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漏原因分析及治療論文

時間:2022-03-07 02:40:00

導語:膽漏原因分析及治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膽漏原因分析及治療論文

膽漏是膽道外科手術后較為嚴重而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膽漏致膽汁性腹膜炎的病死率可達26.8%。我院自1997年10月-2007年10月共收治各種原因膽漏31例,現就術后膽漏的原因及治療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共31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齡34~78歲,平均51歲。膽囊切除術18例,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11例,膽腸吻合2例。

1.2臨床表現術后腹腔引流管較長時間引流出膽汁24例,術后逐漸或突然出現腹膜炎表現3例,T管早期滑脫后出現腹膜炎表現1例,T管拔出后出現腹膜炎表現3例。

1.3治療非手術治療27例(87%),25例為膽道術后24h內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膽汁,其中2例出現右上腹局限性腹膜炎,給予保持腹腔引流管通暢,禁食,營養支持,應用有效抗生素等措施,引流量逐漸減少,術后7~18天引流停止。2例為術后3周以上拔T管后出現腹痛并伴右上腹局限性腹膜炎,隨即經原T管瘺口插入一帶有側孔的導尿管并接負壓引流,每日引出膽汁10~20ml,3~7天后引流停止。

再手術治療4例(13%)膽囊切除術后2例,T管早期滑脫1例,術后3周以上拔T管1例,均因膽漏導致急性腹膜炎。手術探查發現2例為膽囊管結扎不全,2例為T管瘺道形成不明顯,分別給以膽囊管雙重結扎,膽總管重置T管,并放置腹腔引流管,術后4~7天拔腹腔引流管,術后8周再次拔T管。

1.4結果非手術治療27例均痊愈出院,住院時間17~38天;再手術治療4例,1例并發腹部切口裂開,給予切口減張縫合,切口乙級愈合,4例病人均痊愈出院,住院時間21~40天。

2討論

膽漏是膽道外科手術后較為嚴重的并發癥,若診治不及時可危及生命。通過分析膽漏常見于以下幾種情況:(1)膽囊切除術:是引起膽漏最常見的原因,可來源于膽囊管,迷走膽管或肝管,膽總管損傷。膽漏發生主要與炎癥較重,解剖關系不清,解剖異常,操作失誤和手術時機不當等因素有關。(2)拔出T管后或T管早期滑脫:T管拔出后膽漏也較為常見,其原因主要有年老體弱,營養不良,合并糖尿病等使竇道不易形成[3],T管在腹內位置長短不當,拔管時用力方向不當等,T管早期滑脫主要與T管固定不牢及術后護理不當有關。(3)膽腸吻合術:主要與營養不良,縫合不嚴,張力過大及斷端缺血有關。

發生膽漏后應常規禁食,補充水電解質,加強營養支持,應用有效抗生素,并根據不同情況和病情發展決定手術或非手術治療,對單純膽囊切除術,膽腸吻合術及術后3周以上拔T管后發生膽漏者,如無明顯腹膜炎或腹膜炎較輕且局限,可行保守治療。對T管早期滑脫者,因T管周圍尚未形成明顯瘺道,多需再次手術。在非手術治療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手術治療的準備,對保守治療4~6h病情無好轉或加劇,腹膜炎范圍擴大,考慮膽漏量較大或疑有膽管損傷者,均應及時手術探查并做相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