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癥治療論文

時間:2022-09-14 05:05:00

導語:老年癡呆癥治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年癡呆癥治療論文

【摘要】通過系統梳理中醫經典有關早期老年癡呆癥的論述,論證了頭部諸經陽氣虛衰,絡脈空虛,氣血不充;或絡脈氣滯,痰濕淤阻,郁塞痹阻,腦竅失養是該病的病機關鍵。并依據人體頭部經絡的循行存在著相鄰兩經或兩經以上的直接聯結較少的生理缺陷,以及大腦邊緣系統及海馬中樞在頭皮層的投影分布分別于頭部諸經在頭面部的循行路徑相吻合的生理特征,提出了運用自創的“經絡搭橋法”,通過對頭部病變局部縱行的兩經或兩經以上的經絡的直接垂直聯結,能使病變局部的氣血阻滯直接通過鄰經疏導、代償而再復暢通,繼而得以修復局部病變組織,從而達到干擾早期老年癡呆癥的病理進程而治愈之。

【關鍵詞】經絡搭橋;頭部諸經;循行特征;老年癡呆癥;病機關鍵;治療方法

老年癡呆癥是老年期發生的一種大腦慢性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以進行性遠近記憶力障礙、分析判斷能力減退、情緒改變、行為失常,甚則意識障礙為特征。是嚴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中醫又稱為“老年呆病”。近年由于老年癡呆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所以國內外醫學界都將其作為老年病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由于現代醫學對本病的病因、發病機理迄今還不清楚,故目前尚沒有肯定十分有效或治愈的方法。因此,強調亞健康狀態的及時調整和預防性治療老年癡呆癥,則不失為一條最有效和最經濟的防治老年癡呆癥的新方法。而中醫中藥在此方面無疑有著巨大的優勢和潛力。尤其是中醫針灸治療老年癡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療效而引人關注。深入而系統地從經絡理論出發,探討針灸治療本病的可能性與可行性尤為重要且前景廣闊。多年來,筆者一直擬用自創的“經絡搭橋法”[1]治療早期老年癡呆癥,結果收效頗著,令人滿意。茲簡介于此,懇請諸賢達指正。

中醫認為機體衰老的標志是“面焦”“發墮齒槁”“發鬢斑白”及“善忘”等頭面部和思維遲鈍等癥狀的先后出現,并認為頭面部的陽脈氣血虛衰,諸經陽氣阻滯,脈絡不通,腦絡失養是其衰老發病的病理關鍵。在生理上,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如《靈樞·邪氣藏府病形》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張志聰《素問集注》注云:“諸陽之神氣上會于腦,諸髓之精上聚于腦,故頭為精髓神明之府”;病理上則自然以為:頭面部諸陽虛衰,經絡阻滯,脈氣不通,上部失養,則顏面憔悴而衰老,腦髓失養而癡呆。如《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行壞而無子也。丈夫……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于上,面焦,發鬢斑白;七八,肝氣衰……”,又《靈樞·口問》:“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太素》注曰:“頭為上也”。又《素問·生氣通天論》有“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陽氣者,煩勞則傷……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又《靈樞·大惑論》有“黃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氣使然?岐伯曰:上氣不足,下氣有余,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營衛留于下,久以時上,故善忘也”,張景岳注曰:“陽衰于上之兆也。”由此則明確了頭部諸陽經氣充血旺,經絡通調,氣血滲灌腦竅而無虞。即頭部陽氣充盛,諸陽經脈的疏暢無阻,井然有序,腦功能則正常發揮。反之,頭部諸經陽氣虛衰,絡脈空虛,氣血不充;或絡脈氣滯,痰濕淤瘀,郁塞痹阻,腦竅失養,則發腦功能低下之癡呆病。所以中醫很早就有主要通過針刺頭部陽經穴位的方法來治療本病的記載,如《靈樞·海論》中對髓海不足所致的“腦轉耳鳴,脛酸眩暈,目無所視,懈怠安臥”等癥狀選用頭部督脈陽經的百會、風府穴來治療本病。《針灸大成》亦有“百會主心煩悶,驚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的論述。

