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學研討式教學研究
時間:2022-07-17 10:09:19
導語:旅游心理學研討式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的不斷發展,為旅游行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相應的旅游管理專業也成為了當下時代社會熱門專業之一。作為該專業的必修課程,《旅游心理學》主要是對旅游者的行為、心理等進行分析,涉及到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且理論比較晦澀難懂,教學過程比較枯燥,導致學生難以理解課程內容,久而久之產生一種厭學的情緒,影響最終教學效果。基于此,為了改善這一現狀,對基于問題處理模式下的《旅游心理學》課程研討式教學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一、研討式教學簡介
(一)研討式教學概念。研討式教學屬于實踐教學方法的一種,將解決問題作為教學中心,由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共同探討、研究以及實踐等,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制定出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而讓學生真正了解并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研討式教學的方式比較多樣化,主要包括討論式、閱讀自講式、專題式、啟發式、案例式以及講授式等[1]。研討式教學的重點在于“引導”,通過創設與學生生活相關,且具有吸引力問題情境,提出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積極引導并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在豐富學生原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其業務能力,進而增強其綜合素質。(二)基于問題處理模式下的研討式教學。基于問題處理模式下的研討式教學,即以問題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基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不同掌握程度,將問題劃分出多個層次,進而站在不同的層次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充分吸引學生興趣,使其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當中,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此種教學方式的最終目的在于,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將問題作為內核,不斷培養并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等,進而滿足現代教學觀念,培養出符合應用型人才標準的高質量人才。
二、《旅游心理學》課程特點分析
作為心理學的重要分支,《旅游心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隨著旅游行業的不斷發展,目前,《旅游心理學》已經成為高等院校旅游專業的基礎性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一般來講,可以將《旅游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劃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旅游者心理研究、旅游企業管理心理研究以及旅游從業人員心理研究。一方面,《旅游心理學》最大的課程特點便是,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從心理學的層面上,對旅游活動中產生的信息進行分析,并以此來解決實際的旅游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難題[2]。所以,通過《旅游心理學》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業務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進而增強其綜合素質。另一方面,相對而言《旅游心理學》這一學科在我國國內興起的時間較晚,發展時間較短,相關的理論體系尚未健全,現階段出現的旅游心理學的教科書也存在著嚴重的抄襲現象。所以,該學科尚處于發展階段。除此之外,由于學生普遍存在著心理學基礎薄弱的情況,加之課時相對比較少,因而現階段《旅游心理學》的教學效果十分有限。
三、基于問題處理的《旅游心理學》課程研討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課前問題準備。教師在準備問題時,必須以本節課的具體教學內容以及《旅游心理學》的教學目標為基準。《旅游心理學》的教學內容,即旅游需要與動機、旅游知覺、旅游者情緒與情感、旅游者態度、旅游者個性等十個模塊[3]。教師必須充分了解每一個模塊的主要教學內容,同時積極收集與之相對應的旅游案例,并且根據教學經驗,找出學生的興趣點以及學習難點,以此為入口,準備針對性的、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例如,在講授“旅游者情緒與情感”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以典型案例“取消的航班”來創設情境:某日晨霧彌漫,導游工作人員小張一早被告知,因天氣條件較差,原定今日凌晨4:00飛往北京的航班臨時取消,下一航班定于3日后。這一突發情況,導致原本搭乘此航班的旅游團,需要先乘汽車轉至武漢機場,再搭乘飛機飛往北京。得到這一消息后,很多早起的旅游者產生了不滿情緒,個別過激者甚至拒絕上車,要求退錢。這種情況下,旅游行業從業者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應對旅游者的不滿情緒?教師可以將這一問題,作為本章節教學內容擬解決的核心問題,開展之后的課堂問題設計環節。(二)課堂問題設計。在準備好每一個教學模塊的問題之后,按照從淺到深的原則,設計課堂問題,充分尊重學生學習與思維成長的自然規律。同樣,以“旅游者的情緒與情感”這一章節的教學為例,在上述案例的基礎上,設置四個問題:1.案例的關鍵詞有哪些?2.旅游者的情緒與情感,具體指的是什么?3.旅游者自身的情緒與情感,有什么影響?4.如何做到有效調控旅游者自身的情緒與情感?第一個問題比較簡單,學生通過案例的閱讀便可以分析出案例的關鍵詞,而第二個問題需要學生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進行仔細觀察,并有意識的將觀察結果進行歸納,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后兩個問題,需要學生通過對相關資料或者自身經驗進行研究分析,從而得出自己的觀點。問題準備好之后,教師需要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每一個小組討論一個問題。