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病人心態護理對策論文
時間:2022-09-01 11:45:00
導語:癌癥病人心態護理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惡性腫瘤,男女老幼皆可發生,其發展迅速,死亡率高,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心健康,死去的人將給活著的人留下不可彌補的陰影。癌癥的發生、發展與神經系統功能不平衡和重大的精神刺激以及機體免疫狀態有密切關系。樂觀、健康的情緒可以激發免疫系統活力,抵抗疾病對人體的侵害,這充分體現了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做好癌癥病人的心理護理是非常必要的。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掌握癌癥患者心理變化的規律,將有助于開展對癌癥患者的心理護理。一般癌癥患者,在對癌癥做出確切診斷后,其心理狀態基本上是循以下規律進行發展轉變的。
心理特點
否認逃避期:這是許多癌癥病人得知癌癥診斷后最初階段的心理反應。他們不相信這是真的,也都曾用否認的辦法來應付這突如其來的消息,每個活著的人都有很強的要生存下去的意愿,所以當患者聽到自己得了無異于死亡的癌癥時,一時間是很難接受的。他們不相信,懷疑和否認醫生對他作出的診斷,為加強自己的否決想法,會找很多醫生反復咨詢,從一個醫院到另一個醫院,重復做著多項相同的檢查,以期證實自己的想法。幾乎每一個人都不愿提及自己患的病與癌癥有關,在人們面前盡量掩飾著內心的痛苦,故意保持樂觀、平和的神態,給人以假象。
恐懼憤怒期:當癌癥病人一旦跨過否認階段,接受了癌癥的事實,緊接著就會出現恐懼感,認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癥,很快就會離開親人,離開世界去死。加之癌癥病人集中在一起,看到的是消瘦、晦暗、蒼白面容,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聽到的是痛苦的呻吟。化療后的不良反應均會給病人帶來緊張、恐懼心理,使心理負擔加重,隨之病人就會出現憤怒、憤恨、妒嫉的心境,一個人患了癌癥后使他暫時或永遠失去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娛樂,不能實現自己理想的目標,并且在經濟上也陷入困境。另外,在醫院受到種種限制,做各種不喜歡的重復檢查,及放療、化療。此期間任何事物都涂上一層不順眼的顏色。患者不論接觸到什么,都會觸及心中怒火,總覺得自己委屈、冤枉,誰都對不起他,對他太不公平,以致對親人、同事會變得突然不友善、語言苛刻,常常無故發脾氣,或訓斥醫護人員,不配合治療,以發泄自己的憤怒情緒。
悲觀沮喪期:長時間的治療、化療、放療,癥狀未見改善,隨著病情的逐步加重,自覺生命已為時不遠,產生悲觀沮喪情緒,性格內向的病人抑郁、悲觀尤為突出,對疾病以至生活失去信心,承受力下降,抱怨自己,感到自己給家庭和他人帶來不幸,加之機體長期被疾病折磨,身體狀況日益惡化,因而消沉、恢心、情緒低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對一切都不寄希望,消極等待生命的終結。
絕望接受死亡期:隨著病程延長,病情逐步的惡化,病人一直抱著可能恢復的希望已破滅,感到無比的絕望,很多患者在接受死亡這個事實時,對死亡還是感到非常的焦慮,特別的害怕。是因為對所患的癌癥無可奈何才不得以接受死亡的,此時患者不再掙扎,不再存有任何希望,完全聽命于眼前的事實,感到精疲力盡,興趣與感受逐漸消失,甚至全無,喜歡獨自一人,不再被外界打擾,平靜的走完人生路。
護理對策
護理人員對癌癥病人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對于不了解自己病情的患者要做好保護性的醫療制度,盡可能在不讓病人知道自己真實病情的情況下,給予積極治療,對于了解自己病情的病人要給予及時正確的引導,真誠的勸導病人正確對待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讓病人了解良好的心理狀態在疾病的治療和康復中起著重要作用。
對恐懼患者采取保護性、分析性的心理護理,此時需要護理人員有良好的服務態度,關心病人的疾苦,在護理操作中要注意病人安全、舒適,體貼病人,經常與患者交談,向他們介紹飲食與營養,精神護理與生活規律,對疾病的作用及影響,交談時,要注意態度誠懇、和藹、耐心、平等,用良好的語言修養取得病人的信賴,主動介紹病室環境及周圍的病友,把有關的情況、治療效果及放療、化療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配合治療的要求講給病人,介紹療效好的病例,并讓家屬陪伴病人,使病人做到心中有數,情緒穩定,使之消除恐懼心理,配合治療,使治療方案能得以順利實施。護理中我們首先要做到尊重病人,讓病人了解和相信護士的知識和能力,護士要注意觀察病人的個性和喜好、習慣,主動與病人交流,耐心聽取病人的傾訴,盡量減輕病人精神和肉體上的痛苦,勸其正確對待人生和疾病、克服自卑感,保持短期的心理平衡,并與家屬配合默契,使他們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
護理人員應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不可輕率的隨意流露出對病人不利的言語和表情,而應給予適當的解釋和安慰,語言要親切,不要責怪病人,有時默默的陪病人靜坐幾分鐘,就會使病人得到同情和安慰。在護理中通過各種渠道,激發他們對人生的熱愛和生活的信心,使他們渴望生活,同時講給他們疾病和意志是處于相互制約的,在此消彼長的關系中,意志堅強克服不利情緒干擾,可以使治療貫徹始終,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延長其生命。
討論
癌癥患者在治療、康復、生存中存在著不同的心理變化過程,大部分人得知自己患上癌癥后,在心理上是一次重大打擊,其心理活動貫穿于疾病全過程,它既是病情變化的必然反應,又是疾病轉歸的影響因素。因此,心理護理在護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醫護人員必須對病人的心理需要有充分的認識,掌握癌癥患者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況,用良好的態度、語言及護理知識理論向病人作出正確的解釋和指導,及時糾正和解決患者的心理失衡,提高機體免疫機能,使之配合臨床治療,有助康復,延長其生命。
參考文獻
1趙慧,等.86例住院惡性腫瘤患者的社會心理護理診斷分類及分析.中華護理雜志,1992,27:6.
2張春玉.138例癌癥病人的心理護理.實用護理雜志,1989,3(5):16.
3梁寶勇,主編.醫學心理學.第1版.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186.
- 上一篇:在全縣領導干部會議上的講話
- 下一篇:臨床診斷與放射線檢查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