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翻譯癥的病因以及克服辦法
時間:2022-04-02 05:34:00
導語:深究翻譯癥的病因以及克服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翻譯的原則是“信、達、切”。但是有時候譯出來的東西不自然、不流暢、生硬、晦澀、難懂、費解,甚至不知所云,這是翻譯中一種常見通病,稱為翻譯癥。筆者通過探討翻譯癥的病因以及克服方法,提出些許拙見,力求避免重蹈覆轍,奉獻給讀者高質量的譯文。
關鍵詞:翻譯癥病因根源克服方法
一、引言
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詞典》中有一個詞條:translationese,其釋義為:“(表達不流暢、不地道的)翻譯文體,翻譯腔,佶屈聱牙的翻譯語言”。這種翻譯語言被稱之為翻譯癥。帶有翻譯癥的譯文,顧名思義,是一種病態的譯文。
二、翻譯癥的病因
1.照搬詞典的釋義
在翻譯中,譯者當然應該忠實于原文,但不是死扣原文;英漢語言存在許多差異,有些譯者遇到疑難詞時,不是根據上下文仔細琢磨該詞的確切意思,而是急于到詞典里查找對等詞,生搬硬套,不加以變通處理,而片面強調所謂之“忠實”,只能導致譯文不合乎漢語習慣,導致了翻譯癥。例如:
(1)Kinohurryingtowardshishousefeltasurgeofexhilaration.
原譯:其諾朝著他的屋子匆匆地走去,感到一陣涌起的興奮。
改譯:其諾加快步伐,興致勃勃地朝自己家邁去。
原語可以搭配的詞,譯語不一定就可以搭配,所以翻譯時要特別小心。很顯然,“涌起的興奮”在中文中是不通順的表達,譯者沒有根據語言語境,確定該詞的意思,而是根據字典中的解釋,這樣勢必導致譯文不自然,就會產生翻譯癥。又如:
(2)Hermannerwerepronouncedtobeverybadindeed,amixtureofprideandimpertinence;shehadnoconversation,nostyle,notaste,nobeauty.
原譯:她的舉止被人在背后議論的很糟:她是既傲慢又不懂事的混合物,不會說話,沒有風度,令人乏味,一點美感也沒有。
改譯:人們議論說,她那樣真是糟糕透了,既傲慢,又不懂事,連句話也說不好,沒有風度,毫無風趣,人又長得難看。
什么叫“傲慢又不懂事的混合物”呢?,這是對“amixtureofprideandimpertinence”的機械直譯,譯者過分強調詞典的釋義,實際上,這里應該采取意譯的方法,忠實原文的內容,通順的表達譯文。
2.照搬原文的功能詞
英語屬于形合語言,句子中的詞語或分句之間需要功能詞加以連接,而漢語屬于意合語言,詞語或分句中不需要功能詞來連接。所以,我們在翻譯時,應該充分考慮到英漢語言的差異。可是在學生的翻譯實踐中存在著一種明顯的傾向:過分拘泥于原文形式,不敢越雷池一步。他們往往注重字面上一字一句的文字對應轉換,而忽視譯文語言習慣,在因形害義的情況下仍然固守形式不放,導致譯文佶屈聱牙,晦澀難懂。例如:
(1)Hespokesowellthateverybodywasconvincedofhisinnocence.
原譯:他說得那么好聽,以至于每一個人都相信他是無辜的。
改譯:他說的那樣好聽,誰都相信他是無辜的。
“那么,以至于”是英文式的中文,照漢語的行文習慣,純屬多余,在此有畫蛇填足之感,因此把英語的形合語言轉變成漢語的意合語言。試看下例:
(2)Wetookoffandflewoverthecityandslowlygainedheight.