人體十二正經的循行只有縱向依次排列,先天缺乏相鄰經與經之間直接交通的生理缺陷,不利于局部氣血的疏暢,尤其在一經或一絡發生阻滯的病理情況下,相鄰經則不能發揮代償作用而喪失救治和修復的先機。基于此,“經絡搭橋法”借助于針,使病變局部縱行的兩經或兩經以上的經絡通過針而直接垂直聯結,形似經與經的“搭橋”。如此,局部病變組織經絡的氣血阻滯則直接通過鄰經疏導、代償而再復暢通,繼而得以修復而病愈。老年癡呆癥的基本病理如上所論,即:頭部諸經陽氣虛衰,絡脈空虛,氣血不充;或絡脈氣滯,痰濕淤阻,郁塞痹阻,腦竅失養,則發腦功能低下之癡呆病。由此可見,頭面部諸經陽氣虛衰為本,因頭面部諸經陽氣不足而變生的痰、濕、淤、瘀等實邪阻滯腦部經絡不通則為標。此陽氣虛衰,因虛致實,虛實夾雜于頭面部的病機觀無疑是老年癡呆癥的基本病理特征。既然頭面部諸經陽氣虛衰,經絡郁阻不通是早期老年癡呆癥病理機制之關鍵。故治療當以疏通頭面部諸經陽氣、暢通頭面部諸經絡、改善腦部氣血供應、修復腦組織為首務。尤其對早期老年癡呆癥,在臟腑氣血未衰的情況下,其病理的關鍵應是頭面部諸經的郁阻不通為先,故于頭面部諸經早疏通,常疏通,自當治之于未發而能夠防患于未然。

“經絡搭橋法”治療早期老年癡呆癥的理論依據是解決人體頭部經絡的循行同樣存在著相鄰兩經或兩經以上的直接聯結較少的生理缺陷。如手陽明經在頭面部只有迎香穴與足陽明經交會;足陽明經在頭面部分別有承泣穴與陽蹻經、任脈交會,巨髎穴與陽蹻經交會,地倉穴與手陽明、陽蹻經交會,下關穴與足少陽經交會,頭維穴與足少陽、陽維經交會;手太陽經在頭面部只有顴髎穴與手少陽交會,聽宮穴與手足少陽、手太陽經交會;足太陽經在頭面部只有精明穴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蹻、陽蹻五脈交會;手少陽經在頭面部有翳風穴與手足少陽經交會,耳禾髎穴與手足少陽、手太陽經交會,角孫穴與手足少陽、手陽明經交會;足少陽經在頭面部與鄰經交會的穴位最多,瞳子髎與手太陽、手少陽交會,含厭、懸厘與手少陽、足陽明交會,曲鬢、率谷、天沖、浮白、頭竅陰、完骨穴與足太陽交會,本神、陽白、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穴與陽維經交會,頭臨泣穴與足太陽、陽維經交會;督脈在頭面部有風府穴與陽維經交會,腦戶、百會穴與足太陽交會,神庭與足太陽、足陽明交會,人中穴與手足陽明經交會;任脈在頭面部有承漿穴與足陽明交會,廉泉穴與陰維經交會。在頭面部所有循行經絡的穴位是58個,與鄰經交會的穴為36個,其中足少陽為17個,且交會穴分布于顏面部的有10個,頭側有15個,頭頂及枕部有11個。交會最多的是足少陽與足太陽在顳側部的交會及足陽明與足太陽在面部的交會。

