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鋼琴復調作品評析論文

時間:2022-10-22 10:20:00

導語:巴赫鋼琴復調作品評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評析論文

一、巴赫復調作品的重要性及易出現的問題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類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的音樂是世界文化藝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對于他的復調作品,有評論家是這樣評論的:“沒有研究過巴赫,就不能理解歐洲音樂;沒有深入的研究過巴赫的復調作品,一個嚴謹的作曲家、鋼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專業”。

兩個以上相對獨立的聲部線條有機地結合的作品即構成復調作品。巴赫的復調音樂充滿音樂內部結構的平衡與美感,是復調性最高的。不過對于大多數鋼琴愛好者來說,普遍存在著對其作品理解不夠深刻,彈奏時各聲部層次對比度不夠、各聲部線條走向把握不準,樂句起收處理不當、兩手相互協調差等諸多問題。

二、巴赫作品順序的選擇及分析

1、《初級鋼琴曲集》

巴赫的《為安娜·瑪格達萊娜,巴赫的鍵盤小曲集》,俗稱“小巴赫”或“初級鋼琴曲集”,這些曲子雖然簡單,但是都已經有了復調作品的初步形態。例如:第三首樂曲是一首小步舞曲,二個聲部的進行。首先由右手進入,第二小節上左手重復第一小節,形成聲部的交替和模仿,這正是復調風格的一種體現。

巴赫的曲子,初級階段非常注意強調每個音的獨立性,重視每個音的觸鍵。在每個音符都能獲得良好音質,同時它們相互聯系,保持橫向旋律線條的清晰,縱向對位的完美結合。

2、《二部創意曲集》

“創意曲”是對一個短小精悍的音樂主題,運用各種作曲技法不斷發展變化,創造樂意的樂曲。巴赫的《創意曲》創作于1723年,每一首都有著不同的技術要求,音樂上也有著不同的情緒與風格。巴赫的作品,還具備“每個音符、每個線條都歌唱”的生動性,是用歌唱的感覺去彈每個音符、每個聲部。

在《巴赫二部創意曲》的15首樂曲里,兩個聲部的對位進行,其表現形態是多種多樣的?!抖縿撘馇坊究梢苑殖扇悾旱谝活?,樂曲的主題較為短小,用對位模仿或展開的手法構成;第二類,主題是較完整的樂句,基本上是以賦格曲手法創作。第三類,以嚴格的模仿對位卡農手法寫成。另外,巴赫的《二部創意曲》不是根據演奏的難易程度安排的,作品中第1、4、8、10、13、14首作品音樂形象相對簡單;第3、5、7、9、15首作品音樂形象不難理解,技術稍有難度;第2、6、11、12首作品在音樂形象和技術上都有難度。

3、《三步創意曲集》

巴赫的《三部創意》是在二部基礎上的拓展?!度縿撘馇繁榷慷嗔酥新暡康囊魳肪€條,加強了多聲部的概念和感覺?!度縿撘狻罚诳v向上能使各聲部協調一致,更重要的是從橫向上使聲部的旋律相互交織,以造成音樂的交錯起伏,相互融合,形成一個立體、均衡的整體。

4、巴赫《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頂峰之作——《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被稱為是鋼琴音樂的“舊約全書”,是鋼琴演奏者的必修教材。《平均律》共分兩卷,第一卷的前奏曲與巴赫前期的作品相近,具有練習曲的特征。第二卷的前奏曲除了個別外,其它則都是旋律性很強、對位技術非常高的作品,曲式結構上已有了較強的獨立性。上下兩卷的賦格也有差異,第二卷音樂更加內在、深沉,技術嫻熟,手法多樣。

從樂器的角度來看,由于巴赫時代音樂家的家中常常有多種鍵盤樂器,對于平均律樂曲,現在很難界定究竟哪一首是為何種鍵盤樂器而寫,只能大概認定是為拔弦古鋼琴或擊弦古鋼琴而作(現在這兩種鍵盤樂器我們統稱為古鋼琴)。在鋼琴上彈奏平均律樂曲既要發揮現代鋼琴的優良性能,奏出聲部的層次、力度變化、音色對比、音符時值以及各種演奏法的特點,又要尊重傳統,保存樂曲的原有風格,

巴赫的作品以節奏嚴謹、平穩而著稱。由于它屬于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范疇,所以不能允許有類似浪漫派演奏手法常用的自由的、時慢時快的節奏?!镀骄射撉偾纷髌窂拈_始到結束,都應處在一個基本節奏之中。速度應遵循“快而穩、慢而動”的原則,應和當時的樂器的特點(古鋼琴)相吻合,與當時的時代藝術風格相吻合。如果在鋼琴上把這套曲目彈的很快,顯然不適和當時優雅而舒緩的整體藝術風格。

與此相類,巴赫作品的力度變化幅度較小,基本趨于平穩。但是,與節奏因素不同的是。這并不排除某些段落里的強弱力度的鮮明對比?!镀骄射撉偾吩诳焖贅非?,用非連奏法或手指斷奏來模仿擊弦古鋼琴上的清脆效果:而在緩慢的抒情歌唱性樂曲中,音與音的連接均勻,保持了音色的圓潤飽滿,獲得古樸典雅的音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