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育問題及對策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01 05:42:00
導語:高校舞蹈教育問題及對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舞蹈教育課程結構理論建設
論文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展開,對當前高校舞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國高校舞蹈教育起步較晚,目前在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因此,進一步優化課程結構,加強理論課程建設,成為高校舞蹈教育的一項戰略性任務。
目前,高校舞蹈教育應以怎樣的模式來適應當前的社會需求和學科發展?現代學科與社會需要怎樣的專業人才?為培養這些人才我們應以怎樣的教學方式方法去適應它?諸如此類的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需要我們去探索和思考。
一、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舞蹈教育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與發達國家相比要晚20多年。在國際上,高校藝術教育通常是包含在綜合性高等院校中,水平越高其藝術教育機制就越健全。由于我國舞蹈教育的歷史原因,造成目前舞蹈教育普遍未完全擺脫中專舞蹈教學模式,它的整體教育體制是中專舞蹈專業學校的演變和延續。教學重點主要放在對學生技能的要求和培養上,追求技能的完善和精湛。事實上,這種教學模式確實也為我國培養出許多優秀的舞蹈人才。如:黃豆豆的跳、轉、翻、騰所展現的令人眩目的難度;劉震的閃、轉、騰、挪所表現的令人驚嘆的輕盈,正是由于他們精湛的舞蹈動作成為了新世紀舞蹈表演技術的典范。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其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多數高校舞蹈教育與中專舞蹈教育之間沒有明顯區別,甚至是中專課程的重復,沒有體現出舞蹈教育的層次性和連續性;二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大多已具備相當的技術能力,進入大學后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專業技能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對自身素質的開拓與培養;三是舞蹈教育應擺脫過去遺留下來的師傅帶徒弟的科班教育的模式。隨著對共性素質的日益關注,舞蹈教學應在課程的設置上、教學的理念上、訓練價值的認識等方面根據社會的發展需求進行創新。
優美的舞蹈,矯健的肢體給人以美的享受。但同時,舞蹈訓練周期長,舞臺壽命短,還要面臨肢體易老化的問題。培養一名舞蹈表演人才,從十多歲就要開始學習和訓練基本功,有的年齡甚至更小,年復一年不能間斷。舞蹈是用肢體來表現的藝術,如何能保持專業的持久性,則成為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重要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內容結構不應僅限于專業技能,還要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加強對學生創造能力和思維方式的培養。我國當代著名舞蹈家吳曉邦指出:在舞蹈教學中,舞蹈表演教學與舞蹈創作實習幾乎從一開始就是同步進行的。在他看來,表演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創造性的人才,而創作實習又必須先“耐心地學習人體動作的基數和簡單的比擬性的組合。”要突破傳統的模仿和口傳身授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優化舞蹈課程結構,加強理論課程建設
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專業結構脫離社會需求的問題。從表面上看似乎是擴招帶來了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實際上畢業生就業難說明我國高等教育專業結構不符合市場經濟的需要。因此,對于高校舞蹈教育來說,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將是一項戰略性的任務。課程的設置是為教學服務的,在舞蹈教育中要開拓專業領域,同時加強理論課程的比重,以便更好地培養具有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
(一)廣泛開拓專業領域
綜合類大學作為舞蹈教育的一塊陣地擁有得天獨厚的多元化求知環境,這使得舞蹈專業學生能夠在這個大環境中吸收廣闊的、豐富的知識。如何利用好這種氛圍和知識環境,則是當前高校舞蹈教學的一個首要任務。
高校舞蹈專業,擁有一個與舞蹈教育聯系緊密的多重文化氛圍。我們可以充分運用這樣的內部環境,在專業課之外,可以開設美學、文學、哲學、音樂、表演藝術等課程,從而使學生的藝術修養更加全面,專業知識得以從舞蹈領域向其他藝術領域橫向發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被廣泛應用,各門專業都離不開高科技與信息產業的支持,舞蹈專業也如此。在課堂中,可以加入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提倡基于互聯網和校園網的多媒體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創造性、主動性的學習環境。例如:多媒體教學課件、錄像機、影碟機、投影儀、幻燈機等設備的使用,使學生學習的途徑更加廣闊和多樣化。俗話說“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好的音樂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可以使學生進入積極的創作欲望中去。開設電腦音樂制作課程,學習音樂創作知識,學生在舞蹈音樂方面可以擁有更加獨立自主的創作空間。
(二)加強理論課程比重
進入高等教育階段,怎樣使學生進入到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之中,就是如何引導他們走出傳統舞蹈學習模式,以適應社會需求和學科的發展建設。如何了解自己在專業方面的優勢與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開發學生的潛能,舞蹈教學的改革則是成敗的關鍵。多年來,傳統的教學模式依然占據著舞蹈課堂的主體地位,各種各樣的課堂教學改革實際效果不理想。具體到課程設置上,目前所遇到的問題有以下幾點:第一,教師觀念陳舊。舞蹈教育注重技術訓練、風格訓練,缺乏理論和語言技能培訓。第二,授課方式單一。在教學的方式上,以灌輸式為主,啟發式少,學生舞臺實踐機會、參與基層排練等有限,不能夠充分調動其積極性。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積極尋找對策:一是轉變思想觀念,以“人”為本,教學模式的改變不應僅僅是某些教學活動和教學手段的轉變,應避免簡單重復的傳統教學,更多地融入學生參與意識與創造意識,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的應用能力和對問題主動探索精神。二是教學觀念的轉變,要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提高其綜合能力。l_4具體到理論課程,除專業課之外還應加強舞蹈理論課程的設置,注重學生知識結構的完整性。例如:開設《中國舞蹈發展史》、《舞蹈基礎理論》、《舞蹈編導常識》等課程,向學生講授舞蹈藝術概念、定義、種類、題材、美學特征等有關舞蹈藝術認識論方面的內容,講解舞蹈作品如何根據音樂進行的構思、創作;舞蹈動作的提煉、發展、變化;舞劇、舞段的形成等。舞蹈編導課程在學生走向社會后將發揮巨大作用,在活躍基層文化,普及舞蹈教育方面等都需要學生具備編導方面的能力。以上這些課程在提高學生素質、完善知識結構、塑造藝術人格以及創造性的思維方面將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專業課重要的補充,二者缺一不可。
總之,高校舞蹈教育課程建設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有待于從事舞蹈教育的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積極地探索。高校舞蹈教育任重而道遠。
- 上一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匯報
- 下一篇:工商系統上半年工作匯報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