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靜滴甘露醇時的問題與措施
時間:2022-04-10 03:13:00
導語:小議靜滴甘露醇時的問題與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甘露醇是高滲脫水劑,進入靜脈可迅速提高血液滲透壓,從而達到組織快速脫水的作用,被廣泛應用到神經外科,用于緩解顱內壓力增高,預防腦水腫。但由于甘露醇的藥理作用特點,在應用甘露醇治療過程中,有許多應注意的問題。現將在臨床應用甘露醇輸液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及對策報告如下。
關鍵詞:甘露醇;靜滴;護理
1用藥前應注意的問題
1.1藥物質量檢查認真查對藥物的名稱、濃度、劑量和有效期,檢查瓶口有無松動,瓶身有無裂痕,液體有無混濁、沉淀、絮狀物及結晶,因一旦輸入甘露醇結晶易發生栓塞,會引起生命危險,所以一定要使用無結晶的甘露醇。
1.2靜脈血管的選擇選擇粗且直的彈性血管,盡量少用或不用足背靜脈。輸液過程中勤觀察,對躁動不合作的患者,要給予適當的約束;輸液處有滲出腫脹,即使有回血也應重新穿刺;不在同一部位連續注射,使血管壁能夠得以修復,經濟條件好的患者可采取靜脈留置針穿刺,減少穿刺點局部刺激。
1.3做好顱內壓的監測甘露醇應用最好在顱內壓監測下調整用藥,臨床上多將顱內壓>2.7KPa作為需要進行顱內降壓治療的臨界值[1]。提出控制顱內壓閾值的目的是防治腦疝的形成,同時也應防止醫源性過度降顱內壓而引起不良后果。
2用藥過程中的護理
2.1輸入的速度不可過快或過慢,速度過快可引起頭痛、頭昏、視力模糊;速度過慢量小不集中,濃度低,不能迅速提高血液滲透壓使組織脫水,降低顱壓。一般成人10~15ml/min為宜,穿刺時選擇8號頭皮針為最佳;小兒120~140滴/min(根據小兒大小而定)。
2.2甘露醇加溫輸注靜脈輸液溫度最低限15℃,最高35℃。當液體維持在最低限時,發生靜脈炎的機率較高,患者的感覺癥狀也較重,血管使用次數減少[2]。因此,我們在臨床工作中,靜脈滴注液體的溫度以25~35℃為宜。據報道,甘露醇加溫至35℃時溶液中微粒數量明顯減少到最低水平[2]。溶液中結晶微粒減少,可防止大量微粒在短時間內進入靜脈,引起血栓,造成局部堵塞或供血不足,組織缺氧而產生水腫和炎癥。同時,給輸液部位保暖,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2.3滴注甘露醇加壓時護理甘露醇滴注速度不能達到預期目的需要加壓快滴時,護士必須自始至終守護患者,應嚴格掌握壓力不能過大,液體快速輸入后,會把管內的空氣多少不等地壓入靜脈。如發生上述情況,應立即讓患者左側臥位,有利于空氣浮向心尖部,避免空氣堵塞肺動脈,防止空氣栓塞發生。
2.4減輕滴注過程中疼痛的方法
2.4.1翻轉針柄固定甘露醇致靜脈刺激癥狀主要表現為穿刺局部疼痛,放射痛,這與甘露醇的滲透壓高,滴注速度快有關,反應疼痛程度的神經分布主要位于靜脈的表層皮下[3]。越靠近身體末梢表層,感覺神經的束區比值越大,疼痛敏感性越高。常規穿刺靜脈滴注甘露醇,頭皮針穿刺入血管后,其針尖斜面對著血管上壁,直接刺激痛和放射痛易發生。采用翻轉針柄,即針柄按逆時針方向翻轉180°至對側后,再固定。這樣使藥物的流向發生根本性改變,相對遠離或避開了對體表敏感神經末梢的刺激作用,從而減輕了疼痛[4]。
2.4.2利多卡因加654-2濕敷在患者輸注甘露醇時,將事先配好的利多卡因10ml加654-220mg浸濕的紗布(以不滴液為宜)敷于穿刺點上方,至輸液完畢。輸液過程中注意保持紗布濕潤。利多卡因為局部麻醉藥,有局部麻醉及止痛功效。654-2為抗膽堿藥,能松弛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痙攣,擴張微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提高細胞對缺血缺氧的耐受性,穩定細胞膜,減少靜脈炎和組織壞死的發生,利于損傷組織的修復,同時起到鎮痛作用,兩藥合用能起到協同效果[5]。
2.5根據醫囑定期復查腎功能、電解質和內臟功能甘露醇有排鈉利尿的作用,還可抑制鉀的重吸收和抑制鉀分泌,使尿中排鉀增多。甘露醇在治療過程中的毒性反應大且多,有研究認為,甘露醇對腎臟、心臟、靜脈、顱內壓、神經系統均有影響,因此應用甘露醇應積極做好各種應對措施,并根據醫囑定期復查腎功能、電解質和內臟功能,記錄24小時尿量,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
2.6防止外滲甘露醇為高滲藥,若外滲,局部組織出現紅腫,嚴重時變性壞死。故輸入時應經常巡視注射部位。若紅、腫,應更換注射部位,紅腫處熱敷及行普魯卡因封閉,或將新鮮土豆橫切成2~3mm厚薄的土豆片敷于紅腫處,待土豆片干后更換數次,輕者8~12小時腫脹會很快消退。
2.7輸注甘露醇前用氯化鈉作為引針穿刺,穿刺成功后再連接甘露醇,甘露醇輸完后再用氯化鈉快速滴注約5分鐘,以達到沖洗血管的目的。這樣,不僅保證藥物完全進入體內,而且稀釋并沖去滯留在靜脈內的甘露醇,減少對血管的刺激。
靜脈輸入甘露醇是神經外科經常應用的治療方法之一,有時甚至決定下一步治療時機及預后,因而在臨床應用甘露醇輸液過程中,以上問題,應引起護理人員的高度重視及認真思考。
【參考文獻】
[1]韓雪玲,胡淑芳,張文香,等.甘露醇外滲后局部組織損傷處理的實驗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2,21(4):45.
[2]馬海燕,孫桂蓮.長期靜脈輸液病人血管保護[J].當代護士,2005,(9):49.
[3]范作升,孫儷榮,薛宗勇,等.糾正靜脈補鉀疼痛的臨床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6,17(12):2-3.
[4]程龍榮.兩種方法糾正甘露醇靜脈滴注所致疼痛的效果觀察[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9,21(1):61.
[5]姜華萍.減輕靜脈輸入甘露醇所致靜脈炎和疼痛的方法[J].長江大學學報,2009,6(2):195.
- 上一篇:談論擴展股指期貨對我國市場的影響
- 下一篇:小議臨床護理糾紛的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