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藝術欣賞的綜合探究

時間:2022-11-08 11:29:00

導語:談藝術欣賞的綜合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藝術欣賞的綜合探究

“不通一藝莫談藝”。從事美學,及藝術理論研究必須有具體深厚的藝術修養,否則在談論藝術時難免隔靴搔癢。從另一個角度,藝術家是通藝的,但未必非要談藝;而美學家、藝術理論家則必須談藝。尤其是藝術教育工作者,既要通藝,更要能談藝?!罢勊嚒闭労稳菀?!藝術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藝術欣賞是具有個性化、朦朧性的。但藝術理論、藝術賞析卻必須去“談”這些“不可談”者,必須概括一定的藝術規律和特性,說明作品的情感意蘊與表現形式,突出所談內容的明確性,讓學生更清楚地明白、理解,盡快提高、掌握藝術鑒賞能力。

鑒賞能力是一種經過培訓而得到的欣賞藝術作品和自然景物的能力,是對一種復雜的視覺或聽覺構圖以及它們的深奧的意義的整體把握能力,不同與藝術創作和表演技能,這是一種審美鑒賞的技能和能力,是一種認識性的能力,是一種通過訓練而得到的操作性能力,它與不經意的習慣不同,技能是一種通過培訓而獲得的智能,最終目的卻是要幫助學生獲得一種默契的知識和無法說清的訣竅,在各門類藝術的欣賞中,作為一種認知性的能力的培養,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不同藝術樣式在藝術表現方面的基礎知識和規律,進而運用這些知識和規律去欣賞具體的藝術作品。

藝術欣賞:主要是從繪畫、雕塑、書法、舞蹈、音樂、戲劇、影視等藝術樣式的藝術特性、基本表現手段和名作賞析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系統性、藝術性講解。藝術的綜合主要是從藝術特性、表現手段和名作賞析三個方面進行講解。不同藝術樣式的藝術特性和表現手段。抓住重點、核心,切入關鍵知識,避免面面俱到的介紹,把具體藝術體裁、歷史形態、流派以及象征、變形、夸張等手法放在個部分講解。

一、在藝術特性上,側重不同藝術樣式在情感意蘊表現、藝術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基本規律,從時間與空間、立體與平面、動態與靜態、造型與非造型、具象與抽象、視覺與聽覺、實用與審美、單一與綜合諸方面進行論述??煞譃椋?、造型的視覺靜態藝術(繪畫、雕塑、書法)2、非造型的聽覺動態藝術(音樂)3、造型與非造型、靜態與動態結合的視覺視聽綜合藝術(舞蹈、戲劇、影視)。

二、在表現手段上,著重講解不同藝術樣式的形式因

其構成的藝術表現性,說明多種藝術手段及其塑造形象、表現情感的功能特性。既強調不同形式因素的基本形式美的要求,又說明不同形式因素與特定情感意味的審美對應關系。注重培養學生對不同色彩、線條、形體、旋律、節奏、音色等的形式感。注意有層次性、條理性地講清楚某種藝術手段的多種表現功能。

三、在名作賞析上,側重藝術性的欣賞,避免過多的講

述生平事跡,歷史背景,藝術主題的說明和故事情節等的描述要簡明扼要。著重講解賞析不同藝術樣式的作品如何運用獨特的藝術手段來塑造藝術形象、表現審美情感。欣賞時按手段形式、表現特色進行有層次的講解,主要目的是通過作品的賞析進一步掌握特定藝術的表現規律。在作品中將藝術的普遍手法(象征、夸張、變形、抽象等)考慮進去,并注意選擇不同時代、流派、風格、體裁的名作進行賞析,強調藝術作品的審美理想的聯系。

藝術是人類審美情感的符號表現形式,在藝術理論礎上的藝術欣賞主要可以沖兩個方面把握:

(一)、情感意蘊的領悟

藝術的情感意蘊是豐富微妙的,既有具體性的情感態度,又有抽象的情感意味。具體性的情感態度是對具體社會、時代、情景、事件、人物的愛與憎、贊揚與批判的道德性、倫理性的情感評價。它主要體現在具象征性、敘事性的繪畫、雕塑、戲劇、電影等當中。抽象的情感意味主要是情感力度和概括性的審美情調。它主要體現在音樂、舞蹈、書法、抽象繪畫、抽象雕塑等藝術樣式中。前者相對明確清晰,后者模糊朦朧。

