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藝術市場狀況評析

時間:2022-04-15 03:30:00

導語:當今藝術市場狀況評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今藝術市場狀況評析

藝術市場一般指藝術品買賣的場所和領域,藝術品進入市場是隨著商品經濟的歷史進程而發生的,商品經濟是一個歷史范疇,當它在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而產生時,它所帶來的社會變化是非常深刻的。這時,藝術品開始不可避免的進入市場。

藝術的生命是通過流通實現的,“秘不示人”的藝術品是僵死的東西,缺乏真正的活力,因而生命也不能長久。流通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文化式流通,也就是交流。非贏利目的的藝術展覽、藝術陳列和藝術沙龍等就屬于這一種。另一種是商業式流通,即通過買賣造成藝術品占有權的轉移,從而達到藝術品傳播的目的。具體來說,藝術市場的本質特征就是交換、調節和競爭。

現代社會藝術市場在展現與推動藝術發展方面具有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在市場經濟起作用的社會里,藝術市場是使藝術品文化價值、精神價值得以實現的一種重要普遍的方式。通過經濟方式的交換,藝術品的審美功能、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娛樂功能可以現實的發揮出來。藝術市場使藝術受眾的范圍擴大,它使更多的人可能得到藝術品,獲取享受藝術、欣賞藝術的機會,打破了藝術為少數人服務的局面,占有藝術不再是少數人的權利。藝術市場使藝術變得更加豐富,更有活力,市場杠桿的作用,促進藝術品種類、風格的多樣化,以適應市場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藝術市場從經濟、商業的角度檢驗、確證藝術家的能力和水平,從而推動藝術家的創作。另外,藝術市場使藝術家增加了向社會亮相的機會,對于藝術展覽、學術性展覽等非商業化方式具有一種補償機制。

藝術市場一方面擴大了社會各界與藝術的聯系,使人們對藝術發生了更深的興趣,另一方面,它又拉開了藝術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聯系,引起了藝術創造的客觀化。也就是說藝術市場天然的具有兩重性,它的正面效應是藝術受眾范圍的擴大,依據金錢的條件,新的渴慕者就可以經常的擁有藝術品,把藝術從神圣的殿堂拉向了世俗人間。它的負面效應是它制約了藝術創作和藝術消費,并且常常是不正確、不公平的對待藝術品審美價值。藝術市場的買賣很多時候把藝術品當成了只具有交換價值的東西,藝術品的本質屬性、根本屬性,即藝術作品滿足人們特殊精神需要的那種屬性,在市場交換中不一定處在它應有的決定性地位上,而是取決于特定藝術家、藝術風格或種類在藝術市場上的經濟價值。

總的來說藝術市場在中國還不成熟,嚴格意義上的藝術市場還沒有真正形成,市場運作的各個環節還沒有做到相互配套、協調動作。此外,不僅不少藝術消費者的市場知識和市場觀念尚不明確、健全,而且許多藝術品生產者對藝術品商業價值,經濟內涵的認識和態度也還不明朗、不夠正確,尤其是藝術品經營者們,出版商、畫廊經理、藝術經紀人等他們整體素質和作為這一行業從業人員應有的總體水平和素質都還不如人意。藝術市場存在一些無序狀態,藝術品和原創作品不分,隨意定價,假貨泛濫,人為哄抬等。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作為一個新生事物,與國外相比還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發展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我們既要遵照國際藝術市場的基本規則,又要從中國現實以及當代藝術品的現狀出發,否則難以真正健全和發展中國的藝術市場。

首先,應從宏觀上規范藝術市場,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切實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加強鑒賞力度,確立具有鑒定權的機構,改變藝術市場混亂的局面。藝術家也要加強自身的責任感,對消費者負責,主動凈化藝術市場。鑒賞工作人員不僅要有過硬的鑒賞藝術,還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使藝術市場步入有序化、規范化的軌道。

其次,建立適合中國發展的藝術經紀人制度。近年來藝術市場持續火熱,但是,專業化、規范化的藝術經紀人卻十分稀缺,致使很多優秀人才和作品無人問津。這種藝術市場不健全、不平衡的發展狀態,就產生了對藝術經紀人的巨大市場需求。隨著社會經紀和社會法制建設的發展,藝術管理和經紀必然走向專業化。

再次,注重全民的藝術素質的培養,在高校里開展藝術鑒賞課程,逐漸培養全民的藝術修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