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智在英語課堂上的表現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4 04:11:00

導語:教育機智在英語課堂上的表現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機智在英語課堂上的表現研究論文

摘要: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雙向互動的變化過程,意外情況和偶然事件的發生在所難免,小學英語教學也是如此。正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運用。且隨著人們對新課程觀的理解,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已成為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教學資源教育機智課堂活動

一、引言

在小學英語的課堂中,我們面對的是會隨時隨地給你“surprise”的兒童。他們生性活潑好動,稍不留神就會給你制造各種各樣的麻煩。因為:他們對課堂上的游戲津津樂道,他們對老師設計的各項任務樂此不疲,他們對同學間的對話操練回味無窮……面對一個鬧哄哄的教室,我們該如何做呢?采取“武力鎮壓”,或許是個所謂立竿見影、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造成的后果——怎一個“怕”字了得!

這時候就要求我們如何用一兩句話,一兩個動作或活動排解開,變不利為有利,取得更為理想的教育效果。正是這種在普通事件當中捕捉教育契機的能力和將看似不重要的事情轉換成有教育意義的事情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利用教學資源,才能使教育機智得以實現。

二、教育機智的涵義

烏申斯基指出:“所謂教育機智,缺乏它,教師無論怎么研究教育理論,永遠也不會成為實際工作上的好教師。”

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種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師關于敏銳地察覺學生身上的細微變化,特別是對意外情況和偶發事件,能夠快速及時做出靈敏的反應,果斷決策,采取靈活而有效措施以解決問題的特殊能力。

它要求教師能以“變”應“萬變”。因為我們身處于不斷變化的教育情境中:學生在變,教師在變,氣氛在變,時間在變。而我們面臨的挑戰,有可能是好奇卻遠離目的的提問,也可能是非善意的挑剔,或是中斷教育活動的紀律事件等。它們所造成的干擾絕對有可能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甚至形成尷尬局面。尤其在信息化程度高、學生思想日益活躍的今天,課堂教學往往波詭云譎、險象環生,需要教師從容應對、巧妙調度、化險為夷。

三、教育機智在小學英語課堂上的表現

真實的課堂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充滿生機的。對那些意想不到的“高見”和“高潮”,教師應發揮教學機智,捕捉稍縱即失的信息,把各種生成和變動著的信息,化作為活的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并能夠有效地利用它們彈奏出美妙的樂曲。

(一)、捕捉瞬間

案例1:學生上課開小差.

前不久的一節二年級英語課中,教學內容是靈通英語三年級第八單元的一個句型:Whatisshe/hedoing?。當課堂進行到一半時,氣氛緊張而活躍,學生一個個爭先恐后地發言,要在同學和老師面前好好地表現一番,老師看到舉得高高的小手,心里甚是高興,可沒看到角落里那個像被霜打過的茄子樣的小男孩。這節課,他始終沒能打起精神,即使是這么熱鬧的課堂。突然有一位學生報告:“老師,XXX在畫畫!”話音一落,便引起了同學們的哄堂大笑。我當時我一看是他,心里就特別的生氣。而這時他卻沒有放下手中的筆,還在繼續畫畫。我知道當時如果一把拿過他的畫紙撕了,或是大聲責罵他幾句,或是輕聲諷刺他幾句,都能讓自己很解氣。但轉念一想,我又強壓心中的怒火,走到他身邊,語氣平和的問:“Whatareyoudoingnow?”(你在做什么呢?)他沒想到我會這樣問他,或許是他沒能聽懂我的問話,還是不知道怎樣回答“畫畫”,他沒有回答。我轉向其他同學問到:“Whocanhelphim?”(誰能幫助他回答?)馬上有學生舉手說:“Heisdrawing.”(他在畫畫。)我請他跟我說:“I`mdrawing.”(我在畫畫。)他輕聲地跟我說了一遍,我對他點點頭。

然后我又拿起他的畫,看看還真畫得不錯,于是我將他的畫給大家展示了一下。正在他和大家一樣不知我要做什么而迷惑時,我說:“Hedrawsverywell,Great!Howbeautifulthepictureis!”(他畫得很好,真棒!這幅畫多漂亮啊!)這位同學顯然沒想到我會這樣表揚他的畫,只見他的臉紅了起來,并不安的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我接著又問學生:Whatishedoingnow?學生回答:Heisstanding.我接著又問該學生:Whatareyoudoingnow?該學生回答:Iamstanding.我帶頭為XX同學鼓掌,并說:“Hedrawsveryhard.I`msurehisdreamwillcometrue.Wemustlearnfromhim.”(他畫畫很努力,我相信他的夢想會變成現實,我們必須向他學習。)

我無意中發覺,剛才我和學生的對話中,實際上已經讓學生學習著本課時的句型。在接下來的小組活動中我看到這位同學也加入了對話表演比賽,大家的興致都很高,熱情高漲,真是大大出乎我的課前預想,我都一一的進行了表揚。一節原本枯燥的語法復習課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結束,學生們也都掌握了復習的內容,并且有了成功的情緒體驗。

因此,怎樣面對課堂上學生的突發事件,怎樣使結果向好的方向發展,這不僅需要教師一貫的素養,還需要一點“教學靈感”。具有機智的教學,可以把偶發事件、失誤等彌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學活動中,并達到天衣無縫的妙境。甚至面臨“山窮水盡”的關頭,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順水推舟就能化險為夷,出現“柳暗花名又一村”的喜悅。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中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在教育教學中要善于運用自己的智慧,靈活機敏地處理一些事件,幽默含蓄地扭轉尷尬局面,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案例2:三次意外的發言!

