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安全的因素及措施詮釋
時間:2022-04-15 10:01:00
導語:護理安全的因素及措施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不斷提高,患者的法律觀念、經濟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護理安全與醫療糾紛已成為當前密切關注的問題。醫療護理安全成為醫院發展重中之重[1]。隨著《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患者維權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明顯增強,護理人員稍不留意,就可引發病人不滿和投訴,造成醫療糾紛。一旦引起糾紛,就可能對醫院的發展帶來困擾,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必須規范護理行為,滿足病人被尊重的需求,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這樣才能將護理缺陷消滅在萌芽狀態,杜絕護理糾紛[2]。
關鍵詞:護理管理;護理安全
1.1多元角色行為因素
護士是一個多元化、多角色的個體,有著特定的職業內容、規范和行為標準。護理是一項繁重工作,重復性的夜班,多重角色負擔,以及一些科室崗位設置不合理,超負荷工作,使少數護士身心疲憊,產生厭煩心理,有畏難情緒,輕視護士工作,希望脫離護理崗位,以逃避辛苦的夜班,因此,工作中責任心不強,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對患者態度粗暴,無端發脾氣,導致發生護患糾紛,給患者身心帶來不安全的結果或不安全感。
1.2護理技術因素
護理技術管理是指對護理技術工作和建設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達到準確、及時、安全、有效,不斷提高效益和技術水平的活動過程。護士業務知識缺乏,工作經驗不足,技術水平低下或不熟練,與他人配合較差,不重視學習和業務技術培訓,違反技術操作規程,將導致操作失誤或操作錯誤而發生護理缺陷和事故。
1.3環境因素
病人所處的醫療環境直接影響著病人的護理質量。護理設施數量不足、質量不好,都會影響護理技術的正常發揮,影響護理效果,形成護理不安全的因素。環境方面主要包括:(1)設施及布局:醫院的基礎設施,病區物品配備和布局不當也潛在著不安全的因素。如地面過滑導致跌傷;床旁無護欄造成墜床;熱水瓶放置不當導致燙傷等。(2)環境污染:環境污染所致的不安全因素,常見于消毒隔離不嚴導致的院內交叉感染等。(3)危險品管理;醫用危險品管理及使用不當,如氧氣、煤氣、蒸汽鍋爐等潛在不安全因素。(4)病區治安:如防火、防盜、防止犯罪活動等。
1.4患者行為因素
患者管理是指對那些在軀體上被確定患有疾病個體的管理,而個體因疾病原因而發生的身心變化,與對疾病的認知成正比。護理工作是一項護患雙方共同參與的管理活動,護理活動的正常開展有賴于患者的配合及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力差,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就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煩意亂、憂心忡忡的心理現象,不信任醫生,懷疑醫生診斷有誤,偏聽偏信江湖游醫,以及家庭經濟原因,擔心費用太高而拒絕服從治療,并出現不遵醫行為,導致患者人為的護理不安全。
1.5其他因素
由于護理工作屬于服務性質的工作,在護理過程中有很多其他因素會在護理過程中給病人的生命和財產帶來危害。病人家屬有時也會成為影響護理工作的一大因素,例如,有些病人家屬對護士的工作不配合,這就給護士的護理工作帶來麻煩。所以護理是項復雜的工作,它需要病人家屬和護理人員之間良好的合作,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護理效果。
2加強護理安全性的措施
2.1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加強法律教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法律是人們行為規范的準則,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地運用法律手段去維護護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和依靠法律維護醫院的正當權利。護士應加強工作責任心,嚴格履行法律程序,避免護理糾紛。護理人員學習有關法律知識,現行的國家醫療、護理法律法規,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351號國務院令)、《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等,明確護患雙方所享有的權利,從而維護了病人和自己的合法權益。
2.2建立合理的護患比例,提高服務質量
通過建立合理的護患比例,改變目前緊張的護理人員短缺的問題,使護士有更多的時間為病人服務。從醫院角度講,改善服務,提高醫護水平才能吸引更多的病人到醫院治療。從社會效益講,提高醫護服務水平可以讓病人得到很好的護理,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2.3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處理問題能力
護士應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敏銳的觀察力,熟練的監護技術和能及時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有高度的責任感,工作認真負責,有較強的敬業精神。護理人員的素質和能力與工作中護理差錯及護患糾紛的發生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臨床每一位護士每年都必須進行規范化培訓和繼續護理教育,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護士。據有關報道:新護士在工作中的護理差錯及護患糾紛占68.35%,新護士必須在基礎理論及各項操作經考試合格后再上崗,這樣可以降低差錯率,減少護理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2.4改善醫療環境
病人患病之后,暫時地喪失了控制生理良好狀態的能力,同時被迫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由他人決定和支配自己的行為,會給患者造成了心理壓力。所以我們應該改善醫療環境,減少不利因素對病人的影響,關心病人,讓患者在醫院里有種家的感覺,讓他們在良好的環境下養病,有利于疾病的冶愈。
2.5加強護士職業道德修養
道德是人類行為規范的總稱,醫德則是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所應遵守的職業道德,護理工作的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在護理專業上的具體表現,也就是護理人員在執行護理工作時,應遵循的道德原則和規范。道德是立法、執法、守法的基礎,良好的醫德、醫風是衡量醫療質量的重要標志,是醫院發展的保障,而高尚的職業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風,是防范醫療糾紛的根本所在[4]。隨著護理學的發展,護理工作不僅是幫助患者解除痛苦,而且要增進健康。一般病人對護士言行都很注意,如果護士在工作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如工作中談論與病情無關的話題,無意中會加大病人的心理壓力,使病人擔心護士的護理質量和能力。所以護士應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切實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身修養,對技術精益求精,不斷學習新的專業知識,更新護理理念來適應工作需要。在工作中應具有對工作極端負責的精神,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敬業奉獻精神,這樣才能真正保證護理安全和提高護理技能。
3小結
安全護理是一項復雜費時的工作,需要護士扎實的理論,高度的責任心,規范的護理服務行為及高尚的綜合素質來為病人服務,在臨床工作中,應做到防微杜漸、防患未然,為安全護理提供保障。特別是隨著我國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臺和醫療訴訟舉證責任倒置的實施,要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臨床工作中嚴格遵循護理法規,強化自身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技能,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將安全護理運用于護理工作中。為病人提供護理的環節上,從法律的角度出發,從安全角度出發,在防范上下功夫,減少和杜絕因護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醫源性問題的發生,盡最大努力將不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嚴格控制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韓路.新時期護理安全相關性探索[J].現代護理,2005,11(15):1205-1206.
[2]朱喜鳳,崔健明.規范護理行為防范護患糾紛[J].實用醫技雜志,2005,12(12):3535.
[3]潘紹山,護理管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349-350.
[4]高月平,林連興.醫療護理安全與護士的職業道德[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5,11(22):115-117.
- 上一篇:加快收入均勻的個人稅收改革研究
- 下一篇:淺析遺產稅的建立
精品范文
10護理護患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