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3 11:04:00

導語:英語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研究論文

教育的目標是:“促使全體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個性健康發(fā)展,使每個學生學會學習,達到愿學、樂學、會學、善學。”因此,在低齡英語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授一手科學的學習萬法,使教學達到完美、和諧的統(tǒng)一。

一、激趣——性情陶冶,人格塑造

“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力量,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

美閑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對學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愛國斯州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生一旦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樂于接觸它,并且興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學習和探索,變“苦學”為“樂學”,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九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囚索,教材處理及教學過林力求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適當采用先進的美媒體教學,令教學交直觀、生動,圖文并茂,有聲有色;此外,針對兒童好動、好奇、好勝的特征,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例如,授予動聽歌曲,上口童謠,編排簡單舞蹈動作,組織趣味游戲,創(chuàng)設一個又一個新奇的、具體的、生動的情景,以滿足學生好動好勝的心理,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從而廣泛吸引學生參與,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求索知識。

例如,在教學“色彩”單詞和動物單詞時,我利用歌曲《Rainbow》“ColorGame”,讓學生在載歌載舞和游戲中鞏固學習“色彩”。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辨聲游戲”,以競賽方式,聽音猜物(動物)。在揭謎時,放映片刻動物卡通片,進而讓孩子戴上形象道具表演小動物,模仿其動作神態(tài)。或借助“MagicBag”,讓學生觸摸、猜物、取物、觀察、描述,讓學生在自我嘗試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揭開謎底,就會享受到“跳起來摘桃”的成功喜悅,進一步鞏固色彩及動物單詞。

這種設懸、驚奇、動感的教學策略,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參與游戲、競賽、歌唱、表演、猜謎,聽故事等生動有趣的活動,激發(fā)孩子們對學習、記憶的熱情。令孩子們學的興趣盎然,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的反應能力、洞察能力、表演和表達能力,更有利于學生陶冶性情,開放個性,發(fā)揮潛能,增強自信,健全人格。

二、誘思---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要努力營造~種寬松、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的熱情。首先,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標新立異。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利用多種途徑,或借助實物,直觀教具,或運用豐富、優(yōu)美、生動的教學語言,或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裝上想象的翅膀。例如,在綜合復習課上,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氣氛。借助多媒體課件,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展示一幅美麗的森林圖景。老師溫和地說:“看看,這是什么地方?”“對,是森林,多美麗呀!你喜歡嗎?”“想想看,有誰住在這美麗的森林里呢?”學生用英語說出許多小動物animal)……“誰最有禮貌呢?”學生各抒己見……“Littlerabbit見到littlebrOWngoat,會很有禮貌地說‘Hi,Gladtoseeyou.’”……“Littlewolf邀請littlerabbit‘Let”spl盯together!Oh?’”“l(fā)ittlerabbit會答應嗎?”“NoWay!”……如此這般,在老師的引導下,插入手時學過的童謠、兒歌,學生就拼湊并演繹了一個充實、生動的童話故事。

(教師也水到渠成地進行情感、德育教育)。這種自由、新穎的教學策略,集來、編、演于一體,使學生在自由想象的天空里,發(fā)展了思維,升華了思維,也提高了語言實踐能力。

再者,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地,獨立地發(fā)現新事物,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chuàng)造新的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過的事的人,這種人能有創(chuàng)造,發(fā)明和發(fā)現。”教師引導學生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放寬或變換角度進行思考和分析,運用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造新的方法,新的觀念。

三、導學一一科學方法,持續(xù)發(fā)展策略

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教是為了不教,陶行知語。

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摸索、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終生學習的能力。

在低齡英語創(chuàng)新教育實踐中,我制作了色彩鮮艷、內容簡單生動的BigBook讓學生在輕柔的音樂中聽故事,學英語,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給學生一片學得語言和習得語言的空間。(盡管一年級學生不識字,但仍可吸引其注意力,給學生PickuP語言。)此外,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我指導學生認真聽錄音,自覺跟讀。激勵學生每天堅持聽錄音。此后,學生懂得了預習和模仿,還常以“自學成才”為榮,教師也及時給予鼓勵、表揚。此時,我終于感悟了教育家第斯多慧的一句話:“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

這種引導、啟發(fā)、鼓勵的導學策略,不僅促成良好學風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適應信息萬變、知識不斷更新的社會,培養(yǎng)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

在低齡英語創(chuàng)新教育實踐中,通過激趣、誘思、導學,引導學生多講、多動、多想,多“發(fā)現”,多“創(chuàng)造”,使學生具備世紀人才的基本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