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外語翻譯教學面臨的問題及探究

時間:2022-05-06 05:46:00

導語:詮釋外語翻譯教學面臨的問題及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詮釋外語翻譯教學面臨的問題及探究

【摘要】社會的發展對于翻譯的需求越來越多,然而受翻譯的大環境的影響,當前大學外語翻譯教學面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翻譯界關注的焦點。本文從教育教學實際出發,分析了翻譯教育教學所面臨的問題,探討了在教學等微觀領域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外語翻譯教學

一、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外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跨文化交際,而跨文化交際離不開翻譯,因此學生的翻譯能力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重視。而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當前外語翻譯教育教學現狀很不容樂觀。本文對我國當前外語翻譯教育教學面臨的問題做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二、翻譯教學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據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林戊蓀先生講“目前我國外語系的畢業生要經過三到四年的工作實踐與鍛煉才能真正勝任翻譯工作,少數優秀者也要一至二年方能適應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專業人才訓練的成本變相地轉嫁給了用人單位。”

1.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性。眾所周知,絕大多數院校在外語專業的低年級階段不設專門的翻譯課,有一部分學校大三階段開設翻譯課,一般開設一學年。但有一些院校大三年級翻譯課也是空白,只在大四年級開設專門的翻譯課。一般每周兩學時,就是這僅有的兩學時,也不能保證一個學年的完整教學。大四學生需要停課實習,需要停課寫論文,甚至還需要停課進行專業過級考試復習或缺課去找工作,當然還有畢業班的提前停課考試等等。這樣一來,真正用于翻譯教學的課時其實只有不到一個學期,也就是說不到40學時。在這樣短的學時內要完成一門必修課的教學,教師要給學生描述翻譯的基本概念,介紹中外翻譯史及翻譯理論,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翻譯技巧,還要讓學生做各種文體和體裁大量的翻譯練習,簡直是天方夜譚。這就使教師難免顧此失彼,使學生在翻譯課上收效甚微,不能對翻譯課有一個系統的認識,不能理解翻譯課對于其畢業后進入社會工作的重要性。

2.教師的片面強調和誤導。翻譯教學應該在翻譯理論的指導下進行,但究竟該選取那些翻譯理論來指導學生的翻譯實踐,卻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的培養目標來擬定。翻譯理論可以指導翻譯實踐,可以在宏觀上決定譯文的思路,增強我們的應變能力,但不能狹隘地理解為是指導學生具體怎么譯詞、譯句。然而外語教師在課堂上處理文章翻譯時,往往存在這樣的問題:1)片面注重和強調對“大詞”、“大句子”的理解和翻譯。而教師眼中的“大詞”又通常限于翻譯材料的關鍵詞和學生不太認識的詞(尤其是結構復雜詞);至于“大句子”,則通常被教師用來指代那些詞匯多、結構復雜的句子。學生通過反復地訓練,翻譯大詞、大句子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小詞(如關聯詞)、小句子翻譯方面卻很生疏。于是,就會不時地犯這樣的毛病:

漢語譯成外語時,譯文是一種漢語式的外語;外語譯成漢語時,卻是一種外語式的漢語。2)忽視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雙語修養的培養。合格的譯者必須具備很高的綜合素質以及良好的語言功底,必須具備駕馭兩種語言行為的一系列能力。有些初學翻譯的人常說:“原文我懂,但不知道該如何翻譯。”這就反映出一個現實的問題:目的語的水平亟待提高!長期以來,在我們的翻譯教學過程中,常常根據某教材的具體內容,通過譯例來闡述翻譯理論,解說某一技巧,然后根據該理論或技巧來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雖然這樣有助于學習者在入門階段掌握翻譯理論和技巧,卻不利于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和應變能力。而在實際的翻譯工作中遇到的文章和文體各式各樣,內容也不象教材中那樣單一,所以有的學習者譯文的質量不高,很難勝任翻譯工作。

3.當前我國翻譯的環境的影響。我國的翻譯專業技術人員現已達到6萬名之眾,另有數十萬人以不同形式從事翻譯工作。中國雖是“翻譯大國”,卻遠稱不上“翻譯強國”。因翻譯界繁榮的表面下,高端翻譯面臨一將難求的窘境,粗制濫造、質量低劣的翻譯作品泛濫。而在翻譯質量下降背后,是翻譯界和出版界對經濟利益的狂熱追求,這不僅嚴重損害了翻譯界的形象和聲譽,還將對我國翻譯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威脅。

三、對策。

1.合理化設置翻譯課程。鑒于翻譯課對學生就業的必要性,像大語種英語專業,學生一入學就可以開設翻譯課,經過幾年的訓練,才能從理論到實踐徹底掌握翻譯技巧,達到熟練運用的程度。

2.翻譯訓練靈活多樣。首先,翻譯訓練要經常性與系統性。英語教學不應只注重單詞解釋、篇章的簡單翻譯和單元后的練習。而應該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翻譯專項訓練。同時可以借助外語專業翻譯訓練的理論。其次,翻譯訓練兼顧趣味性。翻譯訓練不一定完全依賴書面材料。可以通過多種媒介,如電影、電視、錄像、新聞等更為靈活多樣,豐富多彩地展開。再次,翻譯訓練強調跨文化性。這主要是針對翻譯訓練的材料選擇來說的。材料的選擇要注重異國文化特征強的材料。

通過中外文化的對比,既進行了翻譯的練習又進行了一次文化的交流。

反過來,對異國文化的深入了解又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原文,在理解的基礎上用漢語表達原文之意。最后還應該注重對母語文化修養的培養。翻譯訓練要求教師加強跨文化交際、語言對比和翻譯方面的訓練,從宏觀和微觀上把握翻譯訓練的技術程序。這樣才能避免傳統翻譯法的弊端,將這一教學路徑放在培養國際雙語交流人才培養的背景中加以改進,這樣才能達到具體的教學目標。

3.要盡快建立翻譯人才和機構的準入、評估等相關管理辦法,促進翻譯職業化,對譯著的出版單位有一個資格上的認證,另外翻譯出版的流程也應當加以規范使翻譯服務企業和客戶能夠對翻譯作品進行“有根有據”的判斷,做到優勝劣汰。在這個前提下,盡快制定相應的翻譯人才培養總體綱要,用來指導我國的翻譯教學。

四、結語。

我們目前的翻譯市場繁榮異常,但是浮華中有危機。翻譯教育教學現狀受其影響也不容樂觀。但只要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從翻譯教育教學一線出發,本著培養高端翻譯人才的目標,勤于實踐、大膽創新、善于總結,我國的翻譯教學就會越來越樂觀。

參考文獻:

[1]蔣招鳳。翻譯課教學現狀及多元化教學模式[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5(3).

[2]李景瑞。聽季羨林談翻譯[Z].中國翻譯。2005(2).

[3]王福祥。英語筆譯綜合能力[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