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宗教關系探研論文

時間:2022-10-15 03:09:00

導語:哲學與宗教關系探研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哲學與宗教關系探研論文

摘要:對哲學宗教關系進行界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澄清他們各自在人類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宗教與哲學既有共同之處也有差別,二者在人類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關鍵詞:哲學;宗教;本源

哲學與宗教的關系是歷史上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在古希臘,哲學從宗教脫胎而出,逐漸形成了思辯的特色,但始終沒能擺脫宗教的影響,例如畢達哥拉斯不僅是一個數理哲學家,又是一個宗教神秘家,柏拉圖晚期思想也帶有濃厚的宗教神秘主義色彩。古希臘后期,特別是大希臘化時期,古希臘的哲學思想逐漸和來自東方的猶太教相融和,宗教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中世紀的西方世界。宗教成了絕對權威,其他一切包括哲學都必須為宗教服務,哲學成了宗教的奴婢。文藝復興時期,隨著人類理性的覺醒,逐漸打破了教會的黑暗統治,哲學再次擺脫宗教的束縛,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時間過去了幾百年,對哲學與宗教的關系問題的思考遠沒有結束,對這一問題的思考仍然有著重要的意義。哲學從文藝復興以后逐漸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但是否就能說在人類的精神生活中不再需要宗教?在單一的科學理性統治下,宗教到底有沒有價值?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必須要對哲學與宗教的關系要有清晰的界定,必須弄清楚它們各自在人類精神生活中發揮的功用。

羅素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哲學,就我對這個詞的理解來說,乃是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它和神學一樣,包含著人類對于那些迄今仍為確切的知識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他它又像科學一樣,是32,于人類的理性而不是訴之于權威的,……。”①他的這段話,比較清楚的講述了哲學與宗教的關系,他們既存在共同的地方,又存在相互區別的方面。

先談一下哲學與宗教共通的方面,從本質上講,他們都是人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一種認識、領悟和理解,他們所關注并試圖解決的問題都是一些關乎人的安身立命的根本性的大問題。

通常認為哲學一詞(Phisophie)起源于古希臘,其含義為“愛智慧之學”,這是慣常的講法。古希臘人第一次提出了“萬物始基”的問題,確實是一個智慧的問題。為什么“萬物始基”這個問題“智慧”,是因為它包含了人類對于確定性的追求。人生在世,終日在茫然不安穩的狀態中度過,確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是誰7我來自哪里?萬物的雜多是否有統一的“一”?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才能求得心靈的安穩,才能找到生存的可靠根基。由此可以看出,哲學所關注的問題,確實是人安身立命的大問題。古希臘人對本源問題的思考確實是人類精神生活方面的一件大事,回到本源,便是回到家。

前面講過,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一種認識、領悟和理解,回顧一下哲學史,便不難理解。古希臘人哲學思想的產生最開初便是思考自然現象,最先產生的哲學也被稱為自然哲學。他們追問世界存在的依據是什么?世界的結構是怎么樣的?然后對這些問題作出了回答,盡管答案繁多沒有統一的見地,但毋庸質疑對這些問題的思考確實是人類思維方式的進步。他們的哲學思辯似乎并不滿足局限于自然領域,最后逐漸轉向關注人自身,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便是最好的例證。哲學思考的對象逐漸豐富起來,人怎樣才能幸福的生活?什么樣的社會才是理想的社會?政治、倫理、道德、法律、藝術、語言等等都成了哲學思考的對象。就這樣,哲學極大的豐富了人類的精神生活,在人類的精神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同哲學一樣,宗教所關注的問題也是關乎人的安身立命的根本性的大問題,這一點似乎較哲學有過之而無不及。生與死,禍與福,善與惡,今生與來世,現世與彼岸這些都是宗教關注的問題。宗教在人類的精神生活中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且這種角色是不可替代的,

前面談到,哲學與宗教在本質上都是人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一種認識、領悟和理解,透過哲學史,不難發現哲學確實是如此,那宗教呢?稍微了解一點宗教的人應該不會否定這一結論。宗教也會追問自然萬物的開端,例如基督教的創世說;宗教也會關注人自身的問題,人的生老病死,人的救贖,人的靈魂輪回都是宗教關注人自身特有的視角:宗教也關注社會的倫理道德問題,基督教、佛教都追求一種至善的理想,都有一種普世情懷。

由以上可知,宗教與哲學在他們各自所關注的問題上是有重合關系的,正是這種重合關系才形成了哲學與宗教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形。他們共同關注人類安身立命的終極問題,為人類的發展提供精神庇護所,使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始終保持并永遠充滿希望。它們維系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共存的基礎,靠近本源,與“神”相接,返回家園是人類靈魂安寧的必由之路。

哲學與宗教二者之間除了有共同關注的問題之外,同樣存在著較大的差別。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正如羅素所說,哲學訴之于人類理性,而宗教訴之于權威。

哲學從產生起就打上了人類理性的烙印,帶有濃厚的思辯色彩。哲學是從思考萬物本源的過程中產生的。為什么要思考萬物的本源?因為遠古時代的人們生活在一個非常不確定的環境,天有不測風云,常常居無定所,一切都處于變化之中,所以他們要追問那個可靠的根基,尋求精神的安定。在《形而上學》中,亞里士多德說泰勒斯首創了一種尋求萬物本源和歸宿的哲學。泰勒斯要追問的是在變化的過程中保持不變的是什么?多樣性中的統一性是什么?這正是人類理性思維的覺醒,是“IOC0s”的覺醒。通觀整個哲學史,哲學思想的發展都是人類積極思辯的結果,是人類理性的使然。