在藝術表現中,蘇珊.朗格說:“一件藝術品就是一件表現性的形式,就是創造出來的形式是供我們的感官知覺或供我們想象的,而它所表現的東西就是人類的情感?!币皇蔷唧w明確的情感(喜、怒、哀、樂、愛怨、希望、嫉妒等),既具體情感。一是抽象、模糊、無名的情感。既抽象情感。

當我們面對幾何裝飾、建筑、音樂作品時,并不感到有象人一樣的嘆息,呻吟等具體情感,但當把這些看成好象是一些符號,通過它交流心理狀態,再同旋律、節奏等結合在一起,這便是抽象的移情。從不同表現情感內容的角度,可以將藝術分為具體情感藝術和抽象情感藝術。前者包括具象繪畫、具象雕塑、書法、音樂、表現性舞蹈等。可以通過具體事物、場景的描繪,表現明確的具體審美情感。后者則以色彩、線條、形狀、等傳達寬泛、朦朧的抽象審美情感。直接表達情感力度,正是音樂、書法等抽象情感的特長。文學在表達情感是只能是說明和描繪,而音樂卻能同時表達感情的內容,又能表達感情的強度。

(二)、藝術形式的體味

1.對藝術形象的把握

藝術是審美情感的形象性表現。從題材看,有與主題直接聯系的題材,如浪漫主義美術中的海難、戰爭題材,現實主義中的農村、勞動者題材。有與主題無直接關系的題材,如印象主義繪畫中的草垛、教堂、舞女、立體主義美術中的房屋、樹木、人體等。

從對形象的理解看,有具體形象,如具體的人物、風景山水、花鳥、靜物等。有變形形象——“不象”之象,如塞尚、馬蒂斯、畢加索等人的繪畫、中國寫意畫等。有抽象形象——“無象”只象,由純粹的點、線、面構成,如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馬列維奇的抽象繪畫等。在非造型性藝術(音樂)的聽覺想象形象中,有自然生態的模擬形象,視覺形態的聯想形象和心理情態的抽象形象等。

不同藝術樣式在藝術形象塑造方面有自己的特性和規律。在造型藝術中,繪畫的形象更具體豐富,雕塑單純簡單,書法是塑造字形的抽象形象。音樂的聽覺形象是聯想性、抽象性的。舞蹈以人體自身構成藝術形象,情感表達直接性、強烈性。戲劇在集中的矛盾沖突中使人物形象鮮明突出,影視是自由調度的鏡頭來表現各種形象更直接細微。

藝術家為了表現個性化、時代性的情感,而選擇恰當的題材,來塑造最具表現力的形象。新古典主義美術崇尚永恒理想的古典美,以古希臘古羅馬神話傳說和端莊靜穆的人物形象為主要題材;而浪漫主義展現放縱的激情,表現海灘、戰爭、廝殺場面。

在藝術作品中,許多形象塑造是理想化、夸張化、變形化、抽象化。比如梁楷的《潑墨仙人》以夸張變形的造型、奔放的筆勢和酣暢淋漓的潑墨刻畫一個充滿醉意的仙人形象。米開朗基羅的《大衛》中的大衛形象雕塑成一個體格雄健、體現著理想化的男性美的裸體青年巨人。只是用了夸張手法,其大衛只是個牧羊少年。另外,同是女性人體,提香的豐肥亮麗,布歇的嬌艷透明,魯本斯的渾圓健碩,還有安格爾的《大宮女》通過對宮女肌體的變形描繪,表現出舒展流暢、婉轉起伏的形式美意味。還有浪漫主義形象塑造更是強調理想化的夸張、變形、虛構,如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等?!秶跖c王后》是亨利.摩爾的代表作,富有現代意味的,以夸張、變形的造型塑造坐在大自然中的兩個人,軀體拉長,結構簡練,眼睛被鏤空成一個洞,稱“摩爾洞”,遠看自然而神秘的童話般的靈性感。

2.在表現手段的感受上

不同的藝術樣式有其獨特的形式因素、表現手段:如繪畫的線條、色彩、構圖、明暗、筆觸、肌理;雕塑的形體、質感、起伏、明暗、材質、環境;書法的筆畫、結字、章法、墨色;音樂的旋律、節奏、節拍、力度、速度、和聲、音色、調式、調性、曲式;舞蹈姿勢、動作、表情、構圖、節奏;戲劇的動作、臺詞、結構、音響、造型因素;影視的畫面構圖、鏡頭、蒙太奇、光影、色彩、聲音等。

