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習語變體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1 03:48:00

導語:英語習語變體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習語變體管理論文

摘要:英語習語變體不僅是語用者對習語創造性地應用,也反映了語用者的認知思維方式。人類在認識和感知世界的過程中取得的經驗促成了人類的概念,并以特有的方式在語言結構中加以兌現,人類以與生俱來的認知能力,將身體經驗和社會經驗投射為抽象的概念結構。英語習語的變體是一般認知過程作用于思維、概念的結果。通過用認知語言學的框架理論和原型范疇理論來探討英語習語變體的現象,我們可以更加充分地認識英語習語變體的認知本質。

關鍵詞:習語;變體;認知;框架;范疇;原型

習語是某一語言團體由過去的經驗而形成的概念,是人們約定俗成和習慣性的表達方式,它的構成與應用有時不受語法和邏輯規則的制約。英語習語是英語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構成、功能與應用有別于其他詞語。英語習語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在使用中不可改動,其中任何成分不可替換、增減,它具有整體性(compositeness)、凝固性(institutionalization)、不可替代性(irreplaceability)。然而在實際的語言運用中,多數習語可以根據語用者的交際需要而進行多方面操作或轉換[1],使它們的組成部分不同程度地替換、拆分、擴充、刪減、位置更換,以及變換句法功能等,從而使語用者達到渲染氣氛、烘托思想情感、突出某種概念或詼諧幽默等效果。英語習語的變體不僅反映了語用者熟練運用語言的能力和靈活的創造力,也是認知能力的體現。認知語言學以主客觀相結合的經驗現實主義(experientialrealism)認識論為基礎,認為人類的經驗源于人與大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來源于人類自身的感覺動力器官和智力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作用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人類的認知能力,就是在這些相互作用、相互體驗中得到運用發展。人類通過身體、大腦來體驗世界并取得經驗。這種經驗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概念,并以特有的方式在語言結構中加以兌現。習語是人類經驗和智慧的結晶。習語表征為體驗性,英語習語的變體是語用者基于自身體驗的大腦認知活動,是對固有英語習語形式進行有理據的、靈活加工的產物,是語用者認知能動性和靈活性的反映[2]。本文試以認知語言學的框架理論以及與其相關的原型和范疇理論為依據來闡述英語習語變體的認知本質。

一、英語習語變體與框架理論

1.框架理論概述

Fillmore在1982年出版的《框架語義學》(FrameSemantics)一書中系統地提出了框架理論,即在特定的語言框架中把由于經驗而相連的概念劃分到同一集合中。框架語義學出自經驗主義語義學的傳統,認為框架是一種與某些經常重復發生的情景相關的知識概念,強調語言與經驗之?間的關系,它將純語言知識和概念聯合起來[3]。

框架理論從認知的角度出發,把框架看成是一種體現人類經驗的認知結構,研究人類如何通過詞語的意義,激活與這個詞語緊密相關的成分。人們為了理解語言中詞的意義,首先要在大腦中搜索相關的概念結構,這個概念結構為詞在語言及言語中的存在和使用提供背景和動因。這個概念結構就是語義框架。框架由相互關聯的概念組成,要理解這一體系中的任何一個概念,就必須理解整個概念體系,介紹任何一個概念都會激活所有其他概念[4]7-14。如uncle(叔叔)、aunt(姨媽)、niece(侄女)、nephew(侄子)等詞語同屬于kinship(親屬)框架的成員。這個框架中的任何一個詞語都會激活這個kingship框架。

2.框架理論在英語習語變體中的應用

英語習語中某些詞語可以構成語義框架,或者說,英語習語中某個語義概念屬于某個語義框架。根據框架理論,英語習語變體是語用者在運用習語的過程中激活了某個語義框架或激活了屬于某個語義框架的概念的結果。

請看例句:

He[ZZ(Z]pouredthebeans[ZZ)](他泄露了秘密)。

tospillthebeans這一成語的意思是“泄露秘密”,在例句中變體為pourthebeans。詞語spill可解釋為:Tocauseorallow(asubstance)torunorfalloutofacontainer(使溢出,使濺出:造成或讓(物質)從容器中跑出或溢出)。而pour的釋義是:Tomake(aliquidorgranularsolid)streamorflow,asfromacontainer(倒:使(液體或顆粒狀固體)從一容器中流出)。可見spill與pour這兩個詞同屬于“讓(物質)從容器中跑出或溢出”這一語義框架,spill這一詞所表達的概念,激活了它所屬概念體系中相關的概念,使語用者自然而然地產生聯想,從而生成了pourthebeans這一變體成語。pour與spill具有共同的屬性,屬于同一框架,但所表達的語義要比spill更強烈,語用者選擇了它,來加強語言效果。