組內成員需做到分工明確,通過資料的收集整理、PPT的制作與講解,有條不紊的開展探討,并將小組內的研討結果在班級范圍內進行共享。(三)課堂的討論環節。在組內成員討論完畢之后,派出一名或者兩名代表,利用PPT講解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示自己小組的研究成果以及產生的觀點,要求是PPT版面必須美觀,觀點論證時論據充足且觀點鮮明。為了充分保證每一名小組成員均能夠參與到問題的研討過程中,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選擇“臨時抽點”的方式,在組內抽取負責匯報的代表,其他組員則負責后續討論階段的答疑、補充[4]。這樣便可以確保在未確定組內匯報者的情況下,每一名成員都需要掌握次次研討式問題的內容以及研究結論。最后,在課堂討論結束之后,小組組員要遞交總結報告。(四)課堂評價總結問題。小組匯報完成之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合理的評價,具體評價指標如下,1.內容是否貼近課程?2.論據是否充足,且能否為觀點提供支撐?3.PPT制作是否美觀?4.匯報思路是否清晰?用詞是否準確、精煉?5.組內成員是否全面了解研討問題。總分為100分,每一項指標分數為20分。通過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了解學生對課程模塊的掌握程度,并做好總結,為日后教學活動的開展積累可借鑒的成果。
四、基于問題處理的《旅游心理學》探討式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旅游心理學》這一學科的最終目標,在于增強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及業務能力,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5]。而通常來說,旅游專業的學生心理學基礎均比較薄弱,加之旅游管理實踐經驗的缺乏、課時少,導致學生對本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不甚理解,產生一種“聽天書”的感覺。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把握好“度”的問題,以免理論過深學生難以理解,或者理論過淺,無法為實踐提供具體指導。為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多利用情境創設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在增強課堂趣味性的同時,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二)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多媒體平臺的應用,為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使其可以擺脫傳統教學中,單一的信息傳遞方式,借助視頻、圖片等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打造出更加開放的課堂氛圍[6]。旅游心理學是一項比較強調實踐的課程,因而利用多媒體平臺,選擇針對教學內容的經典案例,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的播放等,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進而更加有效的解決問題。同時,通過這種多媒體教學方式,還可以加深學生的課堂印象,進而強化其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與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三)構建多樣化的成績考核制度。由于《旅游心理學》這一門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而在其考核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多方面表現,來制定綜合性的考核方式與考核指標,而不可以硬性的僅以學生期末試卷成績作為唯一的考核依據。按照《旅游心理學》的最終教學目標,可以構建起以知識掌握為基礎,業務能力提高為主的綜合性的考核制度。具體而言,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采取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并適當的提高平時成績在總考核成績中所占的權重,進而加大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力度。而在期末考試試題的設置上,還需要適當的設置案例分析題,并合理增加主觀題分值,進一步強調該課程的實踐性。
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研討式教學以及基于問題處理模式下的研討式教學的概念,并基于《旅游心理學》的課程特點,提出了基于問題處理的《旅游心理學》課程研討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即課前問題準備、課堂問題設計、課堂的討論環節以及課堂評價總結問題,在此基礎上,對基于問題處理的《旅游心理學》探討式教學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以及構建多樣化的成績考核制度。總而言之,《旅游心理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均比較強的學科,基于問題處理模式下的研討式教學方法的應用,不僅能夠顯著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志毅.淺談體驗式教學法在《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9(07):188.
[2]孫彥逢.高職高專《旅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23(07):238.
[3]李萍.基于畢博平臺的問題式學習法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以旅游心理學為例[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29(02:130-132.
[4]任靜.旅游心理學在旅游服務過程中的應用分析[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16(07):50.
[5]黃國萍,李浩,王學偉.適用于本科高校的旅游心理學教材內容分析[J].才智,2015,20(15):214-215.
[6]劉鳳蓮.《旅游心理學》課程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與實踐探討[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4,5(03):42-45.
作者:錢學禮 單位:邵陽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 上一篇:酒店財務管理成本控制分析
- 下一篇:積極心理學人格塑造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