由于人類理性在哲學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邏輯推演便成了哲學的一個重要的特點。一種哲學思想的建立,首先就是建構一套概念體系,依靠這套概念體系進行推理,進行論證,最后得出結論。這一點頗像自然科學,只不過自然科學的概念體系是一個封閉的體系,而哲學的概念體系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哲學的重點不是研究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而是要突破這種關系,超越這種關系,達到一種終極所指,但僅靠概念的推演又永遠達不到,因此最徹底的哲學還是要走向信仰。

宗教訴之于權威又怎么理解呢?首先澄清這里的權威不具有貶義的意味。這里的權威是指“神”的啟示、教義教規以及宗教信仰必須遵循的某些法則。換句話說,宗教信仰與概念的邏輯推演毫無關系,它僅僅就是信仰,是一種不加懷疑的虔誠的遵守。

不難看出,宗教有點少說多做的味道,更加強調一種行動上的踐行。而那些宗教所必須遵循的規則有沒有合法性呢?這確是宗教本身面臨的一個難題,也是宗教受非議最多的地方。其實,對宗教法則的懷疑是可以的,但對其進行指責確是大不應該的,因為在沒有親自體證那些法則的情況下作出的評判同樣是值得懷疑的。前面說了,宗教僅僅是一種信仰,只有在信的情況下按照相應的規則去體悟才有發言權。而。實踐性是宗教的一個重要特征,理論上的推演是無法理解宗教問題的。

宗教的那些啟示既然是不容質疑的,那么,它們的來源就必須是自明性體驗,來自于對生命本源的直接證知,要達到這種自明性體驗,要達到這種對生命本原的直接證知,同樣是一個實踐問題。只不過宗教的這種實踐是有它自身內在的規定性的,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它有一整套身心訓練方法,要掌握這套方法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默禱也好,靜坐也好只不過是一種形式,真正的精華遠非如此。要領會、參悟宗教的某些身心訓練方法,確是要付出一番努力與虔誠,一顆謙卑而慈愛的恭敬心是少不了的,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對哲學與宗教的區別有了一個大致的認識,哲學是理性思維的結果,而宗教則是身心踐行的結果:哲學依靠概念進行邏輯推演,而宗教依靠一整套身心訓練方法進行體證。哲學通過理性的反思由現世返回本源,而宗教通過啟示由本源之光照亮現世,二者是相反的兩個過程。

自文藝復興以來,科學理性占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哲學在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面前也逐步喪失了其獨立地位,單一的理性思維在哲學的天空彌漫,片面夸大人的理性的后果是嚴重的,因為人的理性畢竟是有限度的,不掌握好這個度,理性的過分膨脹將會導致災難后果。

哲學是理性的事業,在這方面和科學是一樣的,但同時哲學還有反思的特點,懷疑與批判是哲學的武器。面對單一理性造成的負面影響,哲學不可坐視不管,近代西方大批的思想家對這種狀況進行了批判和揭露,馮??賴特在他的文章《科學的形象與理性的形式》一文中寫道:“由科學和技術所造成的生活變化并不只是為人類造福,工業化國家正面對著因環境污染和空氣污染帶來的嚴重問題。這種新的生活方式以異化和重壓的形式產生了心理上的反彈。而且,還存在一種嚴重威脅,世界的自然資源滿足不了人口增長的需要;最后但并非是最不重要的一點是,還存在著破壞力無與倫比的武器對人類的威脅。”

面對單一科學理性的強勢,哲學的任務究竟是什么?是屈從于科學的模式,還是另走他途?答案是哲學雖然不能放棄理性的思維,但哲學的最終任務確應該是指導人的生活,關注鮮活的生命個體,這是布倫塔諾的觀點,這是不是和宗教有些相仿呢?宗教的核心是關注人的生命,特別是人的精神生命,哲學與宗教在此融會,成為人類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兩件法寶。

通過前面的論述,我們初步了解了哲學與宗教的共同之處便是關注關乎人的安身立命的大問題,他們的區別在于哲學依靠理性思辯而宗教依靠身心訓練的體悟實踐,他們在人類的精神生活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因而是缺一不可的。搞清楚哲學與宗教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必要的,對哲學與宗教作一初步的界定,這也是本文的意義所在。

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任何武斷的排除異己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無論是擯除哲學或者是妄想消滅宗教,都是愚蠢荒唐的想法。人類追求精神家園的努力永遠不會停止,對未來的美好愿望從不會破滅,無論是哲學還是宗教,都應該為人類自由健康的發展肩負起神圣的使命。人類追求永恒的至善也不會停止,世界人民和平共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全人類精神素質的提高都期待著哲學或者是宗教發揮其作用。哲學繼續在人類理性的思辯中向前發展,并不斷的批判反思人類理性;宗教繼續在善、惡以及“超自然”真理等問題上扮演權威,凈化人類靈魂,蕩滌一切丑陋與邪惡,帶我們回到“存在之家”,共享寧靜的家園。