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趣味教育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22 08:34:00

導語:音樂趣味教育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趣味教育分析論文

論文摘要趣味的培養(yǎng)是件相當難的事情。文章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趣味進行了探索。

年輕的父母們都愿意讓自己的孩子了解一些音樂知識,會一件或幾件樂器,以培養(yǎng)他們廣泛多樣的喜好喜好。現(xiàn)在的家長不再象前些年那么功利性強,讓孩子學習音樂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比賽能夠獲獎,考試可以加分等,以素質(zhì)教育為目標的家長越發(fā)多了起來。但是,家長們似乎又踏入了另一個誤區(qū),那就是在孩子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過于注重音樂技能,而每年的音樂考級似乎又助長了這種關注。父母們在一起攀比的是誰的孩子過的級別更高,選擇的曲目更難,而忽視了孩子欣賞音樂的品位,忽視了培養(yǎng)孩子音樂趣味的重要性。

一、新問題的提出

有人認為,假如孩子喜好聞名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音樂,喜歡聽高雅的藝術歌曲,經(jīng)常欣賞音樂大師們的演奏,愛唱積極向上的歌曲,就算是具有了高度發(fā)展的音樂趣味。當然,上述這些都是良好趣味的標志。

音樂趣味指的是人們對音樂所持的評價態(tài)度。不同的人對相同的音樂作品也會有不同的理解,這就是個人的音樂趣味。培養(yǎng)個人良好的音樂趣味是一件相當難的事情,因為它和其他藝術領域的趣味有很大聯(lián)系,關系到生活、自然、勞動等一切方面,也就是說關系到個人精神世界中的一切,世界觀、道德原則、智力水平、一般文化修養(yǎng)、生活經(jīng)驗、建立聯(lián)想的能力、精神氣質(zhì)等等。所有這一切都影響著一個人的音樂趣味。既然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趣味涉及到如此多的方面,那么這種培養(yǎng)對于一個年齡尚幼的孩子豈不是太難了嗎?

二、如何培養(yǎng)孩子音樂趣味

人的天性就是趨利避害的,對音樂的欣賞同樣如此。襁褓中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但是當他們聽見美麗舒緩的音樂時會展現(xiàn)出由衷的笑臉,當聽到刺激恐怖的音樂時會放聲大哭。父母們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們這種天生的能力保護好,將其放大、潤飾,源源不斷的注入各種養(yǎng)料,使其更豐滿,更高雅。而不是填鴨和洗腦式的灌輸。

(一)父母們不要將音樂藝術簡單化

通常我們認為什么樣的人喜好什么樣的音樂。一個生性豪爽的人喜愛具有英勇形象特征的音樂,這看來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一個膽小謹慎的人喜愛這類形象也同樣是自然的事,因為許多人在藝術中尋求他所缺少的東西。

(二)要熟悉到進行音樂學習對音樂趣味傾向的重要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某個人說摘要:“我不懂音樂,沒有音樂細胞。”其實,只要長著耳朵的人就可以聽音樂,而且都有自己的喜好。但是真正深入的理解音樂,確實是需要音樂資質(zhì)的。這種音樂資質(zhì)具體說來就是要具有良好的音樂聽覺、音樂記憶力、節(jié)奏感等一系列復雜的才能,同時更主要的是能夠激情地對音樂作出反應,能夠感覺音樂。絕對沒有音樂才能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即使是非常可憐的一點音樂性,假如通過有計劃地、目的明確地學習音樂,也是很輕易取得發(fā)展的。

當孩子們能夠分辨出音樂的大致個性時,父母就要開始引導他們進一步的熟悉音樂的實質(zhì)。假如想高質(zhì)量的鑒別音樂,最好能讓孩子把握一些音樂特征,接受一點專業(yè)的練習,這都是由音樂的非凡性所決定的。音樂雖然遵循藝術的普遍規(guī)律,和文學和其他藝術有不少共同點,但還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征。

父母們?yōu)榱颂岣吆⒆觽兊囊魳啡の叮詈米尯⒆咏邮芤恍I(yè)的音樂練習,或是學學樂器、聲樂,或是學學舞蹈,這會幫助孩子同時加深對音樂感性和理性上的雙重理解。但是父母要注重,不要喧賓奪主,不應該把提高孩子的音樂技巧作為主要目的,否則就是培養(yǎng)了一個痛苦“手工勞動者”,而完全忽視了音樂帶給人們的快樂了。假如孩子能夠從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享受到快樂,他自然會主動去追求更完美的表達,這時家長可以適當加強對孩子的監(jiān)督,多加以鼓勵,提醒他們,學習的道路是艱苦的,要想獲得快樂的享受,就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枯燥的技巧練習。但假如孩子在音樂學習中沒有感覺到快樂,各種練習帶來的是難以忍受的煎熬,那么家長最好不要逼迫他們?nèi)プ鲩L時間的技巧練習,這會適得其反,傷害孩子對音樂的好感。三)不要害怕讓孩子聆聽新音樂

