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高音的高聲區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2 10:25:00

導語:男高音的高聲區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男高音的高聲區研究論文

摘要:男高音聲區雖然較多地在頭腔共鳴中共鳴但決不是單一地使用頭腔共鳴,在任何情況下演唱者都要感到從胸;腹中發出來,既上下共鳴腔都起作用,也就是說必須使用混合共鳴。因此,在打開頭腔共鳴的同時不能失去喉頭的工作感{保持咽腔的正確形態}和胸腔共鳴的作用,從而獲得一個有胸腔支持的高音。

關鍵詞:男高音;高聲區;高吐字;心理素質;氣息支持位安放;咬字。

男高音的胸腔共鳴貫穿整個聲區,即使到男高音仍要帶有真聲的色彩。這樣在轉換聲區時就很難做到融會貫通。實踐證明,在男高音的訓練中出現的絕大部分技術困難和錯誤的發聲,都與聲區問題有很大關系。高聲區的建立難度是比較大的,要逐個音進行研究。切忌孤立地著眼于個別器官的訓練,要求把發高音的各種因素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在具體的訓練中,要對發聲的各種因素進行逐項檢查。

1、高聲區的喉形。唱高音前頭腦里首先要有高音的形象,耳朵里要有高音的音型、音色。有了這種想像才能迅速而自然地獲得動作上的想像,找到適合而有效的動作。唱高音時要保持大打"哈欠"的感覺,即頜關節上、下充分打開、放松并回縮下巴,軟腭盡力抬高、咽壁挺拔、堅固,喉頭向后靠攏,底變空,咽壁擴得很大;音愈高,喉底愈向前下方張開(大舌根向前向下),胸骨舌骨肌明顯地向中間收縮成一個點,與向外擴張的頸底周圍的肌肉持對抗狀態,從而將喉頭穩定在高音所需要的低位置上。

2、高聲區的共鳴:口、喉咽腔的充分打開,并非意味著完全打開了上部共鳴腔,歌聲還必須有意識地將上口蓋向前向上抬起(好似向前上方啃東西),笑肌也隨之向上托,從而打開鼻腔、鼻咽腔,聲音從鼻腔內振動引向篩竇,然后再擴展到額竇內振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頭腔共鳴(高位安放)。獲得了這種聲音,但不能增加高泛音,有很強的穿透力,而且喉部不易疲勞并能持久。歌者可以體會想打噴涕又打不出來、鼻根發酸的那一瞬間,鼻腔是打開的,還可以通過擤鼻涕、聞花,深吸氣等感覺來體會鼻腔的打開。高音雖然較多地在頭腔共鳴中共鳴,但絕不是單一地使用頭腔共鳴,在任何情況下歌者都要感到聲音是從胸、腹中發出來的,即上、下共鳴腔都在起作用。也就是說必須使用混合共鳴。為此,在打開頭腔共鳴的同時不能失去喉頭的工作感(保持咽腔的正確形狀)和胸腔共鳴的作用,從而獲得一個有胸腔支持的高音。

3、高聲區的運用:聲音的"高位安放"必須配合深而有彈性的氣息支持。歌者在唱高音前,抓到那一剎那放松的機會做深而有彈性的吸氣(切忌聳肩),不能吸得太深,形成飽和狀態,使高音不準,不流暢,甚至僵化。吸入適量的氣息后稍稍保持一會兒,將氣息略向下沉一點,瞬間轉為呼氣(發聲)狀態。在呼氣(發聲)時,要保持吸氣感覺,即背、胸、肋、橫膈膜、后腰有彈性地擴張與向里向上緊縮(有彈性)的小腹形成對抗狀態;音愈高,兩肋的張力愈加穩定,后腰愈往下使勁,這樣氣息才能垂直地通下來,從而將氣息的支點固定在小腹的下端,用"丹田"部位,不能有任何偏離現象;高音的"激起"要有爆發力,這樣才能將氣息垂直地反彈上去,聲流自然地進入頭腔(鼻梁上端與眉眼交界處有明顯的共振感),一個清晰的元音在咽腔的頂端回響振蕩,這種聲音音量雖不大,但圓潤、優美,傳得遠,在力度和靈活性上都具有最大的能動性。

