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典園林藝術意境體現

時間:2022-02-23 05:48:00

導語:我國古典園林藝術意境體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古典園林藝術意境體現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講究意境,在整個的園林建筑與環境中加入各種與意境有關的自然與人文要素,使園林的可游性、可賞性大大提高。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的獲得,需要依靠視覺、聽覺、嗅覺等感覺方式,同時文字也是中國園林“意境”表達的重要方式。

1通過視覺信息表達意境

古典園林講究一種體悟,這種體悟就是園林中的意境。園林中的“意境含蘊”雖然不能說是中國獨有的,但也只有中國將“意境”真正應用到園林設計之中。這種意境的感覺需要欣賞者具有深厚的文化涵養,并具有一定的人生閱歷。

中國園林藝術中的視覺感受主要是對園林造景要素的形態、色彩、明暗等的觀察,直觀地感受到造景要素及其光影的形態;這種形態就是“物境”。而這種直觀的感受最能引發人的聯想,欣賞者的這種聯想可以稱為“情景”;由于聯想與環境產生了情感的共鳴或者引發了精神的向往,這就是“意境”。

1.1視覺形態上的意境表達

在園林景觀的形態上,中國古典園林中園林要素的形態多變,講求自然。地形要依據自然審美的原則對原有地形進行整理與改造,山水皆為自然形態;植物的形態不作人工修飾,追求植物枝干的形態變化;建筑物盡量使用曲線的造型,并且本身的空間通透,使整個園林空間符合自然的審美意趣。

1.2色彩上的意境表達

在色彩上,中國古典園林在植物運用中以常綠樹作為自然背景,點綴各色花卉;其“為養性談書之所”,應以清凈為主,故常以白壁、粉墻、灰瓦為紙,古木、怪石為筆,一幅幅古樸雅致、自然瀟灑的水墨畫別見靈幽。中國古典園林在建筑色彩上,南方以粉墻黛瓦(圖1)為基本色調,以淺絳淡色為主,顯得恬靜自然、古色古香、優雅清新。從色彩學來說,彩色較黑、白更為真實,常常是過于真實,讓你停留在此時此地而已,而不能給人以更深刻、更抽象的形象。中國園林建筑的這種淺色、灰色調的特點能使人感到安靜與閑適,整體的顏色雅潔、淡彩,真正符合中國園林意境的美學境界。這種色彩處理能體現整個園林的輕巧外觀:以灰白的江南特色、秀茂的花木、玲瓏的山石、柔媚的流水進行配合、調和,能給人淡雅、幽靜的感覺;也只有這種介于真實與虛幻之間的色調,方能引發人的聯想,產生各種想象,并得到不一樣的精神體驗。意境便從建筑色調與自然環境的這種協調中自然而然地反應出來。

1.3園林明、暗關系上意境的表達

從明、暗的視覺關系上看,中國古典園林善于利用光線產生的明暗、光影對比的變化,配以空間的收放,產生一種虛、實對比的關系,營造出具有深遠意境的園林環境。以植物來營造光影環境,則植物本體為實體,植物之間的空隙和植物的投影形成虛空間,創造出引人深思的意境含蘊。如留園景點古木交柯(圖2),其花木隨著日照投映于白墻上,落影斑駁,形成優美的動景;這種意境是由唐詩“坐對當窗木,看移三面陰”而來的構思。

這種光影創作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中,以梅花配白墻的較多:月光之下,白墻之上的光影形成一組生動而多變的畫卷,引人深思。又如以山石來營造光影環境(圖3),由于假山上有山石與山洞,亮處被視覺明確地感覺到,而暗處形成深邃的洞穴空間;這種洞穴空間并不真實存在,但由于人的視覺規律,被欣賞者判斷為山洞而產生聯系,既擴大了園林景觀空間,又引發人們與山體洞穴的聯系,產生了意境的聯想。再如以建筑來營造光影環境,中國建筑的大屋頂造型會在地面形成投影;這種投影與屋頂形成鮮明的虛、實對比,而且隨著時間的不同、季節的不同,這種投影關系不斷地改變,更加增強了園林的意境。

2通過文字信息表達意境

視覺是欣賞景觀的最直接方式,而文字信息是對視覺欣賞的一種補充。文字信息對園林意境的表達并非通過文字本身,而是通過文字信息所表達出的語境。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與建造者往往是文人墨客,其服務對象也往往是這些文人。他們都擅長詩詞歌賦,對于文字信息中所表達出的語境都能很好的理解。因此,當這些欣賞者無法直接從視覺感官上獲得園林意境之時,文字信息就能很好的進行信息的補充,使其通過文字信息的語境體會到園林景觀所表達的意境。

文字信息為欣賞者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獲取園林意境的途徑,同時也為欣賞者指出了園林的設計、欣賞重點。不同的文字欣賞所表達出的園林意境是不盡相同的;同時,不同經歷的群體對同一園林景觀的意境體悟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從文字信息中獲得意境,能夠使欣賞者減小由個體差異而出現的審美差異。這種園林意境的表達方式非常適合中國古代文人的交流,可以從園林景觀的觀察與文字信息的想象中體會園林無限的意境與文化內涵。