意外一:記得今天上午在雙語學校聽課.內容為《牛津小學英語》3AUnitIamgoingto...by...的第一課時,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運用了自身的“臨場智慧”,化解了課堂中發生的“意外”,并收獲了精彩。

這位教師在傳授本課新授內容后,設計了一個拓展環節,讓學生說說五一去哪里乘什么交通工具,由此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操練機會和充分展示的空間,將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加大了語言的輸出量。問題一提出,同學們便積極討論,并且各抒己見:

StudentA:IamgoingtoHangzhoubyairplan.

StudentB:IamgoingtoShanghaibybus.

StudentC:IamgoingtoIndiabytra

in.

StudentD:……

此時課堂井然有序,氣氛活躍。這時一男孩E突然舉手,教師示意她回答:IamgoingtoWCbyrocket.

學生E話音剛一落,教室里頓時一片嘩然,同學們開始七嘴八舌。課堂秩序一時間也失去了控制。顯然,對于這個“意外發言”,授課教師并沒在課前預設到,但她接下來的臨場智慧很快恢復了課堂秩序,緩和了氣氛,也保護了學生E的自尊心。她微笑著和學生E說:‘Oh!youarefun!I’dliketogowithyou!而這時這位老師卻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氣.如此不僅使課堂化險為夷,教師巧妙地進行了過渡,而且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更體現了“臨場智慧”的精彩。公務員之家

意外二:在聽伊老師的課時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在課前的熱身運動中唱歌曲:Wearesohappy!唱完之后,老師問學生:Soareyouhappy?許多學生回答:Yes!但其中一學生卻回答:No,Iamnotsohappy!教室里頓時一片嘩然.然而,該老師在這時機智的運用教學機智,她說:Oh,Iamsosorryyouarenotsohappytoday.ButIbeliveyouwillbehappyinmyclass!通過本案例,我們不難看出這位教師的臨場智慧:“意外”發生時,教師如果擺出威嚴,紀律可以得到控制,但課堂氣氛必然遭到破壞;如果不加理睬或有意回避,強行將課堂拉回“主題”,這節課不僅大打折扣,而且會對心理比較脆弱的學生產生負面的影響。

意外三:我在一次上興趣小組教學生“animals”,由于一二年級的孩子剛接觸英語,而且學的內容又是他們特別感興趣的小動物,當我要求他們進行Let''''sdo環節時,即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時,原本就極度興奮的他們一下子炸開了鍋,根本聽不進我的指令,只顧著自己扮小狗小貓.整個教室就像個馬戲團,被這些孩子折騰地翻天覆地。

如果這時候我火冒三丈,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遭殃的就是這些天真的孩子們,他們很有可能在今后的英語課堂上不敢再“放肆”,但同時也就不敢配合老師進行活動。怎么辦?

我向他們大聲招呼:“Hello,boysandgirls!”當孩子都被我的聲音所吸引時,我突然做了個拔槍的動作,同時說:“One,two,freeze!”并做不許動狀。看著同伴之間停留下來夸張的動作,大家都忍俊不禁笑起來,隨后都跟著我的指令扮起了小動物。在活動進行中,還freeze好幾次,一旦有學生思想未集中,還再動個不停,其他人就會一起跟著我一起向他“one,two,three,bomb!”開上一槍。就這樣,整個班級的紀律一下子就被控制住了。

馬克思•范梅南(MaxvanManen)教授在他的著作《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中寫到:“何時克制自己,何時忽略什么事,何時該等待,何時‘不去注意’某件事,何時后退幾步,而不去干預,干擾,打斷別人的工作,大人對于這些機智的領會對孩子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十分珍貴的禮物.”

