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愛情片表現論文

時間:2022-08-21 10:54:00

導語:傳記愛情片表現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記愛情片表現論文

[摘要]在中國的電影市場上,不同類型電影的相互融合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是,“傳記”和“愛情”這兩大元素的融合比較少見。從理論上來講,傳記片豐富的資源和愛情片好看的故事相結合,碰撞出的火花可以為當今中國影壇注入一絲新鮮活力。

[關鍵詞]類型傳記愛情

電影類型的劃分不是一個硬性規定,因此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影,就有各種類型的融合。如西部片中融入愛情的元素,或者科幻片中融入恐怖的元素等。傳記片作為一種類型電影在國產電影中不夠發達,更談不上類型的融合。實際上,傳記片的資源應當是相當豐富的。我們可以為歷史偉人樹碑立傳,也可以把平民藝術家搬上銀幕。但是,僅僅是描寫一個人的一生,電影的票房恐怕會受到限制。因而,將傳記片和愛情片結合,重點落在“愛情”二字上,進而形成“傳記愛情片”這樣一個亞類型。從理論上來說,即能抓住傳記片的優勢,又可以盡可能拓寬受眾面,從而為中國電影的發展找出一個新方向。

那么,傳記愛情片究竟是怎樣一種影片呢?

一、不完全遵循事實,著力表現愛情

顧名思義,傳記愛情片,核心是愛情。因而要符合愛情片的觀念與范式。就是說,傳記愛情片更側重于愛情的表達,只是以某個傳記人物作為表述對象。因而。不同于傳記片去展現人物的歷史和風貌,本種類型的電影不提取主人公一生中的幾個重大事件,而是重點描述主人公一生中有影響力的一段愛情故事。不去展現傳主傳奇的一生,而是描述其傳奇的愛情。以愛情作為故事的主線。講究愛的唯一性追求,以男女主人公情感關系的變化作為情節發展的動力,甚至可以在結構上承襲以往愛情片的喜劇式結構,講究情節的起承轉合,并且,在對愛情進行表達的時候,可以考慮去表達愛情浪漫、幸福、純真等一些美好的層面。

但是,究竟還是取材于真人真事,因而必須在大的框架上尊重人物的本來面貌,所以影片還是要尊重歷史人物的愛情原貌,在影片的真實性效果方面仍要下足功夫。比如對于演員的選擇。需要形神酷似;場景的設置,需要有主人公生活年代的真實感等等。但是我們可以只截取主人公的一段愛情,這段愛情故事是真實的,但其發展的細節可以是虛構的,因而較之于傳記片,本種類型的影片有了更可以虛構的空間。

二、煽情渲染,引起觀眾共鳴

中國觀眾往往有一種憐憫受苦受難者的心理,原因有二。其一,由于中華民族多年來遭受封建壓迫和外族侵略,建國后,又出現了極左政治運動、十年浩劫,使人們生活困苦。所以銀幕人物的苦難,也往往會使觀眾聯想起自身的苦難。其二,中國文化的仁愛傳統。這種仁愛既有人類學意義上的血緣親情,又有社會學意義上的敬老愛幼。如影片《漁光曲》(1934年)、《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中國觀眾同樣承襲了這種仁愛傳統,將心比心同情苦難,于是構成了電影中煽情的一大特色。

同樣,在此種類型的影片中,我們需要煽情。抓住觀眾的這種情感心理,設置主人公處于愛情的美好和痛苦之中的矛盾境地。雖然著力去表現愛情美好的一面,讓觀眾浸潤在銀幕的夢幻之中,但究竟需要喚起觀眾的共鳴,所以不能只顧及浪漫而忽略現實,從而讓觀眾對于主人公的移情更徹底。

三、宜淺不宜深,雅俗共賞

清代李漁說過:“傳奇不比文章,文章作與讀書人看,故不怪其深,戲文作與讀書人與不讀書人同看,故貴淺不貴深”。就影片本身而言,選取愛情作為傳記的表達方式,可以加速影片的大眾化及其通俗性。在我們追求電影的娛樂性、通俗性的同時,不可以也不能夠忽略低級趣味這個問題。當下確實有一部分電影制作的很是無聊,影片中充滿了暴力、色情。而其實,對于大部分觀眾而言,更愿意看到的是有意義的東西,通過電影的表達獲得一種美的享受。描寫有名氣或者有影響力的人物的愛情故事,聽起來很有去窺視他們私生活的味道,但其實,倡導的是一種健康、積極的愛情表達,在愛情故事中融入一些諸如反封建禮教(《泰坦尼克號》)、執著純真《我的父親母親》)、浪漫傳奇(《羅馬假日》)等一些美好的元素,從而做到不低俗,能夠為大眾認可和接受。對于國內市場而言,應盡量選擇國人熟悉的人,挖掘與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的事。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所在,會有不同的崇拜對象,因而,拍攝時需要注意選擇大眾情人,以兼顧不同口味。四、角色的善之中心。大團圓式的結局

對于中國觀眾而言,大凡受喜愛的正面人物形象,基本都是在主要方面遵循主流的道德觀念,是兒女的都孝順,是學生的都尊師等。被討厭的反面人物,往往首先在道德上敗壞、喪盡天良。對于有些主人公,他們可能做錯過一些事情,在影片中有一些不可取的行為,但只要其本性善良,在主要方面不越出道德的框架,那么觀眾依然會移情于他。傳統中國社會用禮來約束情感,這種美學觀念形成了部分中國觀眾的深層心理,使他們非常敬重以禮節情的故事主人公。所以,對于制作者來講,需要把這個傳記人物設置成善之中心,或者干脆取材歷史上為大眾好評的人。由于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崇拜對象,在一部影片中不可能兼顧全民口味,而若是能夠順從大眾的倫理觀念,則有可能吸引最為廣泛的觀眾,增加影片的上座率。而隨著時代的變化,舊有的一些倫理觀念可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因而我們可以去描寫一些對于舊道德舊秩序的反抗,如《泰坦尼克號》。

中國文化講究整體和諧,講究君仁臣忠、兄弟和睦的融洽氣氛,此種價值觀念勢必會影響到觀眾對于電影的觀看。團圓是一種心態,影片中的愛情表達雖源于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把影片中的愛情制作得理想化,去展現現實生活中人們得不到的一面。因而,團圓的結局能夠撫慰觀眾的內心世界,從而引起他們對影片的好感。但因為是傳記愛情片,受到傳記人物的限制,即倘若主人公的愛情故事本身就是一個悲劇,那么制作者就不可能制造一個團圓的結局,否則有可能引起觀眾不滿。但是,由于有著這種團圓心理的存在,因而可以成為制作者努力的一個方向,當然還是要以尊重事實為前提。

類型的融合已經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豐富的資源、好看的故事,傳記和愛情也不是勢不兩立的元素。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可能性的存在,所以就有了實現的基礎。相信在電影的光影夢幻中,能創造出別具一格的傳記愛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