從繪畫、雕塑構圖來看,可分:三角形、S形、之字形、V形、方形等。例如《擲鐵餅者》S形,具有旋轉起伏的旋律感?!蹲杂梢龑嗣瘛啡切?,具有穩固堅實之感。舞蹈》卡爾波的作品,將女青年環形的手臂連接與男青年V形手臂伸展結合,既有環繞的律動,又有升騰展放的姿態。水平線構圖開闊、平穩;垂直線構圖肅穆莊重又有升騰之感;曲線、弧線構圖波動舒緩;斜線構圖動蕩沖擊.崇尚和諧靜穆的古典主義的繪畫大多是水平、垂直線和金字塔形的構圖。在突出運動感的巴洛克繪畫中,是大斜線、對角線為主的構成線,且給人以有沖出畫面的勢態。優美秀麗的洛可可美術看重舒緩暢達的曲線弧線。張揚激情的浪漫主義繪畫則是對立沖突的斜三角、交錯的縱橫線為主。

在音樂形式中,音調的連續上行的旋律,給人以激昂、樂觀、沖擊力;連續下行則是悲觀、憂傷、肅穆。比如進行曲多是上行的,例如:老約翰施特勞斯的〈〈拉德茨基進行曲〉〉,聶耳的《畢業歌》以級進的上行旋律表現熱血沸騰的豪邁激情。二拍、三拍、四拍不同的節拍體現或明快或柔和或寬廣穩健的情調。就象大調的明快、歡樂氣氛,小調的暗淡委婉深沉情緒。復調手段可同時描繪不同的音樂形象,能多層次、多角度地揭示同一形象的不同側面和多樣情感。冼星海的《怒吼吧,黃河》以其層層迭起的復調來描繪波濤洶涌的黃河景象,表現出激奮的氣氛。在音色上,我國的竹笛清脆,二胡溫和(例<<二泉映月>>),蕭的淳厚而雅,琵琶明亮清新(例<<高山流水>>);西洋樂器中,雙簧管純凈,單簧管的開闊,長笛的流暢清潤,大管的渾厚沉郁,小號嘹亮高昂,長號圓潤輝煌,大號高貴雄偉。例如:小提琴協奏曲《梁?!分杏锰鹈赖男√崆僖羯蛯嵉拇筇崆僖羯珌矸謩e表現祝英臺和梁山伯的形象。比才的〈〈卡門序曲〉〉中各種的樂器,不同的演奏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它同不同的繪畫材料一樣,表現的手法不同則效果不同。虛實輕重緩急各不想同。

在舞蹈動作中,雙手雙臂的交叉是封閉的手勢,舉手叉腰擺動等是具有自信、喜悅、興奮情感的意味。在舞蹈構圖中,斜線呈有力的推進之勢,具有開放性奔騰性的感情,徑直向前的豎線,具有強力的動勢,有急迫感和壓力感,例如:05年春節晚會的舞蹈《千手觀音》中構圖時有直線時有斜線,時緩時急,充分表達作品思想感情及內涵。舞劇《紅色娘子軍》中有一場景是娘子軍戰士和群眾一起排成的隊伍,向觀眾徑直走來,造成一種排山倒海的磅礴氣勢。

在綜合藝術的戲劇和影視,具有更豐富多彩藝術表現力。戲劇以演員的動作,形體、言語、動作等為手段,有充分利用道具、布景、燈光、色彩、音樂、音響等進行多角度的藝術刻畫。例如:〈〈中國式離婚〉〉連續劇,在陳道明和蔣雯麗的表演下,使作品充分反映了中國當代婚姻現狀,既三種婚姻狀況(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通過三個不同家庭的婚姻,來反映現實。在娛樂的同時也很深刻地給現代婚姻狀況一個警示。張藝謀的〈〈十面埋伏〉〉中的色彩用的非常好(綠黃白藍)等,加之章子怡的舞蹈表演,再通過開闊的場景和技術攝影,使劇本很有藝術欣賞價值。

色彩在繪畫、雕塑、建筑、音樂、戲劇、影視中都存在。同樣的形式因素在不同藝術家手中有不同的藝術處理,具有了不同的情感表現意義。古典主義繪畫、安格爾繪畫的白色體現是樸素、淡雅、圣潔;蒙克的白色則彌漫著恐怖、悲哀、死亡。

形式因素的表現性具有鮮明的時代審美風貌。從色彩上看,古希臘單純靜穆的素色無色;中世紀張揚神性光輝的色彩斑斕;文藝復興色彩寫實和諧;巴洛克的運動感的色相明度對比;洛可可的在銀白之上的透明鮮麗;新古典主義以素描為主的中間色、調和色;浪漫主義的激情強烈與紛雜;現實主義以描繪勞動人民為主的沉實凝重;印象主義的瞬間的光色明亮跳躍;野獸派表現的裝飾情趣的純粹鮮明;表現主義充滿悲情的濃郁狂亂等等,不同時代,不同藝術流派的繪畫有多樣化的追求。堅持教育創新,堅持創新教育,堅持藝術創新,愿教育充滿希望,愿藝術充滿生機,愿國家充滿希望,未來充滿希望!

