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彩色多普勒超聲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13 08:56:00
導語:獨家原創:彩色多普勒超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討論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頸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通過對68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患者的多普勒超聲檢驗資料進行分析和探討。結果:頸動脈分叉部粥樣硬化斑塊25例占36.8%;頸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22例,占32.4%;頸外動脈11例,占16.3%;頸總動脈主干10例,占15.6%,45例內膜增厚,內膜—中膜厚度(IMT)。結論:多普勒超聲診斷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一種無創、有價值的實用方法,并且對指導臨床用藥和觀察療效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彩色多普勒超聲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目前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在我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齡化,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當前中老年人群的常見病、多發病,嚴重者引起腦卒中,危及生命,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成為迫切的社會問題。頸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是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檢出和定量評價頸動脈疾病,成為臨床對頸動脈粥樣硬化及相關疾病診斷的重要檢查方法之一。
1.資料和方法
1.1研究對象。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68例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24例,年齡55歲—86歲,平均年齡69歲左右,其中49例有高血壓病史(包括26例腦中風及23例高血脂患者),10例糖尿病,5例TIA,4例原因不明者。
1.2。儀器和方法
1.2.1儀器:采用美國GE公司產LOGIQ-500PRO型彩色超聲診斷儀,頻率6~9MHz,寬頻探頭。
1.2.2檢查方法: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頸部。頸后墊枕,頭后仰并偏向對側。自頸動脈近心端開始,逐漸至遠心端依次掃查頸總動脈(CCA)、頸內動脈(ICA)及頸外動脈(ECA)。
1.2.3測量參數:①CCA、ICA、ECA內徑,觀察有無狹窄,兩側是否對稱;②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即IMT。選擇頸動脈近膨大處及膨大處后壁測量;③粥樣斑塊位置、大小、內部回聲。以IMT≥1.2mm作為診斷斑塊的標準[1];④血流情況:觀察血流充盈情況及顏色,測量頸總及頸內動脈的峰值流速(cm/s)、阻力指數(RI)、搏動指數(PI)、狹窄處的最大流速并記錄頻譜形態變化。
2.結果
2.1粥樣硬化斑塊聲像圖表現
2.1.1二維圖像:頸動脈壁增厚,斑塊貼附于內膜上,形態多不規則,可以呈局限性或彌漫性分布,斑塊呈強回聲或等回聲者為軟斑,本組中37例;斑塊纖維化、鈣化,內部回聲增強,后方伴聲影者為硬斑,本組中31例,其中8例斑塊中央表現為不規則的低回聲區,考慮為斑塊內有出血所致。
2.1.2彩色血流顯像:49例輕度狹窄者無明顯湍流;16例中重度狹窄者表現為血流束明顯變細,且在狹窄處呈現色彩鑲嵌的血流信號;3例完全閉塞者無血流信號顯示。
2.1.3脈沖多普勒:頸動脈輕度狹窄的頻帶輕度增寬,峰值流速無明顯變化;中度以上狹窄者表現為頻譜充填,峰值與舒張末期流速增快,狹窄遠端的血流頻譜低平;閉塞段頸動脈內不能引出多普勒頻譜。
2.268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診斷結果
頸動脈分叉部粥樣硬化斑塊25例占36.8%;頸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22例,占32.4%;頸外動脈11例,占16.3%;頸總動脈主干10例,占15.6%,34例內膜增厚,內膜—中膜厚度(IMT)。
3.討論
腦血管疾病是造成人類死亡和致殘的重要原因,其中80%是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引起,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是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從病理分析得知:動脈粥樣硬化首先累及的是動脈內膜,繼而累及中膜,從而導致斑塊的形成。頸動脈因其位置表淺,超聲檢查時干擾少、圖像分辨率高,近年來廣泛應用于臨床。
頸動脈是腦供血的重要通路。頸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后,斑塊破裂、出血、血栓形成以及栓子脫落是導致腦梗死的重要原因。而臨床癥狀與粥樣硬化斑塊所致狹窄程度關系密切:狹窄輕度者可無癥狀;狹窄明顯者可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引起腦部血供障礙,起病突然,歷時短暫,出現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也可出現短暫性語言困難。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超聲形態學特點與臨床之間也有密切關系:一般而言低回聲斑塊為不穩定斑塊,脂質多、纖維帽薄、脆弱,易破裂出血,形成血栓,隨之脫落而引起腦梗死;硬斑為穩定斑塊,斑塊脂質少,纖維帽完整較厚,表面鈣化,不宜破裂,較少引發心腦血管意外。
分析結果表明:軟斑形成共有37例,占54.7%,軟斑的形成使局部管壁內膜增厚,損傷出現潰瘍面,潰瘍的形成使內膜下分泌膠原類物質及凝血因子更易與纖維蛋白原和血小板的黏附產生血栓,斑塊表面血栓脫落進入顱內造成腦血管意外;而硬斑表面纖維化、鈣化不易破裂,病情相對較輕。本組資料顯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好發部位為頸動脈分叉處,可能與其解剖及血流特點有關。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簡便、無創、安全、經濟的檢查方法,它可以對斑塊進行形態學評價,并可估計其穩定性,為有效的預防和治療老年血管性病變提供依據,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第4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
[2]王新房.彩色多普勒診斷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
[3]劉芳,楊浣宜,張紅葉等.超聲檢測高血壓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意義.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3;
[4]白建寧.腦梗塞患者的頸動脈超聲檢測分析.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2.
- 上一篇:全縣黨風廉政建設講話
- 下一篇:獨家原創:論超聲對宮外孕破裂出血的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