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育中隱性課程質量分析
時間:2022-10-30 03:07:53
導語:英語教育中隱性課程質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時代的發展,英語教學課程改革備受關注。在英語教育中,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共同構成了學生日常的“學習世界”。我們在深化顯性課程改革和管理的同時,更應該提升不常被關注的隱性課程,以求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驗獲得和身心健康發展發揮有力的促進作用。
一、隱性課程的釋義
20世紀,從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的“附帶學習”開始到克伯屈的“附學習”,隱性課程開始被眾多教育研究者所接受和重視。隱性課程也屬于課程學科范疇,是與顯性課程相對的課程概念。1968年,杰克遜出版了《班級生活》一書,首次提出了“隱性課程”這一概念,即隱性課程是學生在學習環境中所學習到的非預期的或者非計劃的知識、價值觀念、規范和態度等。這種隱性環境下所傳遞給學生的隱性知識是非具體化的,無以言表其具體目標和結果;非批判性的,通過人的感性、知性或理性的直覺獲得的[1];非大眾化的,是個人化的知識形態。有些學者認為隱性課程是顯性課程的一種補充或者延伸。當然,如果從把顯性學習作為教育主體的角度這樣看是可以的,但是我們認為從整體課程角度和學生成長角度來看,隱性課程是不可能缺少的,也是不能缺少的課程形態,它必然與顯性課程共同作用于學生自身的意義構建過程。所以我們說隱性課程是自然、隱蔽、廣泛地存在的,與非教學層面的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相關,與教學層面的顯性課程密不可分甚至互相滲透,并在教育環境下影響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等。隱性課程的呈現過程和影響結果多數與教育者對課程的理解和內容制定,學生受教育環境,教師的個人品質、價值觀念、偏好和思維方法等相關。
二、英語隱性課程的重要性
(一)課程中不可或缺。隱性課程作為整個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對教育構成本身和教學內容來說是必要的構件。教育過程不僅發生在顯性課程中,也發生于教學過程中的潛在教育過程,即隱性課程中。另外,教學內容指教學過程中同師生發生交互作用、服務于教學目的達成的動態生成的素材及信息[2],而在這些素材和信息發生傳遞的過程中,學生在被攝入的信息之外編碼主旨知識信息,還會對教學內容的呈現者、身處環境和其他因素進行內心中的甚至自身都沒有預期到的信息加工,這樣的加工過程就是隱性課程存在的意義。既然存在,我們就應該正視隱性課程及其重要作用,提升這一普遍存在且多樣的課程形式的效用。(二)英語學科的必然需要。語言教育的本身要求我們注重隱性課程。英語作為中國目前最重要的語言教育形式之一,承載著社會對其較之以往更高的要求。英語語言教學涵蓋其文字外形、語音、詞匯、語法、聽說、閱讀和寫作等,當然還包括當今愈加不可缺少的國際文化。要想讓學生獲得以上諸多方面的語言知識,不僅要有顯性課程中的正式教學,還需要隱性課程,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英語語言學習的興趣和正確的學習心態,利用合理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靈活地適應語用環境,增強文化理解,在獲得英語語言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英語語言應用能力。(三)學生成長的合理途徑。學生成長是英語教育不可逃避的教育目標。語言教育關注學生成長不僅限于知識和技能的習得,還在于學生學習經驗及方法、語言思維、文化交際,乃至成就感和價值觀等。隱性課程雖然不在課程規劃中反映,不通過正式的教學進行,但它對學生的知識、情感、態度、信念、意志、行為和價值觀等方面起到了強有力的持續影響[3],這種影響是英語教學和學生自身成長都需要的。課堂、校園和整個社會中,學生不是單獨存在的,他們需要通過人際交流和文化交流成長為社會人,這種成長的過程必然需要隱性課程來承載,需要潛在的語言習得來推波助瀾。當今網絡的普遍發展和應用,讓學生的成長可以超越課堂時間和校園環境的限制,此類隱性課程便能幫助學生獲取大量有用資源,順利實現課堂外的知識的構建。
三、英語隱性課程提升的策略
