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語碼轉換定義與分類

時間:2022-03-19 10:47:00

導語:淺析語碼轉換定義與分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語碼轉換定義與分類

[摘要]語碼轉換是社會語言學的研究重點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學者們論文從不同的角度對語碼轉換進行了研究。本文對不同的語碼轉換的定義分類做了歸納和總結并加以評價。

[關鍵詞]語碼轉換社會語言學定義分類

一、引言

Gumperz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研究挪威的方言時,發現說話人從使用某一方言轉而使用另一方言是有社會意義的。在此之前,語言學家并不認識語碼轉換現象,研究語言接觸的學者把在一段話里出現兩種語言的現象看成是語言干擾的結果。語碼轉換作為語言接觸的結果之一,在過去得到了眾多研究領域的重視。比如,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語法學及語用學等。許多語碼轉換研究都是從社會語言學角度進行的(Appeal&Muysken1987,Myster-Scotton1993/1998,etc.)這些研究通過尋求社會因素(如種族、性別、年齡、社會經濟地位等),與語碼轉換在宏觀層面上的關系來探討語碼轉換背后的動機。這種研究的中心議題是語言選擇如何反映權利和不平等,或者說如何成為某個社會集團成員的權利與義務的指針(Auer,1998:3)。語碼轉換的社會語言學研究成功地將社會因素引入了語碼轉換的研究的視野,這些研究者認為語碼轉換是一種社會行為,根本不可能脫離社會因素和社會規約的制約,這種對語碼轉換和社會因素之間宏觀關系的探索可以加深我們對語言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認識,本文對語碼轉換的定義和分類進行探討,旨在加深對這一語言現象的認識和理解。

二、語碼轉換的定義

關于語碼轉換這個術語,研究者們往往根據自己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對該現象的認識進行定義,我們大致可以把這些定義分成三類:(1)認為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與語碼混用(code-mixing)之間存在區別,這些學者的認知基礎在于他們對被轉換的語碼的語言單位或者說語言結構的理解。通常他們(Auer1998,Bokamba1988,Hamers&Blanc1989,Haust&Dittmar1998,Kachru1983,Kamwangamalu1992,DavidLi1996,K.K.Luke1984,Morrow1987,SridharandSridhar1980,etc.)用語碼轉換來指稱句間的轉換(inter-sententialswitching),用語碼混用來指稱句內的轉換(intra-sententialswitching).所以,語碼轉換發生在句子分界處,而語碼混用發生在句子內部。這種區分無疑揭示了語碼轉換和語碼混用在結構方面的差異,但是這種僅僅從結構和轉換發生的位置來界定術語的作法往往無法面對所有的反例。(2)認為語碼轉換與語碼混用沒有什么區別,這些學者(Gumperz1982,Lederberg&Morales1985,Clyne1991,Bhatia1992,Myers-Scotton1998,Verschueren1999,etc)放棄了句間語碼轉換和句內語碼混用的區別,這些學者也可以分成兩類:其中一類用語碼轉換來概括句間語碼轉換和句內語碼混用,大多數學者都屬于這一類,比如,Verschueren(1999:119)認為語碼轉換表示語言或語碼變化是一個非常普通和受人青睞的策略。另一類用語碼混用來囊括句間語碼轉換和句內語碼混用,比如,Grosjean(1995)。這些學者們對句間語碼轉換和句內語碼混用不加區別,原因有二:首先,他們認為沒必要做這樣的區分,以免引起術語方面的混亂。其次,是在研究這種語言現象的功能時就更不必要了,比如,Myers-Scotton(1998:107)就不區分語碼轉換和語碼混用,因為語碼混用這個術語本身會引起迷惑,而且認為沒有必要在引入一個新的術語。(3)對于二者之間是否存在區別不置可否,比如,一方面,Tay(1989)承認句間語碼轉換和句內語碼混用在理論上的區別,另一方面,又認為他們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

一般說來,社會語言學家所說的語碼轉換不僅僅指自然語言之間的語碼轉換,還應包括方言和語體之間的轉換,廣義的語碼轉換選擇是指在一個多語碼的社會對語碼的選擇和確定,狹義的則指個人在社會交際中對語碼的選擇。朗文《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辭典》的定義是:“說話者或寫作者從一種語言或語言變體轉用令一種語言或語言變體的現象。語碼轉換可以發生在對話過程中一方使用一種語言,另一方卻用別的語言來回答;一個人可能開始時講某種語言中途卻轉換成令一種語言,有時甚至一個句子只說了一半就改變語種。”

