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防控啟示與思考
時間:2022-08-06 03:13:46
導語:肺炎疫情防控啟示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疫情防控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檢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為了應對這次疫情,黨和國家上下同心,各級政府積極響應,廣大群眾群策群力,國家現代化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整體框架已經初步形成。事實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符合我國國情、符合人民利益,符合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高效統一處置要求,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所在。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建構完備成熟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需要時間,構建符合中國需要的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也沒有現成的模式照搬,今后必須堅持從國情出發,根據當下的實際、著眼未來的發展,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疫情防控是對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的一次檢驗。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2003年非典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基本建成,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預案體系逐步建立。疫情發生后,各級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高速運轉、接受考驗,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有效地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實踐證明,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應該是國家整體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是維護國家公共安全的重要能力之一。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現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也暴露出明顯短板和不足,與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公共衛生安全形勢的要求不相適應,“重應急、輕預防”“病來重視,病去忽視”的現象仍未完全扭轉,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體系、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等“四大體系”建設任重道遠。疫情防控是對國民健康素養和健康能力的一次檢驗。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全民衛生應急素養也是國民健康素養的一部分。要求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發動群眾群策群力、群防群控、聯防聯控是法寶。人民群眾的健康素養和衛生應急素養通過此次疫情防控得到了很好的展現和提升。事實表明,通過健康中國戰略,提升全民健康素養,能夠有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科學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我們必須清醒看到,在部分地區、部分人群還存在一些健康陋習,食用野生動物造成的各類疫情傳播屢有發生;抗擊肺炎疫情中公眾展示出來的衛生應急素養水平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要讓健康知識、健康行為和健康技能成為全民普遍具備的素質和能力,需要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實踐中、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中和健康中國戰略實施進程中進一步提升,全面助力健康中國建設。此次肺炎疫情防控,我們經受住了檢驗,但同時也暴露出來許多短板。在繼續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同時,結合此次防控過程暴露出來的不足,補齊短板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通過反思,至少要在法治、體系、指揮、基層、科技、保障等方面補齊“六個短板”。一是補齊法治的短板。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依托,也是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有力武器。首先是要全面貫徹落實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要求,可探索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審核機制,即出臺的相關文件,在進行法制審核的基礎上,加上“健康審核”程序,確保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其次要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修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工作預案,必要時國家層面可制定緊急衛生法或由地方根據需要制定地方立法,明確公共衛生緊急情況下的強制性權力清單,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做到有法可依。再次要加強執法司法,用足用好法律武器,提升公共衛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要加大執法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二是補齊體系的短板。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是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兩大主力軍,是保障國家公共衛生安全的基礎。首先要加強硬件建設,要圍繞滿足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準備、預警、指揮、檢測、轉運、處置、救治、保障等各個環節,進行統籌規劃建設,滿足防控需求。其次促進網絡延伸,要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打通基層一線“神經末梢”,織密織牢第一道防線,真正建立縱向到底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再次是強化人才建設,要加強公共衛生隊伍建設,健全執業人員培養、準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加強疾控隊伍和醫療隊伍之間的交流合作,建立雙向進修交流機制,減少醫防裂痕,破除公共衛生醫師與臨床醫師在專業技術上的知識壁壘。三是補齊指揮的短板。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要求反應迅速、統一高效、指令清晰。首先要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領導指揮體系,要打破傳統組織界限和管理層級,建立至少涵蓋省、市、縣三級的衛生應急指揮中心,健全和優化平戰結合的聯防聯控機制,實現瞬時反應、及時決策、快速傳達、部門協調、上下聯動,避免條塊分散、各自為政、政出多門、無所適從。其次要實現依法科學指揮,要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專業化、全覆蓋的應急管理專家隊伍,確保關鍵時刻發出權威聲音,促使指揮機構發出科學的指令。再次要探索發揮應急管理行政部門的調度指揮作用,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納入應急管理體系,統籌應急力量,建立多災種、大應急調度指揮體系。四是補齊基層的短板。疫情防控的關鍵在于“防”,基層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防疫如救火”,只有加強源頭管控,及時切斷傳染路徑,才能有效防控疫情蔓延。一方面要統籌加強基層力量。要統籌基層組織、基層派出所、基層醫療機構三支力量,各司其職、協同配合開展疫情防控。在此基礎上,市縣兩級政府要建立基層預備隊,可把機關干部、志愿者充實到基層社區開展聯防聯控。另一方面可探索設置鄉鎮(街道)級應急管理機構,堅持群眾路線和社會共治,積極推進公共安全風險網格化管理,筑牢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人民防線。五是補齊科技的短板。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過程中,應充分運用科技手段,依靠科技進步,提升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效率。一方面應把信息化建設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設一體推進,充分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進應急處置現代化,構建監測預警網絡,創新預測預警技術,提升監測預警能力,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流行病調查、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另一方面加強科研攻關能力建設,健全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床治療的有效協同機制,形成制度化成果,進一步促進完善突發重大疫情防控規范和應急救治管理辦法。六是補齊保障的短板。
通過此次疫情,我們深刻認識到重要戰略物資儲備“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各類物資是打贏疫情防控戰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真正建立物資儲備機制,要加強頂層設計,按照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采儲結合、節約高效的原則,統一編制應急救援物資儲備的產能保障和區域布局,科學謀劃應急物資儲備的品類、規模、結構,建立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聯動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要建立運行機制,運用現代物流裝備和技術,實行在線監控,及時調劑,統一調配,確保隨時能用。另一方面要加強經費保障,構建制度化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體系建設、醫療救治、應急救助、物資儲備經費保障機制,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供有效支撐。
作者:龍國英 單位:農工黨江西省委會
- 上一篇:疫情下主流媒體的擔當與挑戰
- 下一篇:疫情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