(一)隱性課程的體現。英語教學過程的隱性課程體現在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之中。英語教材不僅涉及語言知識素材,還包括多國文化、生活常識和社會價值觀念等,這些信息通常會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從教材到學生的轉移,而隱性課程特別是文化熏陶、常識普及和觀念影響等方面便被悄然帶給了學生,這無疑是對學生學習語言知識時的一種導向教育,使學生的語言習得變得更多元化、立體化。另外,教學活動過程中以何種方式開展課內和課外活動、學生的參與方式、教學活動的評價方式等也會對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產生一定影響。英語教學的隱性課程體現在承載語言知識與文化的客觀環境中。隱性課程的物質因素含有教學過程中教室的布置,校園的設施、環境及其使用情況等。教室的布置安排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產生促進或者壓抑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習效果;校園的建筑形式和風格會影響校園的風氣和風貌;設備設施的類型、使用頻率和效果會決定為學生提供教育活動的可能性和多樣性。英語教學的隱性課程體現在學生個體所在場域的人際關系中。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關系中的兩大主體,其中存在著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三種關系形式。在學校中,學生通過師生的共同活動來認識、理解和內化事先確定的教育內容。[4]教師個人的授課方式、發音方式、評價方式、價值觀念和文化素養等對學生的潛在影響都是巨大的,也都是隱性的;學生通過溝通、協作等方式來達到一定的活動目標,其個體間互相有著學習傾向、解決問題思路、價值追求等隱含的影響形式。(二)提升隱性課程的策略。任何課程都應該以教育性為基本特征。盡管隱性課程充滿著隱藏性和不確定性,但是它本身還是存在相對可控性的。我們認為提升隱性課程就是要在充分達成顯性課程的教育過程的同時,提升隱性課程效果來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傳播正能量和先進的價值觀念及文化理念等。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扮演好以下角色:1.物質環境的設計者。學校和教師可以共同努力,精心布置校園環境,例如建設顏色多彩、風格獨特的教學樓,發揮想象力和語言能力的涂鴉墻,中英雙語的宣傳標語等,這不僅適合學生年齡階段的審美,還能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情趣和審美水平,促成良好的校園風氣等。2.文化的引入者。英語語言帶來的多種文化是語言知識財富的重要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正確引入多種文化形式和內容,引導學生明確文化目的性,包括文化含義的認知和文化意義的把握[5],讓學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明確文化概念及不同文化間的關系,促使學生正確理解其他文化,并正確處理與中國文化的關系。這樣的隱性影響可以反過來促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和對語言的運用。3.“關系”的協調者。這里的提到的“關系”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人際關系,知識與教學活動的關系。人際關系的建立是教學活動進行的基礎,因此,教師應該重視與學生的關系,以發揮自身對學生多方面的影響。另外,教師要協調好學生之間的關系,可以向學生傳遞更多友善、互助、和諧等人際觀念,以促進其良好關系的形成。英語語言知識通過教學活動進行傳播。教師應注重知識和教學活動關系,利用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和實效性來實現與語言知識的互相作用。學校可以通過對英語語言的推薦和宣傳幫助學生搭建起知識和生活的紐帶;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傳遞語言知識,如多樣的課堂演練和小組活動、信息技術等,以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大化,讓學生擴展視野,增強開拓精神,讓學生以多種方式來習得語言。
作者:楊志勇 單位:遼寧行政學院
參考文獻:
[1]PolanyiM.TheStudyofMan[M].London:Routledge&KeganPoul,1957(12).
[2]王榮生.語文教學內容重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9).
[3]王桂林.潛在課程:一種不容忽視的教育資源[J].教育探索,2003(6).
[4]周潤智.教育關系:學校場域的要素、關系與結構[J].教育研究,2004(11).
[5]姜月.大學教師隱性文化和隱性課程的構建[J].課程•教材•教法,2009(9).59
- 上一篇:英語教育建設思考和改革策略
- 下一篇:大學英語文化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