(二)、隨機應變

通常,這種表現是伴隨著前一種表現。因為事件總是在出人意料的、無法預見的情況下發生,教師往往沒有預先的準備,這就需要我們臨時做出決斷;而且由于事件發生時往往伴隨著激烈的矛盾沖突,并可能帶來嚴重后果,所以我們應該當機立斷、隨機應變,迅速化解矛盾沖突,制止不良影響的進一步擴展。

案例3:課堂活動

英語課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教師會想盡辦法設計很多游戲和活動。但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特別是一些男孩子,往往會在大家一起做游戲時趁機玩耍,并會帶給你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有一次在學習身體部位的課堂中,就在大家跟著我的指令“Touchyoureyes,touchyourmouth”鞏固這些單詞時,我發現有幾個調皮的男生動作迅速地在身上其他部位亂點亂指,還伴有舞蹈動作,一副興奮的神情。更有甚者,由于過度激動,跑到座位外面來,或是凳子翻在了地上,人也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全班同學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這個同學身上,隨即就是一陣哄堂大笑。

面對這個局面,我知道必須立刻做出決定,不然這混亂的局面將很難控制,更別提上課了。于是我當機立斷,用手指著自己的眼睛,并故作神秘地對學生說:Hi,mychildren.Lookatmyeyes!

Thereisasmallsmallyou!(我的眼睛里有個小小的你哦。)學生的好奇心被激起了,紛紛靜了下來,睜大了眼睛,找我眼里的smallme。摔倒在地上的學生也立刻站起來,跟上了大部隊的節奏。我隨即繼續讓學生touch,接下去進行的教學步驟都順利完成了。對于不同學習特點的學生來說,只有設計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才能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獲得積極主動參與的機會。例如:我在教完“hand、nose、foot、ear、eye、mouth…”人體各部位名詞后設計了三種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游戲來鞏固單詞:A.“找一找”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各個玩具小動物,根據老師所給的單詞找對部位就行。B.“猜部位”教師出示圖片(不讓學生看到)讓學生說單詞來猜圖片的內容。C.“我說,你做”教師說句子,學生聽句子做動作“Touchyourhand.”“Touchyourfoot”“Touchyourmouth.”“Touchyoureyes.”…。示范之后再讓學生小組練習。就這樣,在出人意料的情況下,學生和我一起輕松地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

當然了,當機立斷并不意味著一定要立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是盡可能地先平息事端,為下一步解決問題作鋪墊。

(三)、變中生美

案例4:不妨空手進課堂

一堂成功的課,應該讓學生自始至終掌握主動權,教師只是充當“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咨詢者、”“參與者、”“引導者、”“顧問”等多種角色,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自然就產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

上課鈴響了,我匆匆忙忙地趕往教室,猛然發現自己只帶了剛批好的作業本,而忘帶了教課書、備課筆記,心里不由一陣慌亂。回辦公室去拿,豈不是要耽誤時間?

師生問候完畢,學生在靜靜地等候我的下文,面對三十多雙期待的眼睛,我一邊暗暗慶幸備課時認真地鉆研了教材,心中有一些底,一邊腦子急速轉動,想著對策。英語新課程標準不是強調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嗎?我何不“偷”一回“懶”,讓學生給我上一堂課。于是,我向學生坦白了我的尷尬處境,并與學生商量:“老師什么也沒帶,這節課你們來教我吧。”學生一陣驚愕,一片嘩然,繼而躍躍欲試。一堂師生角色互換、別具一格的英語課拉開了帷幕:

Teacher(故作疑惑):Whatwewilllearntoday?

Thestudentsansweredtogetherandloudly,Unit7<AtSchool>PartALet’slearn的數字.

Teacher:WhocanhelpmereviewthewordsinUnit6?

學生們躍躍欲試,臉上抑制不住興奮,他們也許為能幫助老師而自豪,也許為自己學有用武之地而快樂。我請了一位平時學習成績中等的同學,只見他迅速地拿著自己的學生卡片來到講臺前,模仿著我平時的樣子。先讓同學們齊讀一遍,然后將卡片的順序打亂讓其他同學猜下一張是什么?臺下的同學積極舉手,踴躍發言。

師(迫不及待):Doyouhaveabook?

Ss:Yes,Ido.(異口同聲)

Teacher:Howmanybooksdoyouhave?

學生積極舉手,接下來的匯報讓我一陣陣驚喜,也讓我一次次震驚,我發現了許多原本該發現而沒有發現的東西……

在接下來的20分鐘里,學生自己組織著玩掉死鬼的有些猜數字,讀單詞.又在短短的幾分鐘內編好了對話,我不得不佩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天賦,他們把課文中地數字1--20熟練的加上對話,將新知和舊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表演得惟妙惟肖,他們不僅依托課本運用了課本中的語言結構,還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語言。學生在輕輕松松的表演中,不知不覺就達到了教學目標。

四、結束語:

生活中有許多意外,教學中也有許多"意外".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發現問題,并迅速判斷,妥善處理;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不可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搪塞過關,而應通過機智的處理,積極鼓勵學生發言,及時激勵學生的創新行為,并能根據學生的發言,靈活機智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因勢利導,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使我們的英語課堂充滿活力,充滿動力,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趙智超《教學效果較好的外語教師所應具備的主要條件》《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語言學院出版社1986年5月版

2.張學敏《課堂教學技能》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版

3.[加]馬克斯•范梅南《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6月版

4.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