將句間語碼轉換和句內語碼混用區分開來的確有利于研究語法限制,但是在研究句間語碼轉換和句內語碼混用的交際功能時就沒有必要了。筆者傾向于將語碼轉換理解為指在某一話語內(包括詞、短語、小句和句子等層面)出現的不同語碼交替使用的情況,包括句間語碼轉換和句內語碼混用。

三、語碼轉換的類型

Gumperz(1972,1982)曾把會話中的語碼轉換當作一種社會現象來對待,Blom&Gumperz根據社會和語境的因素將語碼轉換分為為兩種:情景語碼轉換(situationalcode-switching)和隱喻語碼轉換(metaphoricalcode-switching)。情景語碼轉換指由于情景因素的改變而引起的語碼轉換,這類語碼轉換意味著“只有一種語言或語言變體適合在某個特定的情景中使用,講話人需要改變自己的語言選擇來適應情景因素的改變,從而最終維持講話的合適性”(Auer,1998:156)。情景語碼轉換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相對穩定的概念化線索,通過語碼轉換,交際者可以成功地理解和把握情景。喻意語碼轉換指說話人為了改變語氣或同對方的角色關系而轉換語碼,是在情景不變的的情況下,交際者為了表達一定的交易意圖而實施的語碼轉換。喻意語碼轉換打破了情景與語言選擇之間的規約關系,因而交際對象就需要付出更多力氣來對語碼轉換的用意進行推理。Poplack(1980)區分了三種類型的語碼轉換:句間語碼轉換(inter-sententialswitching)、句內語碼轉換(intra-sentential和附加語碼轉換(tagswitching)。句間語碼轉換發生在兩個句子或分句的分界處,而且每個句子或分句都分別屬于一種語言。句內語碼轉換涉及到句子或分句內部的轉換。附加語碼轉換指的是在單一語言表達的句子或分句中插入另一種語言表述的附加成分(tag),附加語碼轉換不一定出現在小句末尾,它可以出現在句子的任何位置。

四、結語

本問討論了語碼轉換的定義和語碼轉換的類型,而且通過對不同學者對語碼轉換的定義及分類的回顧我們認識到研究者對于語碼轉換有不同的理解。語碼轉換的內容十分豐富,不僅有多語或雙語情況下的語碼轉換,也有同一語言的標準變體與非標準變體之間的語碼轉換,還有同一變體內的語碼轉換;有口語中的語碼轉換椰油書面語中的語碼轉換。Coupland和Jawoeski(1997:1)認為社會語言學具有雙重任務,“研究社會環境中的語言和通過社會語言學來研究生活”。語碼轉換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現象;社會對人們的言行產生約束力,比如,“語言行為策略和不同語言形式的選擇常取決與說話人和聽話人的社會地位”(Cohen2001:389)。沒有哪一種論述對語碼轉換這一社會語言學現象的描寫是面面俱到的,但通過不同學者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對語碼轉換這一現象做進一步的了解。要構建一整套理論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理論語言學家們越來越對語言的社會性感興趣,他們從各自的理論出發夠建社會語言學的理論,語碼轉換的研究也不例外。

參考文獻:

[1]Gumperz,J.J.DiscourseStrategies[M].CambridgeUniversity,1982.59.

[2]Clyne,M.G..ConstraintsonCode-switching:HowUniversalAreThey[J].Linguistics,1987,(25).

[3]Auer,P.APostscript:CodeswitchingAndSocialIdentity[J].JournalofPragmatics,2005,(37).

[4]Grosjean,F.APsycholinguisticApproachtoCode-switching.Milroy,LandMuysken,P.(ed.),1995.

[5]Myers-Scotton,ATheoreticalIntroductiontoTheMarkednessModel[M].InR.Jacobsoned.1998.107.

[6]RonalWardhaugh.社會語言學引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7]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Pragmatics.Arnold,1999.

[8]姚明發.50年來語碼轉換理論研究的發展與反思[J].廣西社會科學,2007,(3).

[9]蔣金運.語碼轉換述評[J].南華大學學報,2002,(9).

[10]李剛.自然語碼轉換研究的若干方面[J].外語教學,2001,(4).

[11][英]理查茲著.燕紅編譯.朗文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辭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