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課教育理念樹立思索

時間:2022-05-21 11:30:00

導語:藝術課教育理念樹立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課教育理念樹立思索

綜合性藝術課程是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所誕生的新型課程。自實施以來,以其鮮明的人文精神、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改革創新的意識,給傳統的藝術教育者們帶來了劇烈的震蕩。新課程給教師帶來的不僅是教育思想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更重要的是,促使老師們在不斷的探索和追求中實現其自身的創造價值和人生價值,還出現了學生熱情高漲、生動活潑地學習的大好局面。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學習的機會增多了,學生對藝術課的興趣提高了,在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溝通上很成功。學生的參與性增強,課堂氣氛有了很大的改善。這些成績的取得,和綜合性藝術課程要求的新教育理念有很大的關系。綜合性藝術課程涉及的教育理念非常多。本文試探究其中兩方面:一是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換問題;二是教育理念的實踐問題。

一、教師角色的轉換問題

教師角色轉換的一個方面是重傳授向重發展的轉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教育理念。傳統教學中,注意知識的傳授,但忽視人的發展。教師是知識的唯一擁護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學生要在教師的監督、控制下學習中小學的課程,就是要求學科本位、知識本位走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學的重點,有了由重知識的傳授到重學生的發展的一個轉變。綜合性藝術課程有助于將整個教學變成一個既是學生掌握終身發展必備知識技能的過程,又是一個開發潛能、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過程。不像過去單一地接受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這將對整個中小學教育有積極的影響。另外一個方面是綜合性課程中的師生關系問題。在傳統的教師角色中,教師是先生,學生是后生;從先生的角度更注意的是教,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綜合性藝術課程所倡導的是由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知識要源源不斷,都是從量上去考慮的。知識絕不是一個儲存多少的問題,或是教給學生多少的問題,而是一個如何學習、如何處理這些知識的問題。所以在由教師向學生教學轉變的過程,由重教到轉向重學的轉變,也是教師角色轉變后帶來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在綜合性藝術課程里,教與學是一個雙邊活動,學生同樣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僅僅是學生的師長,同樣是學生的學友,而且也是學生的朋友。教師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來,共同探討的這種氣氛,大大縮短了師生的距離,讓學生感覺老師非常親切。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給藝術課程的學習帶來了欣欣向榮的景象。這種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們對藝術學習的興趣更加明朗。

二、教育理念的實踐問題

綜合性藝術課程強調了教與學的交往和互動,師生雙方互相溝通、啟發和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彼此之間的思考、經驗、知識包括情感都是一種交通的狀態。怎樣把這種進步的理念落實到實際教學中,是不是還需要一些學習、反思和不斷地積淀,這是很重要的。先有好的理念,我們只是在理念上承認它,但是不能變成教學行為,實際上學生們還是不能真正受益,不能改變我們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不斷的反思很重要。老師和老師之間互相學習、共同合作的當中,也可以獲得很多新的靈感。另外,如果老師放下架子,把某些課題跟學生一起討論,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主動地參與、自主地學習,學生能感受到尊重。當一個人受到尊重的時候,他的潛能就能夠發揮出來。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進行不斷地反思學習,教師在這個課題中也就更落實了一些新的教學理念。教師角色轉變之后,師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促進,就是我們講的教學相長。不一定是我們去給學生,學生同樣能給我們很多的教學資源。在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之間,怎樣把理念變成行為?一個好的理念,真正去掌握不是會說了就是掌握這個理念,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去加深對理念的了解,這就是在實踐中學習。

一個好的優秀教師,一定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來做指導,同時要在實踐中把理念變為自己的教育行為。在教育行為的實踐中又強化了理念的形成和樹立。在這樣一個實踐中學,在實踐中做,在實踐中悟,悟完了以后再在實踐中更高層次地去實踐。藝術教育課程的教育理念的實施,因為反復的實踐過程,也說明了一個通理,就是任何人的學習都是終身的,不是簡單的一節課、一個學期。特別是綜合課程,每個教師都迫切感到需要學習,因為藝術課程的老師都是受的單科教育,而且過去的單科又是受到單科的知識技能的教育,過于重視知識的技能。因此,加強自身的藝術文化修養,在實踐中和學習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對藝術課程的理念是尤為重要的。在實踐當中,有很多老師已經在有意無意地嘗試著做了很多種藝術形式融合的工作,這是教學實踐的要求,也是藝術教育發展的一個必然的趨勢。

綜合性藝術課程教育中,不論是教師角色的轉變,還是理論的形成來指導我們的教學行為,以至于提高自身的全面修養,其實都需要在實踐中和學習中來適應課程的需要。在課程面前我們藝術教師要有時刻迎接挑戰的信心;反過來也是為教師帶來一種機遇。在機遇面前,抓住機遇,不斷完善自己、加強自己的學習、加強實踐后的反思,這樣我們將成為學習型的教師、研究型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