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陰病的病證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28 11:16:00
導語:厥陰病的病證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肝屬風木,內寄相火,主升主動,起病多表現為肝胃氣逆的上熱證,同時肝邪乘脾,又易伴見脾陽虛弱的下寒證。另肝主疏泄,主藏血,體陰用陽,其疏泄之功主要體現在對氣機運轉、脾胃運化、情志調節以及通利三焦等方面。若厥陰肝疏泄功能失常,勢必影響脾胃,因而又多見下利、嘔噦諸癥,如肝邪犯脾胃之上熱下寒證、肝熱下注之熱痢證、肝寒犯胃之嘔噦證等。另有些雖不屬厥陰肝病,但卻是因厥陰肝病主證連累而致的病證,條文也有論述。厥陰病篇中論述上熱下寒證的有326條、338條、357條及359條,給出了烏梅丸、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及麻黃升麻湯方等3首方劑。有些學者認為此3方都是厥陰病上熱下寒證的主方,筆者認為厥陰病本證之上熱下寒證只有326、338兩條,主論肝木乘土之胃熱脾寒證,治以緩肝清胃溫脾之烏梅丸。359條“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證”病機為胃熱兼脾虛寒,357條“麻黃升麻湯證”病機為正傷邪陷、肺熱脾寒,二病證雖均有上熱下寒的共性,但從病證以及方義分析可知,它們并非真正意義的厥陰病,而是肝木乘土之上熱下寒證影響所致,證不同治亦不同,謹守病機之要可見一斑。下利嘔噦證看似與厥陰肝病無直接關系,但肝失疏泄最易犯脾,因此肝病多伴見下利嘔噦之證。白頭翁湯證是厥陰病之下利重點討論的,371、373兩條指出“下重”“欲飲水”是厥陰熱利的特點,治以清熱燥濕、涼肝解毒的白頭翁湯。同時還討論了其他原因所致的下利證,如366條“下利清谷”“脈沉而遲”等,為下焦陽衰,微邪郁表之戴陽輕證;370條“下利清谷”“里寒外熱”,為陰寒內盛,治用通脈四逆湯;374條“下利譫語”為陽明腸腑燥實,治以小承氣湯等。嘔噦也是厥陰病常見的癥狀之一,378條“干嘔,吐涎沫,頭痛”乃肝胃虛寒、濁陰上逆所致,治以溫降肝胃、泄濁通陽之吳茱萸湯。同時又列舉了類似證進行辨治,如376條“嘔家有癰膿者”,嘔因癰膿所致,待膿出其嘔即愈,379條“嘔而發熱者”,治以小柴胡湯等。這些都是為了提示我們注意鑒別類似證。
由此可見,厥陰肝此類本經病證,主要是由于肝的生理特點所致,易犯脾胃,導致氣機運轉、脾胃運化、情志調節等失常而出現上熱下寒、嘔、噦或利等病證。
病情再進一步發展,就可能出現厥證及厥熱勝復證了。“厥陰”又稱“一陰”,為三陰之終,六經之極也,含有陰盡陽生、從陰出陽之意,也是正邪斗爭、陰陽消長的最后階段。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帝曰:厥陰何也?岐伯曰:兩陰交盡也。”說明兩陰交盡而衰變之厥陰處于“陰盡陽出,陰中含陽”的特殊階段,在此陰陽消長轉化過程中,如果由于某種病理因素導致陰陽的轉化出現異常,就形成了厥證。仲景在337條對厥證病理概括為“陰陽氣不相順接”也說明了這點。陰陽氣可泛指人體各屬陰的成分和屬陽的成分,順接即指陰盡陽生,由陰出陽,陰陽的順利轉化交接。病理狀態下,無論何種原因只要導致陰陽之氣轉化、交接失常,便可能發生厥證,如痰阻所致的355條瓜蒂散證、陽熱內郁的350條白虎湯證、陽虛陰盛之353條四逆湯證等。可見厥陰病篇中所論“厥證”,全身陰陽之氣轉化失常皆可引起。由于陰陽氣勝復變化多端,從而導致了厥陰病表現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病情常表現為寒熱錯雜,厥熱交替。厥熱勝復證就是陰陽消長轉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幾種證候。在陰陽之氣轉化的過程中,如果邪氣隨著陽氣的化生漸消,正勝邪去,則預后良好,如條文336,331等所述;若由于某些病理因素影響陰陽之氣的順利轉化,或邪從陰化,導致陰不化陽,陽不能出,則正不勝邪,如342,333條所述,寒多熱少,陰氣退,故為進也;亦或邪從陽化,陽出太過,則正邪交爭激烈,如341,334條表現為熱不除,必便膿血。
“兩陰交盡”而出現的厥證及厥熱勝復證,在厥陰病篇中有近一半條文進行論述,主要是疾病發展到厥陰時,病程已久,正已不足,陰陽氣勝復變化多端,從而導致了厥陰病表現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病情常表現為寒熱錯雜,厥熱交替。
仲景把厥陰肝經病變與厥證、厥熱勝復證同放在厥陰病篇中論述,主要就是厥陰肝經病變容易出現厥證和厥熱勝復證。但是要注意,厥證、厥熱勝復證此類病證雖出于厥陰病篇,但不盡屬于厥陰病,凡是導致陰陽消長不相順接、太過失衡時都可以出現的厥證和厥熱勝復證。因為厥證、厥熱勝復證的病證主要是著眼于人體一身之陰陽,強調整體性,并非僅見于厥陰肝,只是相對來說較多見而已。
摘要:對《傷寒論》厥陰病篇進行分析,從病證特點上把厥陰病分成足厥陰肝的該經病證以及陰陽消長不相順接而出現的厥證、厥熱勝復證兩個層次。認為二者體現了整體與局部的統一,在病理上局部臟腑的功能失調,可以導致整體陰陽失衡為病;反之整體的陰陽失調,同樣可以導致局部臟腑功能失常為病。
關鍵詞:厥陰病病證
- 上一篇: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指導計劃
- 下一篇:計生局計劃生育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