這里提到的“新”不僅指沒有或絕少聽到的音樂作品,還指在創(chuàng)作中采用了新奇手法的音樂作品。很多父母不愿意讓孩子聽自己不熟悉的音樂,而是讓孩子反復聽自己喜歡的音樂。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還不了解這些新的音樂作品的好壞和否,不知道會對孩子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比如對待現(xiàn)代音樂作品,總是認為不如經(jīng)典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固然,現(xiàn)代音樂作品的水平不一,有許多是無趣乏味、讓人不知所云的作品,但也有可以和經(jīng)典作品相媲美的作品。現(xiàn)代音樂傳達出了時代的聲音,而在今天創(chuàng)作的音樂中感覺到同時代的思想感情,是一件多么吸引人的事情。況且,假如沒有對“不好”的事物的了解,如何知道“好”的事物好在哪里呢?

有時候,體現(xiàn)生活中新事物的音樂形象聽起來很不習慣,打亂了人們已經(jīng)習慣的欣賞概念,這對一些聽慣了古典音樂作品的人來說就象是絆腳石。在引領孩子欣賞這一類新音樂作品時,父母關注的焦點是如何幫助孩子去除這些絆腳石,如何幫助他們理解新的音樂形象和現(xiàn)代社會的聯(lián)系,如何讓孩子知道新鮮事物的出現(xiàn)并不意味著對原有事物的推翻和否定,而是在更大程度上對原有事物的進步和擴展。

非凡需要提醒的是,父母們不要過多干涉孩子聆聽流行音樂。流行音樂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其中存在的大眾化因素相對較多些,比如,歌詞的生活化,旋律的朗朗上口,篇幅的短小精悍等等。這些更貼近孩子們的感官世界的作品當然更能贏得他們的心。父母可以不去管他們,讓他們大量涉獵不同國家的不同風格和類型的的流行音樂作品,漸漸的他們就會建立起自己喜歡的音樂文庫。越是貼近生活的文化產(chǎn)物,越輕易心得到好壞。

音樂趣味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盡管大人們用來對孩子們進行講解和說教的語言十分出色,但仍然只是具有一定限度的幫助功能。聆聽音樂作品本身比談論音樂更具有說服力,父母應該多讓孩子接觸各種各樣的音樂類型。只有深刻地感受作品,為之激動,察覺其真切的表現(xiàn)力,人們才能心得到自己以往忽視的作品優(yōu)點。

在明白了這些新問題后,父母就會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趣味其實也是對自己音樂趣味的一個挑戰(zhàn)。小孩子的模擬能力都很強,很難想象音樂趣味低下,整天聽著低俗的流行音樂的父母會培養(yǎng)出音樂趣味高尚的孩子。所以不妨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不要認為學習音樂知識只是孩子的事情,跟自己無關。在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是,愛聽戲曲的父母們千萬不要自卑,不要覺得你們不懂西洋音樂大師的經(jīng)典作品就低人一等。我反而要恭喜你們,因為你們的孩子有一個自然的欣賞偉大的民族音樂的氛圍,這是相當難得的。其實,本民族的音樂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給孩子們打下更堅實的音樂基礎,為他們以后的進步提供了更具動力的可能性。

趣味的培植是件相當難的事情。主要困難在于,藝術趣味低下的人經(jīng)常并未意識到這一點。人們比較輕易了解其他方面的缺點,如吸煙有害健康,如酗酒的危害。他熟悉到吸煙、酗酒對身體的確有害,但因為習慣而未能戒煙、戒酒。但是未必有人會承認自己趣味不良,承認他喜好的作品是壞作品。為了改善其趣味,就必須讓其熟悉到自己的喜好不正確,并且感受到一些真正的藝術作品的價值。而做到這一步是多么難得啊!

去偽存真是藝術趣味的課題。有高尚趣味的人能迅速、順利地做到這一點,而趣味不高者則可能分辨不出,以假當真。年輕的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雙慧眼,能夠辨別出趣味高雅的藝術作品,從而培養(yǎng)高貴的品性,那么現(xiàn)在就從自己開始,從孩子開始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