由此看出,與大腦邊緣系統對應的前額部及海馬中央區對應的頭頂部分布的交會穴明顯少,而且督脈與手足太陽、手足陽明的直接交會亦甚少。現代研究表明[2]:大腦邊緣系統也稱作大腦皮質聯合區,共分為額聯合區、顳聯合區和頂聯合區,聯合區的重要功能則是掌管理解、解釋、情感和語言的信息中樞,海馬是掌控記憶的中樞;Aβ淀粉酶在老年癡呆癥發病中起核心作用;老年癡呆癥患者大腦中,Aβ首先沉積于細胞內,原始靶細胞主要是大腦皮層和海馬的神經元。顯然,大腦邊緣系統及海馬中樞是老年癡呆癥病位之所在。而大腦邊緣系統及海馬中樞在頭皮層的投影分布則是額區、顳區、頂區和枕區,分別于頭部的足陽明經(前額)、督脈(頭部正中)、手足少陽經(顳部)、手足太陽經(頂枕部)在頭面部的循行路徑相吻合。此無疑又是以頭部經絡為主治療本病的最有力的科學依據之一。

頭面部循行經絡中存在著督脈直接與足太陽、足陽明經在頭頂部、前額部的交會較少的生理缺陷,以致陽氣不能強化滲灌諸陽經,病理情況下氣血局部再灌及修復能力因此不能迅速提升、改善腦供而發病。所以,“經絡搭橋法”治療早期老年癡呆癥原則是:①首選頭部循行的督脈和足陽明胃經的直接“搭橋”交通:督脈總領諸陽,“頭為諸陽之會”,督脈健暢,溫腎暖胃,腎生精主髓,髓實則腦海健養,胃健則氣血生化有源;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胃經健暢,則氣充血旺,腦絡得養。二者直接“搭橋”交通,功能相輔相成,互為促進。②再以頭部諸陽經在前額及枕顳部的經絡直接互為“搭橋”交通:陽脈虛衰,陽氣不足,氣血虛弱,不能滲營腦絡,腦部經絡郁阻不通是早期老年癡呆癥病機之關鍵。故諸陽直接“搭橋”交通,有利于疏通諸陽,諸陽調和,互為代償,則氣血復旺,腦供有力。

“經絡搭橋法”治療早期老年癡呆癥的具體操作方法是:①以頭部正中督脈為基準線,前額以印堂穴為起點,至枕部正中的腦戶穴為終點,從前到后相隔1cm,依次向兩側同時垂直皮下進針至兩側足太陽經,再由太陽而陽明經,陽明而兩顳部少陽。②選用三寸銀針,常規消毒,頭部局部皮膚消毒滅菌處理。留針30min/次,不行針,7d為1個療程,間隔3d再行第2個療程。③對伴有高血壓腦病、高血壓心臟病的患者禁用或慎用。④對老年癡呆癥舊病、重病患者可配合中藥同時進行。

~例:男,61歲,干部,以健忘恍惚1個月為主訴前來就診。癥見:神思恍惚,自言自語,健忘納少,畏光怯聲,便溏溲清,舌質萎軟,舌色淤暗,口水清多,苔少水滑薄膩,六脈弦細。行針刺頭部“經絡搭橋法”治療。以頭部督脈印堂穴開始,選取3寸針,沿督脈經從前到后相隔1cm,依次向兩側同時垂直皮下進針至兩側足太陽經,再由太陽而陽明經,陽明而兩顳部少陽。進針后留針30min,不行針,7d為1個療程,間隔3d再行第2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后,患者精神轉佳,神情自如,對答切題,飲食大增,不再畏光怯聲,記憶增強,舌脈大為改觀。后囑其休息1周再行治療3個療程而基本痊愈如常人。后以溫陽通陽,健腦益智之中藥方服用1個月善后。隨訪1年未復發。

運用“經絡搭橋法”防治早期老年癡呆癥,立論有據,操作簡便,經濟實用,療效肯定,值得推廣。筆者以為應重視開展“經絡搭橋法”防治早期老年癡呆癥的臨床對照研究和實驗研究,從多元角度,采用現代國內外研究防治早期老年癡呆癥的最新方法,著力研究“經絡搭橋法”治療早期老年癡呆癥的治療機理,前景極為廣闊。

【參考文獻】

[1]~賀曉慧,賈孟輝.試論針刺“經絡搭橋法”[J].陜西中醫,2003,24(6):833.

[2]~(日)新井康允(著),裴立杰(譯).腦的構造[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