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教學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9 11:30:00

導語:初中英語教學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英語教學法研究論文

一、更新教學思想

教學班是一個由學生組織,教師和學生互相支持、互相學習的學習環境。教師的任務在于幫助學生認識學習對象,明確學習任務,確立學習目標,組織學習活動,創設學習環境,傳授獲取知識的方法。

二、探索教學方法

1、激趣法

沒有興趣就沒有求知欲。當學生初學英語時,興趣都很濃厚,但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逐漸遇到一些困難,如單詞記不住,語音、語調掌握不準等,學生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學習成績也隨之降低。

在這個關鍵時刻,一方面,我幫助學生在認知領域學會動腦,傳授可供思考的知識,避免學生死記硬背。同時,采用新奇而“刺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維持學習興趣。

另一方面,在情意領域里,我幫助學生了解學習材料,明確學習目的,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性認識。同時,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學習的目標體系,指導他們尋求達成目標的途徑和方法,鼓勵他們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克服困難,磨練意志。

2、創設情景法

任何人的學習活動都是從特定的背景中走出來,進入學習狀態的。這個背景就是學習者和周圍的環境、人群之間的關系。初中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影響他們進入學習狀態的因素更是多種多樣。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創設情景,吸引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保證他們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昂揚、奮發、進取的心理狀態。

3、活動育智法

首先,我通覽全學段英語教材,精研課文,然后根據大綱要求和教材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訓練體系,分單元設計活動內容、活動形式。如開辟“每周10題”的英語學習專欄,選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練習題或短文,供學生自學,以鞏固新知,拓展知識視野。

這些活動,既與教材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訓練體系相配合,又相對獨立形成一個活動課體系,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如此安排,克服了課外活動的盲目性、隨意性,提高了活動效果,真正使課外活動成為英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英語教學在初中各科中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在教學實踐中,注意設計課堂教學,積極組織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圖文并茂、生動形象與生活實踐密切聯系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利用實物,誘發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每課的具體內容,設計一些生動活潑的游戲活動,其素材來源于現實生活,內容力求新穎別致。通過游戲,將教學內容在輕松的氣氛中自然地呈現出來,使學生達到了理解記憶的目的。同時,也使學生由此產生興趣,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化。

創設情景,增強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創設引人入勝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學就餐的對話時,我事先準備了牛奶、面包等,上課時把講臺當成餐館的柜臺,將準備的東西放在上面。先是教師扮演營業員,學生扮演顧客,把對話表演出來;反復幾次以后,教師再用學過的表示吃、喝的單詞套用句型,讓學生兩人一組扮演角色表演,表演的過程就是鞏固操練句型的過程。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增強了教學的情景性、直觀性,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由淺入深,層層推進。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在這一關鍵時刻,一方面,我幫助學生學會動腦,避免死記硬背;另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習材料,明確學習目的,指導他們尋求一個個達成目標的途徑和方法,鼓勵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克服困難,由淺入深,一個個實現目標。

新舊聯系,啟發興趣。在英語教學中,學生普遍反映易忘。對于這種現象,就要求教師注意新舊知識的結合,只要能和學過的單詞或知識點聯系上,就盡量讓他們做比較。這樣,學生既很有趣地學會了生詞,又鞏固復習了已學過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