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柳永對宋詞的革新

時間:2022-05-16 03:37:00

導語:詮釋柳永對宋詞的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詮釋柳永對宋詞的革新

摘要:柳永是我國北宋詞壇上一位杰出的詞作家,他第一個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對宋初詞壇的發展和后來詞人的創作影響巨大。他大力創作慢詞,一改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他對詞調的創用,章法的鋪敘,意象的組合,景物的描寫,題材的開拓等方面都有創造性的建樹,對宋詞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柳詞比較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市民階層的生活、思想和愿望。他的詞“俚不傷雅,雅而能俗”,收到了“雅俗共賞”之效,在當時就獲得“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社會效果,陳師道《后山詩話》評其詞“天下詠之”。

關鍵詞:柳永;宋詞革新;慢詞與詞調;審美情趣

柳永是開一代詞風的宋詞名家,他是北宋詞壇上第一個卓有建樹的詞人。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詞到了柳永那個時代,已經走向了一條艱難的窘迫小路。詞壇上小令占據著主導地位,題材僵硬,思想感情有待于深化,表現手法也有待于創新,形式、題制、語言等等都有待于豐富和完善。而就是柳永,通過對慢詞的探索創造,突破了此類種種詬病,為宋詞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宋詞得到了高度的發展。柳永對宋詞的革新是多方面的,其影響也是巨大的。

1、慢詞的發展和詞調的豐富

如果說蘇軾通過“以詩為詞”的途徑,建立了豪邁詞風,從而使作為“艷科”的詞提高了文學地位,并與傳統文學并駕齊驅。那么,柳永則通過“以賦為詞”的方式,使慢詞得了到長足的發展。整個唐五代時期,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慢詞總共不過十多首。柳永生活的那個年代,慢詞只在市井藝人口中傳唱,柳永勇于摒棄傳統的偏見,大量創作慢詞、填寫慢詞。有數據統計,柳永一人就創作了慢詞87調125首。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起頭并進。

慢詞擴大了篇幅體制,也相應地擴充了詞的內容含量,增強了詞的表現能力。玩賞冶游、都市風光、歌姬情感、詠史懷古、羈旅行役,在柳永處皆可入詞。將自身真實的情感,真實的人生融入詞中,詞的題材著實得到了大大的拓展。

兩宋詞壇上,柳永是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他現存213首詞,用了133種詞調。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中,有一百多調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可以說,宋詞流經柳永之手,體制基本完備了。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日益豐富。形式體制的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后繼者在內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柳永對慢詞的探索創造,后來的蘇軾、辛棄疾等人或許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沖右突,而難以創造出像《水調歌頭》、《念奴嬌·赤壁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那樣輝煌的慢詞篇章。

2、改變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

宋代有冶游的社會風氣,許多知識分子都好尚聲色之樂,而且還留下了許多有關這方面的文章。但大多數作者都是一種士大夫型的心態,追求單薄清高的虛無境界,給人一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這與普通市民的世俗心態是不能接軌的,是一種貴族化的文學,隨著時代的發展,則愈顯老態龍鐘。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為都市中的浪子,經?;燠E于歌樓妓館,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歌妓和市民大眾的生活、心態相當了解,他又經常應歌妓的約請作詞,供歌妓在茶坊酒館、勾欄瓦肆里為市民大眾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詞的創作路數,而迎合、滿足市民大眾的審美需求,用他們容易理解的語言、易于接受的表現方式,著力表現他們所熟悉的人物、所關注的情事。

北宋陳師道說柳詞“骫骳從俗,天下詠之”(《后山詩話》),王灼也認為柳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碧雞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詞面向市民大眾的特點。

2.1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潑辣的愛情意識。

在柳永之前以及同時代的同類題材詞作中,愛情缺失的深閨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來順受,內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詞作中的世俗女子,則是大膽而主動地追求愛情,無所顧忌地坦陳心中對平等自由的愛情的渴望。如他的《定風波》: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云享單。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該詞寫女主人公因愛人外出未歸而憂愁苦悶,坦率真誠。這種潑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寫法,正符合市民大眾的審美情趣。

2.2表現了被遺棄的或失戀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

在詞史上,柳永也許是第一次將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內心世界,為她們訴說心中的苦悶憂怨。如《慢卷綢》:

閑窗燭暗,孤幃夜永,欹枕難成寐。細屈指尋思,舊事前歡,都來未盡,平生深意。到得如今,萬般追悔??罩惶磴俱病镁傲汲?,皺著眉兒,成甚滋味。

紅茵翠被。當時事、一一堪垂淚。怎生得依前,似恁偎香倚暖,抱著日高猶睡。算得伊家,也應隨分,煩惱心兒里。又爭似從前,淡淡相看,免恁牽系。

寫女主人公與情人分離后的追悔和對歡樂往事的追憶,生動傳神。這類表現普通女性心聲的詞作,配合著哀婉動人的新聲曲調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眾情感的共鳴。

2.3表現了下層妓女的不幸和她們從良的愿望。

柳永長期流連坊曲,與歌妓交往頻繁。他雖然有時也不免狎戲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以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態度對待他們,認為她們“心性溫柔,品流詳雅,不稱在風塵”(《少年游》),贊美她們“自小能歌舞”、“唱出新聲群艷伏”(《木蘭花》)的高超技藝;關心同情她們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贏得是凄涼。追前事、暗傷心?!保ā渡倌暧巍罚┮渤3L嫠齻儽戆转毩⒆宰鸬娜烁窈兔撾x娼妓的愿望:“萬里丹霄,何妨攜手同歸去。永棄卻、煙花伴侶。免教人見妾,朝云暮雨?!保ā睹韵梢罚┝肋@類詞作,與晚唐五代以來的同類詞相比,不僅有內容風格的不同,更體現出一種人格觀念的變化。摘去有色眼鏡來對待歌妓,不得不說是一種突破。曾大興說:“把歌妓當人看,這就是最大的善。”在封建統治階級的價值觀念中,歌妓只是一種玩物,好聽的會說“尤物”,但終究是不會被當作人來看的。而柳永置她們于平等的地位,并與之產生過強烈真摯的愛情。它排開了政治經濟關系的考慮,排開了“門當戶對”的陳舊觀念,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意義。