4、高聲區的吐字要求:從歌唱肌能來分析,發聲的功能由口腔深入的"喉"來形成,吐字由口腔的前半部分、唇、齒、舌、牙等來完成。從吐字與呼吸的關系來說,高聲區的每個字都應該咬在氣息的支點上,切忌在旋律線的音符上咬字,那樣會使喉頭出現前推或其他移動現象,造成氣息不穩定。

為了使嗓音自然和語言清晰,在訓練中強調要在講話的水準上歌唱。男聲講話嗓音的音高大約在bb1-c3之間,這樣就能自然而不費力地獲得混合共鳴的優美音質。但是歌者也不要誤認為不論音域多高都要用一成不變的講話嗓音來唱,這樣必將誘發聲區上的矛盾,從而使高音過分沉重、僵硬或過于開放。為了避免出現上述現象,為了使高音優美、自如,可以有意識保持一點"哈欠"感覺,將母音略加變圓變暗,這樣就能使它們保持輕松、圓潤。5、高聲區的訓練:男高音經過統一聲區的訓練后,要進行高聲區的訓練。歌者的發聲狀態、呼吸、共鳴、吐字等方面的運用,要隨著聲區的轉換相應地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整。#f2唱得有力量,有效果,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應該用完全開放的聲音唱。但為了半聲效果,必須在這個音上有個明顯的動作,咽腔在原有的基礎上再稍稍擴大,氣息再稍稍加強,上部共鳴腔再稍稍打開,相應的共鳴焦點后移,歌者感到聲音變小,音色變圓、變暗(接近"u"又不是"u",好似"o"中帶"u"的色彩。將這種關閉的聲音一直帶到高聲區),從#f2開始隨著音高的上升,一個音挨著一個音愈來愈集中,共鳴焦點愈來愈向后傾斜,音色愈發變得圓潤。由于高聲區的管道很窄小,這種變化非常輕微,只需要用思維調節,不要在肌肉上特別下功夫,那樣會造成肌能平衡失調,上不去高聲。總之,要防止這些音唱得過于開放,形成白聲,也要防止把母音變暗做過了頭。

6、要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高音上不去,不要一味從發聲器官的功能方面解決,還要研究歌唱的心理狀態。要知道高音是思維、意志、神經、呼吸壓力與喉頭聲帶主動配合的問題。

唱高音前歌者首先要有必勝的信心,不要把高音技術看成高不可攀、深不能測,要充分認識到高音失敗是正常現象。只有經過多次的失敗才能獲得永久的成功。唱高音還要有激情。情緒激動才能使橫膈膜一直在振動,氣息才能垂直地通下來,從頭頂到小腹才能形成一個通暢的整體。情緒激動才能使發聲器官處于開放狀態,自然、放松有利于調節發聲器官的功能動作,歌唱技術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如果歌者內心無動于衷,歌唱技術再好高音也難上去。

另外,如果到了高音就緊張,發聲器官就會僵死,機能平衡就會失調,氣息也會隨之上浮,高音失去氣息支持,喉頭就會用力幫忙,聲音便會卡在嗓子里,高音就上不去。歌者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唱高音時要想著向下舒展(可讓歌者在唱高音時做個雄鷹展翅的動作),想像自己是在下樓梯。這樣歌者才能保持心理平衡,氣息才能徹底沉下來,高音才能反彈上去。再者,聲音的主動要與旋律線成相反的方向。這也正符合人們常說的高音低唱,低音高唱的要求。

美妙的歌聲,不僅來自正確的概念,而且必須依靠不斷反復,持久而有效的練習,養成良好的歌唱肌肉運動習慣,從中獲得正確的聲音效果,以鞏固聲音概念。我們相信只要堅持努力,就有可能訓練出一個輝煌的男高音。

參考文獻:

[1]周小燕:《中國聲樂藝術的發展軌跡》音樂藝術1992年第二期。

[2]劉朗:《聲樂教學手冊》北京師范大學1995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