框架理論不僅對規則的語言現象作出合理解釋,同時對不規則的語言現象也給予合理解釋。例如,在restaurant(餐館)的框架中,許多通過傳統的上下義關系、整體關系等語義關系無法相連的概念,如customer(顧客)、waiter(服務員)、menu(菜單)、order(點菜)等獲得了一種聯系,即它們同屬于restaurant(餐館)這一語義框架中。再如,commercialtrading(商品交易)是一個認知框架,它包括四個語義要素:buyer(買方)、seller(賣方)、commodity(商品)和price(價格)。基于這種框架理論,英語習語變體的某些現象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

請看以下例句:

Itisveryeasyforthoseacademicstolookoutoftheir[ZZ(Z]carpetedivorytower[ZZ)]acrossthequagmireofbusinessstagnation(對那些高等學府里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透過他們舒適的象牙塔看到外面經濟停滯的困境)。

英語習語ivorytower象牙之塔(高等學府,逃避現實生活的隱蔽處)被變體為carpetedivorytower。tower(塔樓)這個語義框架可包含其他一些與其相關的概念,如地板、樓梯、塔頂等等。那么,由staircase(樓梯)或floor(地板)我們會聯想到carpetedstaircase,即鋪了地毯的樓梯,或carpetedfloor,鋪了地毯的地板。那么,tower就變成了carpetedtower。carpet與tower在詞義上并沒有必然的聯系,而在框架理論下,它們卻會很自然地被聯系在一起,引起語用者的聯想,產生了習語變體,增強了語言表達效果。

3.英語習語變體與視角的關系

視角(perspective)也是框架語義學所涉及到的描述語言的方法。視角是人們看問題的角度。認知主體從不同的意向出發來觀察同一情景或事件便可以產生不同的語言表達。我們說出的每一個句子或每一段話語都有一個特定的視角,而進入我們視角的成分成為句子的核心成分[5]162。對一個事件,不同的句子可能有不同的視角。

下面的兩個例子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同一件事情:

(1)BostonBridgecollapsed(波士頓大橋坍塌了)。

(2)thecollapseofBostonBridge(波士頓大橋的坍塌)。

例(1)描述的似乎是大橋坍塌的整個過程,觀察的視角放在時間的不同狀態的動態移動過程,所以凸顯的是時間關系,具體體現為動詞:collapsed。例(2)描述的是發生大橋坍塌的這樣一個事件,凸顯的是整個坍塌過程的結果。這種凸顯是認知者以動詞認知域為基體,進行更高層次的認知處理和概念化的產物,在這一過程中,所有狀態是作為一個完型加以記錄的,所以凸顯的是非時間關系,具體體現為名詞或名詞化:thecollapse[5]163。英語習語變體也是語用者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同一事物的結果。

請看例句:

Idoubtedwhether,evenwithmuchburningofthemidnightoil,Icouldassembletheanthologybythedeadlinesuggested(我懷疑,即使是點燈熬油我也不能如期完成詩集的編纂)。

在這句話里,英語習語toburnthemidnightoil(熬夜)被變體為theburningofthemidnightoil。習語原型toburnthemidnightoil所展現的是熬夜的過程,強調的是事情發生的時間順序。語用者將它變體為theburningofthemidnightoil,與介詞with連用,變成了完成任務(即如期完成詩集的編纂)的方式,是將熬夜這一動作概念化,由toburn變成了theburning,這反映了語用者以不同的視角來運用習語。

再如:comeofage(達到法定年齡)可變體為comeofcollegeage(達到上大學的年齡);keepcompany(結交)可變體為keepratherdisreputablecompany(與不三不四的人鬼混);force(ordrive)tothewall(逼某人至絕境)可變體為forcetothefinancialwall(逼某人至經濟絕境);jumpthequeue(插隊,搶先獲得某物)可變體為jumptheimmigrationqueue(搶先辦理移民居住手續)。這些例子說明,語用者,即認知主體從不同的意向出發來觀察同一情景或事件,如age,company,wall,queue這些詞,使它們在新的視角下產生不同的語言表達。這些詞前面的形容詞所表達的內容就是語用者觀察事物的新視野,這樣一來,這些英語習語在原有的意思上得到發展、擴充,產生新的內容。這種變體說明語義聯系著場景(scene),場景必須經過語言使用者的視角才能進入語言,并與語義發生聯系[5]163。