2.4展現了北宋繁華富裕的都市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市井風情。

柳永長期生活在都市里,對都市生活有著豐富的體驗,“列華燈、千門萬戶。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十里然絳樹。鰲山聳、喧天簫鼓”(《迎新春》)的汴京使他流連忘返;“萬井千閭富庶,雄壓十三州。觸處青蛾畫舸,紅粉朱樓”(《瑞鷓鴣》)的蘇州,也使他贊嘆不已。他用彩筆一一描繪過當時的汴京、洛陽、益州、揚州、會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華景象和市民的游樂情景。

對于貴族詞壇所缺失的,柳永首先在詞里發揚了平民風格和平民意識,擴大了詞的社會基礎。他深切關注著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命運,在他筆下,歌妓們有思想、有情感、有個性、有矛盾、有痛苦,更有熱切的理想和追求。將歌妓視為普通人,對之人性人格大肆挖掘,這不能不說柳永具有深刻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平民意識。

3、語言表達方式的大膽革新

柳永不像晚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詞那樣只是從書面的語匯中提煉高雅綺麗的語言,而是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日??谡Z和俚語。如“怎”、“爭”、“伊家”、“阿誰”、“看承”、“消得”等等通俗又富表現力的詞,從而顯得生動、活潑、親切。既使詞的語言大為豐富,又讓讀者親近,易于理解和接受,貼近市民大眾口味。

為適應詞的體式和內容的變化,柳永還創造性地運用了鋪敘和白描的表現手法。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適于用傳統的比興手法,通過象征性的意象群來烘托、傳達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緒。而慢詞則可以盡情地鋪敘衍展,故柳永將“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賦法移植于詞,或直接層層刻畫抒情主人公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或鋪陳描繪情事發生、發展的場面和過程,以展現不同時空場景中人物情感心態的變化。如《雨霖鈴》中,作者用鋪敘衍情法,將整個送別的場景、過程、別前、別時、別后的環境氛圍以及人物的動作、情態、心緒都進行了細致的描繪和具體的刻畫。

柳永還巧妙地利用時空轉換來敘事、布景、言情,而創造出獨特的回環往復式的多重時間結構,如《駐馬聽》、《浪淘沙》(夢覺)和《慢卷綢》(閑窗燭暗)等。后來周邦彥和吳文英都借鑒了這種結構方式而加以發展變化。與鋪敘相結合,柳永還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寫景狀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敘事,不需烘托渲染,而是直抒胸臆。如《憶帝京》“薄衾小枕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ぁぁとf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辈患尤魏卧屣棧瑓s生動地刻畫出主人公曲折的心理過程。

4、羈旅行役之感與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創造和發展了詞調、詞法,把詞的審美趣味方面帶向了通俗化的方向發展,他還把詞的題材朝著自我化的方向進行了拓展。晚唐五代詞,除韋莊、李煜后期詞作以外,大多是表現離愁別恨、男歡女愛等類型化情感,柳永詞則注意表現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

柳永在仕途上屢受挫折,為了生計,他不得不四處宦游干謁。由于“未名未祿”,必須去“奔名競利”,于是“游宦成羈旅”,“諳盡宦游滋味”(《安公子》)。而長期在外宦游,又“因此傷行役。思念多媚多嬌,咫尺千山隔。都為深情密愛,不忍輕離拆”(《六么令》)。不僅如此,為了追逐利名,不得不遠離親人:“走舟車向此,人人奔名競利。念蕩子、終日驅驅,爭覺鄉關轉迢遞。”(《定風波》)《樂章集》中六十多首羈旅行役詞,比較全面地展示了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悶、辛酸、失意等復雜心態。蘇軾就是沿著這種抒情自我化的方向而進一步開拓深化的。

5、結語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宋詞的轉變和發展以及對后來詞人的影響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又說沈唐、李甲、孔夷、晁端禮、萬俟詠等六人“皆有佳句”,“源流從柳氏來”(《碧雞漫志》卷二)。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于柳永。

柳永本來也是積極進取的仕子,但由于種種原因而最終厭惡功名,成為耽于世俗之樂的浪子,將自己融入市井之中。長期與市民交往,使他深刻地認同市民的價值觀念和興趣愛好,從而走出了一條與歌妓樂工合作的創作道路。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知識分子與市民群眾之間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隔閡,溝通了作家文學和市民文學之間的聯系,提高了市民文學的格調,也拓寬了作家文學的視野,從而豐富了整個文學的審美風貌。

參考文獻:

[1]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曾大興.柳永和他的詞[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年.

[3]王定璋.宋詞尋故[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

[4]趙長征.柳永[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年.

[5]謝桃坊.柳永詞選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6]謝桃坊.柳永詞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7]劉占召.張海鳳.柳永詞賞讀[M].北京:線狀書局2007年.

[8]薛瑞生.柳永詞選——古典詩詞名家[M].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9]王曉霞.論柳永的詠物詞[J].文學教育2008年第12期.

[10]陳曉清.繁紅嫩翠艷陽景——論柳永詠春詞[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