2.1文字信息中的園林主題表達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可以將園林的主題與景點的精神意趣含蘊于文字信息中。一般通過園林裝飾中的匾額的文字進行信息的傳達,達到聞名心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頤和園(圖4)取“頤養沖和”之句,蘊含“頤養天年,天下太平”之意。耦園取兩人一起共同耕種之意,蘊含著夫妻雙雙歸田隱居的意境。拙政園的“拙政”二字蘊含了園主人失意不得志的情感。頤和園東門處的“涵虛”、“罨秀”匾額蘊含的意味是頤和園是一個山清水秀、恬靜清幽的山水宮苑。在主題的選擇上,私家園林多選擇蘊含贊揚哲人君子品德的文字信息,如“香遠益清”、“曲水荷香”、“濂溪樂處”等;而在皇家園林中則多選擇蘊含四海升平、稱頌帝王功德的文字信息,如“九洲清宴”、“廓然大公”、“萬方安和”等等。欣賞者通過對文字信息的理解,能體會出其中的意境,了解園主人的情操與追求。

2.2文字信息中的空間表達

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中,也可以將產生擴大空間的聯想含蘊于文字信息中,如頤和園的諧趣園里正殿——涵遠堂有一幅對聯“西嶺煙霞生袖底;東洲云海落樽前”(圖5)。其中蘊含著看西嶺煙霞與東洲大海的空間意境。又如杭州靈隱寺對聯“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將觀海日與江湖的意境含蘊其中。這樣一種將其他空間的環境與事物或附近的事物含蘊在園林的文字信息中,使欣賞者對自然體悟的過程中,自然引發聯想;而這正是中國園林藝術意境的體現。

2.3文字信息中的生活表達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還可以將發人深思,追憶往事的情緒與事件含蘊于文字信息中。如蘇州滄浪亭石柱(圖6)上刻了一副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使人想起蘇舜卿買地作亭的經過,想起歐陽修和蘇舜卿兩位詩人的友情和詩篇,想起歐、蘇兩人關于風月山水的自然美的審美經驗。歐、蘇兩人這些詩意洋溢的韻事佳話大大充實了滄浪亭的精神內容,增添了游興和意趣。揚州瘦西湖的對聯“秋水才添兩三尺;綠蔭相間四五家”勾畫出長堤煙柳的水村之境。天臺山萬年寺的對聯“露氣春林月華秋水;晴光淑景芳草遠山”襯托出一幅淡雅的山野畫面。昆明大觀樓對聯180字,上聯寫昆明美麗的風光,下聯寫觸景生情、發人深思的情感。這種深思與追憶都建立在對歷史、文化的了解,以及欣賞者的個人經歷之上。

對于就文字信息含蘊的意境,不同經歷的人群有著不同的體驗;同時,這種表達方式只存在于文人墨客之間的交流,需要在一定的語境之下去理解情景。這種歷史文化與園林藝術的結合,大大增強了園林藝術的游賞性;同時,由于文人自身經歷的不同,其對于園林藝術景觀環境不同的體悟能賦予園林空間以更多的文字提煉,在欣賞意境的同時增加園林意境含蘊。

3通過其他感官表達意境

園林是一種空間藝術,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感官對園林進行景觀欣賞,如聽覺、嗅覺、觸覺等。

3.1聽覺上的意境表達

在聽覺上,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善于利用大自然的風聲、雨聲,使空間感覺千變萬化,別具風味。如在拙政園留聽閣(圖7)可領略李商隱“留得殘荷聽雨聲”之情;松風亭度其原意為“萬壑松風”,西風驚綠,更覺空間的幽靜、山林的野致。出于這種聽覺的映像,園林欣賞過程中還會出現視覺對聽覺的通感:看到亭外芭蕉,就好似聽到雨打芭蕉;看到荷塘殘葉,就想到殘荷聽雨。這種通感無形之中拓展了園林欣賞的深度,增強了園林的意境。

3.2嗅覺上的意境表達

在嗅覺上,很多植物的香味使人感覺心曠神怡、神骨俱清,好似置于郊野自然之中。在拙政園遠香堂(圖8),每當夏日,荷風撲面,清香滿堂;同時,取周敦頤《愛蓮說》中“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來表達園主人與蓮具有同樣的品格和氣質,同時也含蓄地表達自己處在污穢、惡濁的社會環境中而不與之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古代文人的文學修養使其在園林中嗅到不同的花香時會聯想到不同的詩句,經由這些詩句而引發聯想,使園林環境與文化緊密結合,產生不同的意境。

4總結

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中最重要的特點,“意境”具有獨特的魅力與深刻的內涵。對于“意境”的挖掘是研究中國古典園林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清晰的剖析了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才能正真的認識中國古典園林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