二、英語習語變體與基體(base)和側影(profile)理論

在框架語義理論里,顯像指代詞語象征的概念(相當于我們以往所說的指稱意義),又經常被稱為概念顯像;框架則用來指解概念顯像所需的背景知識或概念結構,也可以看成是概念顯像所蘊涵的背景知識或概念結構[6]。根據Langacker的認知語法理論,詞的意義由基體(base)和側影(profile)兩部分構成。基體指的是語義結構在相關的認知域中所覆蓋的范圍,即框架,如kinship一詞,它是個基體,覆蓋了“親屬”這一范疇,而側影是在基體部分基礎上衍生出來的部分內容,即顯像。如uncle,它是個側影,是“親屬”范疇中的一員。詞義就是依托于基體語義域而成為側影的部分。再如radius(半徑)這一概念只有依托于基體語義域circle(圓)才能得以理解。可見,base就是個整體,profile的意義只有在base中才能確定。Fillmore曾經這樣定義框架這個概念:“當使用‘框架’這個術語時,我心里想到的是一個互相聯系的概念體系,對這個體系中任何一個概念的理解都必須依賴對其所屬的整個結構的理解。”[4]14-16

我們再以上面的句子為例,用基體(base)與側影(profile)理論來解釋說明習語變體現象。

Itisveryeasyforthoseacademicstolookoutoftheir[ZZ(Z]carpetedivorytower[ZZ)]acrossthequagmireofbusinessstagnation.

在carpetedivorytower這個變體的習語中,carpet屬于tower這個語義框架范疇的一員,carpet是側影(profile),tower是基體(base),要理解carpet所表達的概念,首先要理解tower這個基體所覆蓋的概念,如地板、樓梯、塔頂以及地毯等等。語用者在識解這個習語的過程中,tower的這個基體引發了carpet這個側影,并被激活,產生聯想,導致習語變體。

三、英語習語變體與原型范疇理論

1.范疇理論

原型范疇理論與框架理論有密切的關聯,都涉及到語義的范疇問題。世界是由性質不同、形狀各異、色彩有別的事物組成的。人們為了清楚地認識世界,把這些千差萬別的客觀事物理出頭緒加以區分,便采用了分類這一基本的方法。分類是人類語言的基本特性之一,分類的心理過程就是“范疇化”(categorization),而范疇化的產物就是“認知范疇”(cognitivecategories)[7]2-14。美國心理學家Rosch指出:“人類的類屬劃分不應被看做是歷史事件的偶然性的產物,也不應被看做是某些人一時興致的產物。”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來,在范疇化的過程中,人們對屬于不同類別的事物進行區分,將具有共同屬性的事物歸成一類,然后提取某一個范疇中的物體所具有的共同屬性[8]。如robin(知更鳥)、sparrow(麻雀)、ostrich(鴕鳥)等均屬于一個范疇,即bird(鳥類)的范疇,因為它們具有共同的屬性。

范疇化或概念形成過程具有認知特征,是一種認知活動。范疇化完全可以被看做是人類心理標記的集合,它存在于心智之中,受直覺和感知的影響,并可以根據認知的目標和需要進行調節[7]60-90。

2.原型理論

原型理論所說的原型就是一個概念范疇或語言范疇中最具有突顯性和代表性的成員。原型被看做是認知參照點。因為原型通常具有認知上的突顯性,它們最容易貯存和提取。一個范疇的原型通常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事物,當問及一個范疇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這個范疇的原型成員[8]。如當說到鳥的時候,人們會自然地首先想到麻雀、燕子而不是鴕鳥、企鵝,因為前者是人們最為熟悉的,所以具有認知上的顯著性。原型在范疇中起決定性作用。范疇是以原型為中心而構建的。

3.“家族相似性”理論

原型之所以能最好地表征范疇,是因為它有更多的特征與該范疇的其他成員相同,但是,這不是該范疇的全部成員都具有的共同特征。如robin(知更鳥)、sparrow(麻雀)、ostrich(鴕鳥)等同屬于鳥類的范疇,它們具有共同的特征,具有相似性,但卻不完全相同。范疇的其他成員之間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的這些聯系就如同一個家族成員的容貌都具有一些相似性,但彼此相似的情況又各有差異一樣,Wittgenstein把這些聯系稱為范疇成員之間存在的“家族相似性”。Jackendoff認為,判斷一個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個具體范疇的事例必須以范疇內部的某些聯系為理據。同一范疇的事物之間存在著必然的一些聯系,正是各種不同事物的各種不同的聯系組成了各種不同的范疇。根據“家族相似性”原理,一個范疇的所有成員,是由具有互相重疊特征的網絡聯系在一起的。這里的相似性有時是一種總體上的相似性,有時卻是一種細節上的相似性[7]24-41。以動物為例,動物按其特點被劃分為多種類型,如貓科動物、鼠科動物等等。貓和老虎并不完全相同,但卻屬于同一家族。

