蘭.加強心理建設是國家發展的需求[N].2014.9.7.

[3]黃安年.美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4]中國心理學的未來發展[J].心理學報,2006.38(4)475-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