原譯:我們起飛了并且飛過城市并且慢慢飛高。
改譯:我們起飛了,飛過城市,慢慢飛高。
以上英語句子中的各個成分(如詞、詞組、分句)之間都有連接詞(sothat;and)來表示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結構形式比較嚴謹。通過比較各例的兩個漢語譯文,我們就會發現,原譯保留了原文的重形合的特點,因而顯得生硬羅嗦,“翻譯腔”十足;而改譯后的譯文舍棄了原文的重形合的特點,采用漢語意合的方法組合句式,即將原文的連接詞略去,然后按漢語的表達方式對原句進行必要的改組,因而譯文讀起來更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由此看來,許多英語句子的翻譯只有完全擺脫英語原文形合結構的束縛,采用漢語意合法來組詞成句、組句成篇,才能使譯文流轉自如,簡明通順。
3.照搬原文的表達方式
原文的表達方式,包括特有的措辭,特有的比喻等,能表達的自然應該表達,以便能更好的傳達原作的異國情調,但是不能表達的也不要強求,否則會造成翻譯癥。例如:
(1)“It’’sagloomything,howevertotalkaboutone’’sownpast,withthedaybreaking.TurnmeinsomeotherdirectionbeforeIgo.”
原譯:“不過,在天亮時談個人的往事,真掃興。在我離開以前,把我轉到別的方向吧。”
改譯:“不過,在天亮時談個人的往事,真掃興。在我走之前,談點別的吧。”
英語交談中,遇到一個話題不想談論的時候可以用“Turnsbinsomeotherdirection”,原意是指航海的時候掉轉方向,后來特指轉換話題。
(2)TheGermaninvadersslaughteredtheinnocentciviliansofthecitytoaman.Suchatrocitieswereblamedthroughouttheworld.
原譯:德國侵略者屠殺了這個城市的無辜平民,只剩下一個人。那種殘暴的行徑受到了全世界的指責。
改譯:德國侵略者屠殺了這個城市的無辜平民,無一幸免。那種殘暴的行徑受到了全世界的指責。
為了保存原文的民族色彩而不損害其內涵,就必須考慮不同語境民族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心理等因素,探究原文詞語的歷史淵源、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內涵。德國納粹不可能在大屠殺的時候還留下活口,因此原文中的“slaughteredtheinnocentciviliansofthecitytoaman.”不能翻譯成:“只剩下一個人”。翻譯時,要盡可能傳達原語的文化特色,又不逾越譯語文化和讀者可接受的限度,以最佳的方式和地道的語言保證文化傳真。
三、翻譯癥的克服方法
“翻譯腔”是由理解不到位和表達不當所致,那么,在英漢翻譯中,只要努力鉆研原作,充分理解原文的深層含義,擺脫其表達形式的束縛,掌握英漢語言及思維的主要差異,并對漢語運用自如,就能使表達符合漢語習慣,消除“翻譯腔”。譯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克服“翻譯腔”的毛病:首先要克服認識上的片面性。戒除重信輕順的思想,樹立信、順兼顧的觀念。譯者應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翻譯是用兩種語言進行語言活動的,而這兩種語言間的差異性很大。譯者的語言水平如何,對于譯文質量起關鍵性作用。
其次,譯者要努力提高知識水平。翻譯要求譯者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若譯者對譯語國家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知之甚少,也易導致翻譯癥。譯者要具備端正的翻譯態度。有些翻譯癥正是由于不求甚解,逐詞翻譯造成的。這固然涉及方法與基本功問題,但與譯者態度也不無關系。譯者在翻譯中應細致、嚴謹,反復斟酌、修改,對讀者負責,對自己負責。克服翻譯癥的最后一道關口是認真做好審核。翻譯猶如戴著手銬腳鐐跳舞一樣,譯者面對兩種語言,兩種文化間的限制,既要有足夠的克己意識,又要在語言運用上充分發揮創造性,把地道的原文轉換為規范的譯文。
參考文獻:
[1]孫致禮.新編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2]范仲英.實用翻譯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3]彭長江.英漢-漢英翻譯教程[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陳宏薇.漢英翻譯基礎[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 上一篇:有關單位政府采購預算管制問題的思索
- 下一篇:戰略當代企業規則下的成本管制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