4.“原型”和“非原型”理論

原型理論從認知的角度出發提出范疇具有“核心”和“邊緣”之分,即“原型”和“非原型”這個事實。在原型理論中,完全符合范疇規定的是原型成員,部分符合規定的,則屬于非原型成員。原型成員處于范疇的中心,其他成員則視其與原型成員的相似程度分別處于從原型到非原型之間的各個位置上并具有不同的范疇隸屬度[8]。如麻雀、燕子在鳥類范疇中是原型成員,處于核心位置,而企鵝、鴕鳥的范疇隸屬度最低,處于邊緣位置,屬于非原型成員。

5.原型范疇理論在英語習語變體中的應用

下面我們將英語習語變體的這種語言現象置于原型范疇的理論下來探討其認知特性。

請看例句:

(1)a.IsArafathisbrother''''skeeper(此事與阿拉法特有關系嗎)?

b.InDenmarknooneishissister''''skeeper(在丹麥,人們都是各顧各的)。

以上兩句中被變體的原型英語習語為:AmImybrother''''skeeper(此事與我無關)。

(2)WeshouldnotentirelyrelyontheJapaneseevenwhentheyarenotbearinggifts(我們不能完全依靠日本人)。

原型英語習語為:TrustnottheGreekswhentheycomebearinggifts(即使希臘人帶來禮物也不要相信他們;不要相信敵人)。

(3)Criticshavehad150yearstodowhattheywantedwithitandtheydidnothing.SoMariesteppedinwherecriticsfeartotread(評論家們花了150多年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但一事無成。而瑪麗竟敢來接手連評論家們都不能做的事)。

原型英語習語為:Foolsrushinwhereangelsfeartotread(傻瓜總是膽大妄為)。

在例句(1)a和b中,習語AmImybrother''''skeeper中的“I”被變體為Arafat和noone。在例句(2)中,習語trustnottheGreekswhentheycomebearinggifts中的theGreeks被變體為theJapanese。在例句(3)中,習語Foolsrushinwhereangelsfeartotread中的fools和angels被變體為Marie和critics。不難看出,I,theGreeks,Fools和angels這幾個在原型習語中被變體的詞同屬于一個范疇,其原型應該是human(人類)。在human范疇中,I,theGreeks,Fools是典型的成員;angel具有相似性,處于邊緣地位。在這些習語變體的過程中,原型human具有認知突顯性,成為一個認知參照點,語用者圍繞原型進行相關推理。這種推理是建立在參考原型相似性類比基礎上的,語用者之所以能夠靈活地變動習語使之恰當地表達具體內容,就是利用了詞語縱橫交錯的相似性網絡和屬性,自然而然地改變替換原型習語中的某些成分,雖然詞語被替換,然而詞語的屬性并未改變,都是圍繞著human這一原型變體的[7]133。因此說,以上幾個習語的變體是認知范疇化的產物,是原型范疇理論的體現。

四、結語

習語作為語言的一個重要部分,在語言的運用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準確、恰當地運用習語會使語言變得生動有力,而能夠了解并掌握習語的轉換功能,靈活運用習語則更會使語言錦上添花,使靜止的語言產生立體的效果,充分發揮語言的作用。本文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分析、論述了英語習語變體現象,目的在于更清楚地理解英語習語變體的認知特點與本質,對習語這一獨特的語言現象有更透徹的理解,并能創造性地應用。

參考文獻:

[1]FernandoC.Idiomsandidiomaticity[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6:42-56.

[2]王洪剛.體驗性、創造性與關聯性:習語理解和加工的認知基礎[J].外語學刊,2005(6):51-55.

[3]朱永生.框架理論對語境動態研究的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2):1-4.

[4]克羅夫特.認知語言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5]彭建武.認知語言學研究[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5.

[6]吳志杰,王育平.框架語義理論探索[J].南京社會科學,2006(8):142-147.

[7]溫格瑞爾.認知語言學入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8]史厚敏.原型理論的認知機制[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1(1):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