在日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是我們廣大教師所努力探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目前可以用“問題解決法”即是教師為學生裝創設多種多樣接近實際的情景,激發學生獨立提出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問題,啟發學生根據不同的條件,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思路,或是用多種對立的思路去解決同一問題,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創造思維能力。例如,在高中藝術欣賞課中,欣賞《蒙娜麗莎》達•芬奇作品和齊白石的《蝦》,在教會學生如何欣賞基礎上,你又怎樣表現它?怎樣表現作品內涵,方式方法靈活多變,主要能反映積極向上,生機活力和對未來充滿希望。學生表達方式不一:有畫出來的、剪貼的、寫詩的、寫心得體會的、還有直接說出來的,或是表演形式表達出來的,充分利用自己特長來發揮。另外,還可以用“評論性思維的培養”方式,整個教學過程可以圍繞一個主題,大家提出看法,相互間進行不斷評論。

“學以致用”是教育的直接目的。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機會,讓學生參與更多社會實踐,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學生在校學到的東西,必需與實踐結合,才能變得活起來,才有生機,只有經過實踐,知識才能變得更豐滿,更深刻。也就是說:“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動手做更能學得好”在提高藝術鑒賞能力上,可以采用一個主題繪畫作品,一場特色演唱會,一套優美攝影作品,出版報,設計班徽班歌,和主題班會等,都可以是鍛煉學生設計、分析、思考、行為等方面能力最好的機會。那些貼近生活,重在實踐行動的作業,對培養學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是最有效果的。

酸甜苦辣都有營養,成功失敗都是收獲。尊重學生屬于自己的體驗,讓他們走進自己的世界,體驗生活,體驗社會,即使是失敗,也可能是他們終身受益無窮的財富。例如:藝術課上的制作,剪紙,貼畫,泥塑,對印畫,歌唱中的跑調現象等。讓學生大膽去設想,敢于創新,敢于動手動口,鼓勵參與,樹立信心的勇氣,確信那獨一無二的作品是自己的佳作,允許失敗,敢于面對挫折,勇敢地再去嘗試,這對學生戰勝困難的決心起到了鍛煉。

另外,興趣是學習首要,實踐是掌握知識的關鍵,交流是激發人的思維和創造的源泉。這三點不可分割。將快樂引人課堂,用心去交流,用愉快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生存,營造師生共同學習、探究問題的環境氛圍,建立對話式、交互式教學模式,切實為學生搭建合作實踐舞臺。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各種綜合性、社會性、實踐性的新型課程實驗,將大大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例如:把藝術課(音樂、美術、戲劇、文學等等)綜合上,讓藝術融為一體,使美術課中輸入音樂作品,讓音樂與繪畫結合起來,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手、腦、口、四肢等多種感官利用,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提高藝術效果,從中更好的發現美、創造美、表現美,因為藝術是不可分割的,是緊密聯系的。它比以往傳統的授課形式——單純的美術課或音樂課更有趣,學生感興趣,有生機活力,還可參照學生多數建議,自編教學內容和授課形式,采用些室外上課,游戲,并把流行音樂現代服飾引入課堂等。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形式靈活多樣,充分體現藝術的創造性,更好地把握機會,有利于提高培養學生“藝術感”的都可行。以至于歷史地理的綜合,雙語教程綜合等,都是我們教學所要改革實踐的課題。

總之,不同的藝術樣式的藝術特性,在不同的作品賞析中突出藝術性、審美性,著重賞析不同的藝術樣式的代表作品如何運用獨特的藝術手段來塑造藝術形象,表現審美情感,集中培養、提高學生的藝術感,注重在系統講解、相互比較中具體恰當地把握各藝術樣式的欣賞規律,抓住重點、核心進行簡明扼要的闡述,使學生扥到藝術方面的全面提高,更加有利與提高高中階段的學生的藝術素養及欣賞水平,建構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滿足學生自我表現,自我設計,自我完善的需求;同時對提高和完善國民素質起到促進作用。

讓學生在求知過程中感受美,在認知的過程中去鑒賞美,在實踐過程中去創造美??傊尭咧兴囆g教育在創新中求發展,在實踐中逐漸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