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文化建設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2 08:52:00
導語:高校音樂文化建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中,音樂文化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著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通過音樂教育手段,構建良好的校園音樂文化,是值得我們研討的課題。
[關鍵詞]:音樂教育校園文化素質教育
在建設中華民族先進文化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實踐中,高校校園文化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教育部思政司關于2006年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早在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素質教育中的美育就已被正式列入國家教育方針,明確了其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實施美育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實施藝術教育(包括音樂、舞蹈、戲劇和美術等),藝術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基礎,而音樂教育又是藝術教育的主體。音樂教育由于它獨特的情操陶冶、深化認識、智能開發和心理平衡等功能,能夠達到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和其他藝術形式所難以達到的感化、悟化、凈化等作用。音樂教育作為校園文化的一種,作為素質教育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高校美育的實施,關系到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因此,發展校園文化中的音樂教育應著眼于全面提高青年學生的素質,培養他們的音樂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其分別定位為:以樂輔德、以樂益智、以樂促體、以樂怡情。
現階段,我國大學開設的各類專業課程所教授給學生的僅僅是將來服務于社會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新時期的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不僅應掌握先進的科學知識和學術方法,同時更應具備全面的文化底蘊與個人素質。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進行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受教育者都培養成音樂家,而是使其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才。”法國文豪雨果說過:“文字、數字、音符是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三把鑰匙。”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樂育人的觀點,他認為,人之學,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音樂為人格修養的最高境界,以音樂為其學習的最終完結。《禮記•樂記》中對音樂教育與德育的關系也有著深刻的論述:“樂者,通過倫理也。聞宮音,使人溫舒廣大;聞商音,使人方正而好義;聞角音,使人惻隱而愛人;聞徵音,使人樂善好施;聞羽音,使人齊整。”因此,音樂是高校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沒有校園音樂文化的素質教育既是存在缺陷的,也是缺乏科學性的。
那么,校園音樂文化的建設在高校校園文化中的作用如何呢?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首先,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音樂作為一種審美表演藝術,它表現的手段、創造的形象,以及表達的情感,都極具強烈的時代性,民族性,蘊涵著深厚的審美經驗。
普通高校實施音樂文化教育,目的在于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情操塑造人”。我國自古就有“聞其樂而知其德”、“以樂觀德”的論述,審音樂藝術不同于其他藝術之處,正在于音樂的聲音形式同人的內心生活之間的關系最為密切,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對應”關系。音樂的審美優勢在于培養人的審美情感,學生之所以從音樂作品中感受到政治、道德、倫理方面的影響,主要是音樂中的情感對他們發生了巨大的作用,而審美情感往往和人們的道德情感相聯系。欣賞和理解好的音樂作品,如優美的旋律、生動的唱詞、高超的演奏技藝等,能夠愉悅人的情感、引起共鳴,高雅的音樂還能夠激勵人心、振奮精神,可以使大學生在觸景生情、借物詠志的音樂旋律中,人生觀、價值觀、思想道德等受到洗禮和提高。因此,對高校學生中實施音樂文化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高尚的人格,陶冶心靈,塑造高尚的精神情操,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感情世界。轉
其次,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人的智力包括感知、觀察、記憶、想象、創造等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音樂思維是形象思維的一種重要形式。音樂對人的大腦的啟發作用,主要是通過音樂對大腦右半球的刺激來實現,進而對人的精神狀態和意志心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對人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塑造具有偉大的力量。
凡是杰出的科學家,都有很好的空間想象與形象思維能力。據統計,世界上多個領域的1000多位有杰出貢獻的人物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受過良好的音樂教育。愛因斯坦是杰出的物理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和鋼琴手,他對古典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很高的造詣。1905年,他發明狹義相對論時,正是在彈鋼琴時突然靈感來臨,便連續工作了兩周而完成的。后來他曾說:“沒有早年的音樂教育,無論在哪一方面我都將一事無成”,他甚至認為“藝術使他比從物理那里獲得更多的東西”,“從藝術而獲得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也曾談到:“在我對一件工作遇到困難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往往是蔣英的歌聲讓我豁然開朗,受到啟發。這是藝術對科學的促進作用。”美國兩千多所大學中,就有一千三百多所大學設有音樂學院和音樂系,因此,音樂藝術對人的精神境界的升華、思維方式的拓寬、想象力、創造力的開發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再次,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趨于成熟的青春期階段,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不夠成熟、穩定,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健康的心理品質對學生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可以通過欣賞音樂影響學生的情感,從而直接作用于他們的心靈,在音樂美感的愉悅和享受過程中,使情感得以升華,心靈得以凈化,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學生要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就必須使其生理健康與心理、精神上的健康達到和諧統一。
基于以上校園音樂文化建設在高校校園文化中的作用,不少高校已經明確提出了“崇尚品位”的校園音樂文化建設方向,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堅持“以音樂教育活動為龍頭,努力提高師生的音樂素養”的方向,積極開展音樂實踐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例如:開設音樂欣賞課、舉辦校園藝術節、進行愛國主義合唱比賽、校園原創歌曲大賽、建立各種形式的社團活動;舉辦高雅藝術、古典音樂進校園活動,邀請藝術家到校園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音樂藝術交流,組織合唱隊、舞蹈隊、銅管樂隊、交響樂團,運用各種表演形式給學生以自我表現的空間,達到認識自我、增強信心、滿足學生精神需要、開闊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因此,如何從高校各類學科教育的高度上認識音樂文化建設的獨特功能,從音樂文化建設的發展上看待高校在引領社會發展先進方向的作用,是需要我們長期而深入思考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志軍,《對加強高校音樂文化素質教育必要性的探討》,現代教育科學,2003-6〔總第175期〕。
2.王志軍,《試論普通高校音樂文化的建設》,長春師范學院學報,第23卷第5期,2004-9
3.鄧睿卓,《論音樂教育與高校校園文化》,中國成人教育,2007-6
搜索更多相關主題的帖子:校園文化藝術音樂教育音樂文化建設
- 上一篇:音樂教學的評價方式分析論文
- 下一篇:手風琴練習方法探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